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受过不公待遇的武将,承认这一刻他们酸了,都是当人领导的,怎么人比人差别这么多!?
不谈重不重用,紧要关头,救他们,不好意思,实在想象不来,若为燕王那般,不,半分就已经极为难得了!
洪武初年,听见林可的这番夸赞,小朱棣忍不住摇头晃脑,一脸骄傲,哎呀林可那丫头,怪会夸人的!
“这一场离谱的是,部分史料还记载过,燕王为何会脱身,是因为大侄子建文帝,他对叔叔【手下留情了】,据说建文下了一道命令:毋使朕背负杀叔父之名。”
湘王朱柏:那我算什么??!
周王朱橚:算你性子急,算你倒霉?!
“如若建文有这份心,那么湘王朱柏算啥,燕王多次的深陷险境又算啥。“
”哦!逼死湘王朱柏,内心就毫无波澜,轮到四叔,撕破脸就搞这出,不过这句话到底是不是他说的,还有些争议。”
老朱纳闷了,怎么这个史料那个史料的,他大明特别的多?!
还都是些,离谱到家的玩意儿!难道这是把野史放上去了?
老朱困惑,老朱不理解!
而另一侧不发一言的朱允炆,心里暗骂,他是傻子不成,下道这样的命令,是嫌自己输得不够多,还是怕四叔的进度走太慢???
“回到战场上,前面也提过,规模不小的东昌之战,两军军阵是有距离的,换句话说,坐镇中军的张玉,没有千里眼,他是不知道,燕王当时在干什么的。”
“所以,在一部分的记载里,张玉是见到了朱棣深陷困境,主动出击,然后为救燕王,力竭战死的。“
”最终,他的军事生涯,永远停在了那一刻,那一场,但这上下一结合,说法可能存疑。”
“而事实上,在战场中,局势千变万化,彼时张玉,不知燕王,是随机应变,还是在继续猛攻,这个过程是顺利,还是遭遇突变?”
“甚至,燕军方面,由于多次的胜利,产生了骄躁的心态。”
“想那颇具威名的瞿能父子,亦或者是老将耿炳文,俞通渊等人,不还是败在燕王手下?白沟河如何绝望,他们不还是打得对面主帅扔家伙跑路?”
“如今,何福不过就是有点厉害,可,能比得过耿炳文,瞿能父子吗?”
李景隆:好好好,以前叫他大明战神,现在叫他对面主帅!
耿炳文&俞通渊&何福:“.....”
“也许种种原因下,令张玉判断失误,没有想过,这与燕王战前会议所计划的不同,之后便是下令,对早已准备的中央军前军,正面发起攻势。”
“张玉,自然是骁勇的,但所谓骄兵必败,暗箭难防,这一天,与往日,毫无区别,只是一场对阵中央军的仗,前面那么多次不也打下来了?”
“可惜张玉,指挥作战过程里,不慎被流失或者火器所伤,他的身影也彻底留在这一场东昌之战里,时年五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