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因为地处云岭以南,受限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交通条件,长期游离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之外,及至大理国太祖段思平建国称帝之前,这片广袤的疆域上都保持着土司割地自治的特殊现象。
为了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段思平在建国称帝之后,并未选择通过\"改土归流\"的方式加强中枢皇权,反倒是效仿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不断将相对\"苦寒\"的边陲领土分封给国内贵族。
此举虽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段氏的皇权,却也让云南境内的土司势力愈发庞大,并在日后形成了尾大不掉的趋势,形成了\"国中之国\"的局面。
手中握有兵权的土司在各自的领地上宛若\"皇帝\",不仅拥有生杀大权,甚至还拥有属于自己的行政制度,完全独立于段氏的皇权。
这种乱象一直持续到蒙元铁骑席卷天下。
蒙元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后,虽是派兵征服了大理国,但因瞧不上这片\"不毛之地\",并未实际派人管辖,反倒是借坡下驴的册封段氏子孙为\"大理总管\",让云南仍隶属于段氏家族的统治之下。
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国称帝之后,便是果断派遣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人率领重兵,将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纳入版图,并正式结束了段氏家族在此长达数百年之久的统治。
如同当年臣服蒙元铁骑一样,分布在云南各地的土司们无论心中作何感想,均是向南京中枢朝廷上表臣服,成为了大明的臣子,此后虽然偶有叛乱发生,但各土司割地自治的辉煌历史却也渐渐无人提及。
火盆里的火焰突然蹿高,将禄威黝黑的脸颊映衬的忽明忽暗。
这位正值壮年的东川土司感受到一股久违的热血在体内奔涌:那是先祖征服这片土地时的豪情。
东川地处云川两省交界,山高林密,民风彪悍,扼守着进入云南的必经要塞之一,而他禄氏在此经营数百年,凭什么要永远屈居人下?
想那在辽东建国称帝的努尔哈赤,当年不也是女真诸部中微不足道的一支,势力比之他们东川禄氏还要相差甚远,不照样让明王朝无可奈何吗?
想到这里,禄威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刘夫子,\"深吸了一口气,禄威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若我们起兵,安邦彦真会响应?\"
他们东川府因为地处交界的缘故,与四川和云南境内的土司们均是存在着一定联系,唯独和那贵州土司,尤其是盘踞在鸭池河畔的水西安氏联系甚少。
这安邦彦,与他们能是一条心吗?
听得此话,刘渊脸上的笑意更甚,胸有成竹地捋了捋发白的胡须,声音阴冷的说道:\"何止水西安邦彦?据我所知,乌撒、乌蒙、芒部等土司也都在暗中准备。只要我等率先发难,整个西南必将烽火连天。\"他压低声音,\"到时候明廷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哪还有精力对付我们?\"
三年前,永宁奢氏败亡之后,那黔国公沐昌祚虽是不顾病体,亲自领兵移驻位置险要的乌撒府,令那与水西安氏同出一脉的土官安效良畏惧自缢,但因当地夷人民风彪悍,且周遭土司林立的缘故,官府实在难以将其直接纳入管辖范围,只能象征性的委任了一名土官,管辖乌撒府。
据传闻,那新任的乌撒府土官同样与水西安氏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如此说来,优势倒是在咱们手中了。\"禄威眼中精光眨眼,不自觉的于虎皮长椅上起身,高大的身影在墙上投下巨大的阴影。
明国小皇帝野心勃勃,不断朝着西南增兵,假若他再不趁机采取些行动,恐怕用不了十年时间,便会在朝廷大军的威慑下,失去家族世代传承的权利和地位。
见状,人满为患的官厅中顿时鸦雀无声,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在悠悠回荡,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土司的决定。
\"传我命令,\"禄威的声音如同闷雷在大厅内回荡,\"第一,立即集结族中所有狼兵,准备粮草器械;第二,派快马联络阿迷州普名声、王弄山沙源,约定共同起事;第三...\"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封锁所有通往昆明的要道,不得走漏半点风声!\"
通常情况下,由川贵进入云南一共有两条道路,一条要经过自己镇守的东川,另一条便是由官府重兵把守的曲靖府。
尽管觊觎昆明府的富饶,但碍于永宁奢氏的教训,生性谨慎的禄威终是不敢做那个率先挑起纷争的\"出头鸟\",而是寄希望于对朝廷早有不满的阿迷州土司和王弄山土司。
这两家土司不仅领地接近,受官府的\"欺压\"也最为严重,料想早就不满那靠着自身威望,不断平衡各家土司势力的黔国公沐昌祚了。
\"遵令!\"尽管对禄威的命令微微有些失望,但在场的夷人们仍是齐声应和,充斥着凛冽和杀意的咆哮声响彻夜空,瞬间惊醒了远处山林间熟睡多时的野兽。
挥手示意众人告退,禄威大步走向窗前,手臂略有些沉重的推开木窗,盯着外间的夜色沉默不语。
在头顶皎洁月色的照耀下,远处乌蒙山脉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散发着让人不寒而栗的气息,也让他聚精会神,于脑海中默默思索着近些时日发生的一切。
他知道,自己刚刚的决定即将改变西南的格局,也将决定东川禄氏的命运——要么问鼎云南,要么万劫不复。
\"沐昌祚...\"禄威对着夜空低语,仿佛在向那个曾经让他敬畏,不敢直视其双眸的老人宣战,\"你守护了一辈子的云南,我要亲手把它夺过来。\"
似乎是听到了禄威的喃喃自语,远处一颗璀璨的流星猛然划过夜空,转瞬即逝。
禄威不知道这是吉兆还是凶兆,但他已经无路可退。
拼了!
...
...
禄氏暴虐,民不堪命。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