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俞长生起了杀机决意灭口,戚继光还不及审度利害,俞长生便拿起夺帅快身离去!
然而在去往关押那几名亲兵牢房的路上时俞长生却莫名地有些颤抖,这些年他杀贼颇多,早已不会因为手上要沾血而害怕动摇,但此时他的心中却是无比的纠结痛苦。
这几位亲兵与赵文华和倭寇都不相同,他们只是奉命行事,所作所为罪不至死。况且他们很可能只是被赵文华欺骗利用、难辨忠奸,也许他们都有一颗杀敌报国之心,只是因受到上宪蒙蔽才会对俞长生刀剑相向,兴许他们当时真的以为自己是在为朝廷钦差攘除奸凶。
况且抛开这些道义不谈,表面上“死人”虽不会说话,但“赵文华的亲兵也被人所杀”这件事本身、就等同于在说明“赵文华被倭寇刺杀”一事背后另有玄机,俞长生此杀人灭口之举可能非但不能掩盖真相,反而会适得其反遭惹怀疑。
俞长生越走越慢、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他只感觉双足如同灌铅一般、几欲寸步难行。
这时突然一个声音道:“长生哥哥你这是要去哪?”
俞长生一惊,抬头一看只见叫他的是陆流。
俞长生草草道:“没什么,我随便走走而已。”
陆流道:“你内力修为天下罕匹,无论什么情况都应气定神闲从容自如。可你此刻呼吸却是乱成一团气息散涌,若不是心里乱了,怎么会如此样子。
况且你平时走路总是挺胸抬头,现在耷拉着脑袋若有所思、更是说明你心里有事。”
俞长生顿了顿道:“我真的没事。”
陆流一双眉目似若秋水、盯着俞长生的双眸,柔声道:“心乱不乱,别人不知道,自己却骗不了自己。
长生哥哥,你想做什么便去做。
但是要记得,一定要对得起自己。”
说罢陆流不再言语,转身离去、走得老远。
俞长生沉吟半响后再次走向牢房,这一次他的步伐变得轻松了许多。
便在快要到达之时,俞长生突然发觉情况有异!他现在已离关押众人的牢房很近,以他的修为应该可以听到房内众人的攀谈呼吸之声,而现在却是静悄悄的!
此关押所在甚为严密偏僻,除了这几人外再无旁人在此附近,理应越发听得分明才是,俞长生立时意识到出了变故!
他当即拔出“夺帅”快速上前,从牢房的监栏缝隙向屋内看去,却见内里众人全部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俞长生急忙开门而入,而屋内除了几位亲兵之外再无他人,俞长生俯身去探众人鼻息,发现所有人都已经没了气,细察之后发现他们皆是被人扭断了脖子。
俞长生大为震惊,他自己都没有想好该如何处置这些亲兵,何人竟能先他一步前来杀人灭口。
关押这几位亲兵之事除俞长生和戚继光外,就只有两位戚继光朝夕相处的亲从,他们只负责关押和每日送饭、对于此事内情也一无所知,绝无杀人的可能。
再看那牢房门锁的锁孔处有些许被撬动痕迹,钥匙只在俞长生与戚继光身上,由此也无法判断动手的是军内中人还是外面潜入的高手。
并且这些人都是被武林高手一击毙命,此间牢房也并无用刑拷问的迹象,乍看起来也许下手之人不是为了寻求真相而是为了封锁消息。
俞长生的第一反应,杀这些人的也许是沈炼,他自知以大哥之智,自己先前的搪塞说辞不可能蒙他过去,很可能是沈炼暗中调查后发现了这些人、随即帮他斩草除根。
但如果此事是沈炼做的,现在俞长生也不能挑明此事让沈炼承认自己欺君;可若是不问,如此大事又不可能不了了之。
就在俞长生看着面前的一众尸体不知该如何是好之时,突然间他冷汗暴起、尽透全衣,他猛地意识到此间尸体的数量少了一具!
当日帐内看到赵文华之死的有亲兵六位,算上后面闯进来的两人一共是八位,而这里现在却只有七具尸体,便是当日那位负责手持王命旗牌的亲兵没有死在这里!
这一下事情完全失去了掌控,此亲兵必然是被人掳去作为证人要指控揭露俞长生斩杀赵文华的,而最可能的便就是汪直了。
此事非同小可,俞长生急忙唤来戚继光一起商议,戚继光也是极为震惊,他思量了一下道:“现在事情已不可控,我们无法判断此亲兵是不是在汪直手上、事情真相会不会泄露?为防万一兄长还是速速离开军中避避风头吧!”
俞长生想了想摇头道:“不行,我若走了剩你一人此事可就说不清了,即便动手的不是你,但瞒情不报、坐视我行凶也是重罪,朝廷一样会追究你的责任。
现在尚不知汪直会如何出招,要是咱们不做抵抗就先逃跑了,岂不是自乱阵脚正中汪直下怀。
还是先等等风声,我一个江湖人怎么都好脱身,若是事发、你就说是被我挟持的!
汪直一介倭寇,便是证人在他手上,朝廷却是会听一个倭首和小卒的,还是听你这剿倭功臣的!
左右也是双方各执一词,对簿公堂、咱们未必就怕了对方。”
戚继光道:“此举实在太险了,咱们只能等人出招未免过于被动!只怕届时官司输了、兄长再想走也来不及了!”
俞长生也知道戚继光所言不错,但他好不容易才赚得今日的局面,实在不甘心就此远遁江湖、与众人告别。他依旧想要再搏一搏,说道:“就这么办吧,此事之大不同以往,不可告诉旁人以免祸及同袍手足,我做的事不能次次都拉大家下水。”
戚继光知道再劝无用,便如俞长生所说这件事让别人知道就是带给别人危险,现在徐渭军师也不在,凭他二人一时也想不出别的好主意,就只能先行秘密处理掉此间尸体,而后再筹谋对策。
然而两人几番商量也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俞长生杀死赵文华是既定死局,便是如何遮掩也改变不了的事实,若是不逃、早晚得面临与要调查此事的人对峙,他们只能尽可能想办法不留下佐证、把事情圆过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福建一战”要给朝廷的呈报奏疏已经不能拖延了,关于“赵文华一死”之事到底要不要写为倭寇暗杀也必须做个决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