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闺女的衣服,呵,她更有话说了。
“大妹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闺女,我给大妹做了一套衣服,那老向也该给一套,这才公平。大妹也是,她爹没主动给,她也没想起来找她爹要,没衣服穿怪谁?!”
说起自己闺女,张玲子那张嘴都一时间收不住。
“说起来,大妹这孩子真是不像我,老向有时候去食堂开小灶,要是我小时候,早悄默声跟上去了,等到了食堂,闺女说要一起吃,当爹的还能睡不给吃?偏她不敢,对老向没半点热乎劲,也难怪老向不疼她。”
这话说得,王娟赶紧阻止她。
“你别在外面说这话,叫你家大妹听了,心里得多难受。”
说是这么说,但王娟其实心里也挺赞同张玲子对向大妹的评价的。
向大妹这孩子吧,人品也不坏,在学校成绩也不算差,一切都中规中矩,但对人是真没什么热乎劲。
按说以家属院里这家家户户之间的关系,在外面要是遇见了,问个好叫一声姨,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两家要是关系亲近一点的,大人怎么也要给小孩塞点东西再放人走。
姜琴家的顾一宝不就是这样,他不光是在外面遇上了眼熟的军属会叫一声婶婶,或者是姨姨。
平时放学的时候,从小广场拐进四号家属院的巷子里,基本上是从一号院开始就每家每户都要喊一声,有时候王娟坐在自家院子里,远远就听到顾一宝的声音。
“赵阿姨,今天牧心弟弟在育红班被夸奖啦!”
“王婶儿好,对呀,我放学啦!”
“钱婶儿我不吃了。”
由远及近,基本上光听他喊的是什么称呼,就知道这孩子跑到几号院了。
谁会不喜欢这样对人热热络络的小孩。
所以,顾一宝虽然才来家属院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都不说四号家属院了,就是其他几个家属院的嫂子们都有和他亲近的。
和他相反的,就是张玲子的闺女向大妹。
向大妹是在三岁多的时候,跟着她妈张玲子一起来随军的。
你要说刚来的时候,孩子有些认生也就算了。
但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向大妹都上小学了,也还是没半点变化。
王娟有时候在外头碰上向大妹了,这孩子都不一定会叫她,非得是她先主动喊向大妹,这孩子才会开口叫一声“王姨”。
对王娟都尚且如此,就更别说是对家属院里别人家了。
有时候王娟都觉得,对张玲子这么对待向大妹这件事,家属院里的大家伙儿没那么大反应,其中可能就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向大妹这孩子和大家的关系都处得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是冷漠了。
试想一下,要是一年四季只有两套衣服,临时洗了一套就没衣服穿,只能在被窝里待着的人是顾一宝,恐怕都不用妇联来,家属院里的各家嫂子们早都忍不住上门来劝了。
但放在向大妹身上,即便是妇联主任上门来,拉着她问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这孩子都能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一句话都不说,最后反过来还叫张玲子埋怨邻居乱说话,影响她一家的名声。
次数多了,谁还乐意去用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再加上,向大妹再如何,至少吃饱穿暖还有学上,也没到不管不行的地步,大家也就懒得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