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八,北京城的气候愈发寒冷,好在街道上人头攒动的行商百姓以及即将到来的年关,倒是能冲散一丝寒气。
西南的捷报已是传回半月有余,朝廷已是将有功将士的封赏通过邸报的形式下发于全国各府县,兵部和督查院分别派遣吏员前往云南\"慰军\",并在当地筹措改土归流及设立兵备道的相应事宜。
从表面上看,局势诡谲多变的\"天启三年\"即将以朝廷屡战屡胜的结果而画上句号;但对于诸多知晓朝廷内情的\"有心人\"而言,接踵而来的难题便是迅速萦绕在他们的脑海之中,让西南捷报所带来的喜悦气氛都是随之黯淡了不少。
朝廷已经没有钱了!
如若不是天子力排众议,执意自内帑拨银,就凭那空空如也的国库,根本无法支撑骁勇善战的京营将士长途跋涉数千里,与暗中准备多年的土司决战。
可即便如此,天子那所剩不多的内帑,也不足以让朝廷继续在西南驻军,并对长期被当地土司把持控制的土地进行\"改土归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天子该如何解决这个挥之不去的难题呢?
...
...
早在数日之前,乾清宫暖阁内便燃起了地龙,并在角落处摆放了几个火盆,故此即便窗柩半开,斜靠在案牍后的朱由校仍不免有些燥热。
\"湖广那边怎么说?\"半晌,再将手中奏本披红,单独放于右侧搁置后,面容隐隐有些疲惫的年轻天子抬头,看向眼前等候多时的心腹爪牙。
年关将至,各个署衙的\"财政预算\"已是由户部呈递进宫,因为和财政收入差额过大,原本板上钉钉的\"西南边陲\"竟又重新泛起一丝涟漪,朝中的不少科道言官们都上书请求暂缓在西南用兵,以免陷入\"穷兵黩武\"的艰难局面。
\"回陛下,依着锦衣卫的调查,\"闻声,前不久才刚刚从云南返回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便拱手道:\"部分地方将校确有监守自盗的嫌疑,利用朝廷征兵之际,兜售卫所府库的钱粮。\"
关于各地将校会利用朝廷征兵之际\"打秋风\"的举动,朱由校早在三年前的\"奢氏之乱\"时便曾有所耳闻,毕竟由朝廷中枢之前垫付辎重钱粮的机会可是不多,在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军中将校们自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去填补过往的亏空。
毕竟一旦打起仗来,这军械物资的损耗情况便大有文章可为了。
正因如此,在三省总理鲁钦的奏本中,这次由湖广调拨至云南的卫所官兵们,无论自身战斗素养如何,竟有半数以上穿戴着数十年前的甲胄,另一半的官兵们干脆就是套着一层皮甲。
\"湖广巡抚呢?\"
\"对此事知情吗?\"
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后,朱由校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
作为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虽不至于与这些监守自盗的将校们沆瀣一气,但监管不力本身就是一种无可争辩的事实。
随着朱由校手中的皇权愈发牢固,他对于各地官员的标准也渐渐\"苛刻\"了起来。
例如那刚被他调回京师的云南巡抚谢存仁,若是放在前些年,看在其临危不乱,决心全力守城的份上,他也不会对其过于\"为难\"。
\"启禀陛下,湖广巡抚董汉儒在当地为官二十余年,深受当地军马百姓爱戴,先帝在位时曾下旨召其进京辅政。\"
\"董督抚自接到陛下的旨意之后,便全力筹措统筹湖广各地兵马,并不清楚地方将校以次充好,监守自盗的情况..\"
或许是对董汉儒的官声有所耳闻,或许是锦衣卫的情报清晰明朗,作为朱由校最为倚重的心腹之一,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竟是罕见的替董汉儒辩解了一句。
\"父皇曾提拔过?\"
相比较董汉儒在地方上的政绩及为官举措,朱由校明显更加在意李若涟的前半句话。
时至如今,随着朝中持续了数十年的\"党争\"渐渐偃旗息鼓,他也渐渐明白了所谓\"帝王心术\"的核心所在,更对他那位在史书上\"声名不显\"的父皇加深了认知。
尽管在原本的历史上,东林党在天启年间一度\"众正盈朝\",并曾被后续的崇祯皇帝寄予厚望,但\"东林党\"真正崛起的根源却是在位不过一月便撒手人寰的\"泰昌皇帝\"朱常洛。
因为感念\"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中对自己的大力支持,泰昌皇帝在御极称帝之后便着手提拔了次辅刘一璟,阁臣韩爌等\"东林骨干\",并连续起复多位在万历朝失势的东林老臣。
不过在感念东林党的同时,泰昌皇帝又深谙朝野平衡的重要性,故此又专门提拔了毕自严,袁可立,何宗彦这等中立派的官员,准备用以与\"东林党\"抗衡。
只不过因为那颗突如其来的\"红丸\",还不待泰昌皇帝平衡好大明的朝局便含恨而终,这才让东林党有了出头之日。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能够被自己的\"父皇\"下令从地方上征召进京辅政的臣子,无一例外皆是政绩斐然,为官正直,且与朝中东林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的\"中立派\"官员。
\"陛下所言甚是,\"虽然不知晓眼前的天子为何突然对这位远在千里之外的封疆大吏起了兴趣,但随侍在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仍是快速反应了过来,小心翼翼的回禀着:\"董大人乃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曾由河南推官入户部主事,后被外放至湖广,历任长沙知府,湖广按察使,布政使等职,为官三十余载..\"
\"先帝即位之初,曾下旨将董大人拜为兵部侍郎,有意令其巡抚宣大,后因先帝龙体康健,此事才被迫搁置..\"
说到最后,王安的脸上便是露出了不加掩饰的悲伤之色,脑海中也是不由自主的回想起那位好不容易才苦尽甘来,却不曾想含恨而终的先帝。
\"让吏部将此人的档案典册调出来。\"
\"朕要再看看。\"
片刻之后,朱由校那若有所思的声音便在暖阁中悠悠响起,让老太监王安和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均是愕然抬头。
自东阁大学士韩爌离职之后,朝中的阁臣便只剩下了浙党出身的首辅方从哲和东林出身的次辅刘一璟,对于这空出来的\"阁臣\"位置他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前些时日,他本想将这个位置留给巡抚云南的吴兆元,可转念一想,云南局势风云变幻,正是需要吴兆元这等干臣好生治理的时候,短时间内难以返回中枢辅政。
如今来看,这位在湖广任职二十余年的董汉儒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