与如释重负,欢欣鼓舞准备迎接下月年关的京师百姓一样,距离京师数千里之遥的湖广武昌府此刻也是热闹非凡,城外浩瀚波涛的长江重新恢复了昔日千帆竞渡的景象,一艘艘满载着各地货物的商船们犹如遮天蔽日般行驶在江面上,直奔刚刚结束了战乱的川贵而去。
但就在这热闹和谐的气氛中,一则尘埃落定多年,早已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陈年旧案\"却是重新被人提起,并以惊人的速度在武昌府的街头巷尾蔓延。
因为事关重大,向来以\"嗅觉\"见长的说书先生们虽不敢堂而皇之的夸夸其谈,但也酌情隐去了这桩\"陈年旧案\"的关键人物,改以模糊的字眼代替,编排成了一个新的故事。
虽说这故事内容相比较当下流行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话本显得有些乏善可陈,无非是类似于\"狸猫换太子\"的俗套剧情,只是当这些不知晓其中内情的听众们被身旁同伴小心翼翼的提醒,此事乃是当年那桩\"伪楚王案\"的缩影后,茶楼酒肆的听众们无一例外,皆是目瞪口呆,随即便一脸认真的倾听起来,生怕错过只言片语。
毕竟纵观大明朝两百余年的国祚,像这等\"狸猫换太子\"的戏码,拢共也就发生了两三次,其中涉及身份最高的,也不过是成化年间隶属于韩藩的\"汉阴王\",始发地陕西平乱府距离他们武昌府足有两千余里。
可是这桩\"伪楚王案\"却结结实实的发生在他们身边,且涉及到了身份贵不可言的楚王!
...
...
\"怎么回事!\"
\"为何当年那桩案子,近些时日又被重新提及!\"
金碧辉煌的承运殿中,袭爵近四十年之久的楚王朱华奎神色狰狞,歇斯底里的朝着跪在殿中的内侍、侍卫、议宾以及胞弟朱华壁咆哮道,眉眼间闪烁着掩饰不住的惊惶之色。
作为第九代的楚王,他不仅坐拥武昌府这一得天独厚的\"聚宝盆\",而且还是楚藩的\"族长\",拥有节制约束所有楚藩宗室的权利,就连身份仅次于他的楚藩郡王们,无论辈分高低,每每见面都要向他磕头行礼。
说句大不敬的话,纵使紫禁城的天子轮流更迭,但依旧影响不到他朱华奎的身份地位。
可是这一切的前提,要建立在他朱华奎乃是\"真真正正\"的楚王。
\"殿下息怒,\"面面相觑许久,自幼伺候朱华奎长大的总管太监刘森便硬着头皮,小心翼翼的劝谏道:\"奴婢已经安排人去查了,想来是某些不知趣的外乡人,听了些风言风语,便乱嚼舌根子。\"
尽管时隔多年,但只要是这武昌府的本地百姓,都能清楚记得当年那场\"伪楚王案\"究竟掀起了怎样大的风浪,又有多少从中推波助澜之人落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故此在刘森看来,近些时日在街头巷尾突然广为流传的\"风言风语\"不过是一次意外罢了,闹不了几日。
\"风言风语?!\"
\"当年那桩案子朝廷早已定性,谁敢胡乱攀咬?!\"
作为\"伪楚王案\"的当事人,楚王朱华奎明显不认同眼前心腹太监的说法,其本就激动的心情变得更加亢奋,眼中也泛起了一抹惊怒:\"去查,在宗室里给本王查!\"
\"看看是哪个死不悔改的,还想攀咬本王!\"
此话一出,承运殿的气氛便是一冷,在场的宫人和侍卫们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暗道楚王殿下这是打算再来一次\"清洗\",而且是在楚藩宗室内部进行。
\"殿下放心,奴婢待会就吩咐下去。\"
见楚王朱华奎面色涨红,老太监刘森也不敢与其争辩,只是匆匆点头应下,暗道眼下本就是多事之秋,自家殿下若是再\"自乱阵脚\",只怕不好向朝廷那边交代呐。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
没有在意殿中众人欲言又止的神色,年过五旬的楚王朱华奎突然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脚步踉跄的瘫软在鎏金的王位之上,双目失神的喃喃道。
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只要不像当年的宁王那样想要\"谋朝篡位\",行那违逆之事,即便是紫禁城的天子也奈何不了他分毫,这也是他昔日敢于无视天子\"中旨\"的底气所在。
但近些时日突然被重新提及的那桩\"伪楚王案\"却结结实实打到了他的软肋之上,让他坐立不安。
顾名思义,所谓的\"伪楚王案\"便是针对于他朱华奎的身份而产生的一桩案子。
隆庆五年八月,彼时的楚王朱英?因病逝世,死时年仅三十一岁,膝下没有留下子嗣。
按照皇明祖训的规矩,亲王薨逝,即便膝下没有直系子嗣,也要从支脉选择旁支入继大统,与\"无嗣即国除\"的郡王拥有截然不同的待遇。
不过就在朝廷为选择何人过继给朱英?为嗣子,继承楚王爵位而争执不休的时候,远在武昌的楚王府突然传来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消息。
在朱英?病逝数月之后,楚王府的宫人为其诞下了一对\"遗腹子\"。
按理来说,如此明显的\"冒封\"理应在第一时间受到朝廷的重视,但或许是因彼时的隆庆皇帝朱载坖病重,朝中大臣无心理会楚王府的家务事,便按照宗室条例,对朱英?的这对\"遗腹子\"予以赐名,并颁发宗室玉碟。
其中长子为朱华奎,次子为朱华壁。
万历六年,朝廷正式下旨将朱华奎封为\"王世子\",并于两年后承袭楚王之位,朱华壁也被封为\"宣化王\",算是初步解决了楚王府的\"家务事\",不过在楚藩内部,萦绕着朱华奎而展开的身世争论依旧争执不休。
万历三十一年,在朱华奎已经正式袭爵楚王爵位二十余年之后,这场原本只在楚藩内部发酵的争论被彻底扩大,彼时的楚藩镇国将军朱华趆上疏,称朱华奎身上并未流淌着太祖高皇帝的血脉,也不是前任楚王的遗腹子,而是\"狸猫换太子\"的产物。
至此,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伪楚王案\"正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