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的空气沉甸甸的,仿佛凝固的铅块。
窗外西北区域特有的干冷狂风,即使隔着双层玻璃,也能感觉到那种卷着沙砾扑打的闷响。
长方桌边,王德彪、何韬、高晓光、何韵怡围坐,每个人脸上都像是刷了一层凝重的灰浆。
墙上巨幅的蓝色星球投影图无声地旋转着,代表启航1号卫星轨道的亮白色弧线,在辽阔的九州国土上方划过一个优美的、却远不足以覆盖全域的圆圈。
赤道南北两侧,大片大片的国土和海洋,被象征性地标记为灰色的间歇覆盖区和刺眼的红色信号盲区。
何韵怡站起身,瘦削的肩头像压着千钧重担。
她走到投影墙前,激光笔的红点精准地钉在九州国极北边疆那片刺目的红晕上。
“数据不会说谎。”
她的声音不高,却像冰锥凿击,清晰得让会议室里的沉闷都震颤了一下,“各位领导,启航1号孤悬高空,倾角限制了它的视野。
我们做过无数次轨道动力学推演,结果一致:单一卫星,绝无可能实现对全域领土的百分之百、24小时无缝覆盖。”
激光笔的红点猛地一移,指向环绕蓝星的三条纤细虚线轨道。
“要实现全天候、无死角覆盖蓝星表面,理论最优解,是至少三颗星组成等边三角网,位置恒定。”
红点停顿片刻,随即跳跃着,在原有的三条虚线上方,又添加了两个沉重的红叉,“但!仅仅是覆盖地表,满足不了我们!
军方需要的是给即将翱翔天际的眼睛——大型长航时巡逻无人机、察打一体无人机——提供高精度、高刷新率的导航定位和实时数据中继!
这需要冗余,需要更强的信号增益和抗干扰能力!”
她的目光扫过桌边的三人,锐利如手术刀。
“在现有三颗星组网方案基础上,必须再增加两颗!
总数达到五颗启航星!形成真正的天网!”
话音刚落,激光笔的红点剧烈地闪烁起来,几乎变成了一个灼热的小太阳,紧紧锁住那五颗虚拟卫星图标旁边弹出的一个醒红色百分比——85%-90%。
为了支撑军用无人机群的超低延时、超高精度操控链路和情报传输,这五颗星一旦升空组网,其宝贵的通信频率资源,百分之八十以上,将永久性地划拨军方专用!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
包含了气象云图、初步的应急通讯保障等基本民用频率。
而我们规划已久的领航全球通卫星电话商业项目——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高晓光脸上,那里面混杂着工程师的无奈和深切的歉意。
卫星商用电话将被迫无限期推迟。
目前卫星商用移动电话只在港岛小范围试运行……
会议室里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王德彪下意识地用手指敲着桌面,沉闷的“笃笃”声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何韬端起桌上的搪瓷缸,凑到嘴边才发现里面早已冰凉,又重重地放了回去,发出“哐当”一声轻响。
何韵怡走回座位,拉开椅子时发出的尖锐摩擦声格外刺耳。
启航2号、3号星,此刻仍在总装厂房里,距离它们完成测试、具备发射条件,至少还需十个月。
无人机飞控系统设计、航路规划、武器靶向精度……所有这些关键环节,都悬在这张并未完全张开的天网上……
高晓光靠在椅背上,眉头拧成一个深刻的川字。
他面前的笔记本摊开着。
会议室顶灯惨白的光线下,他的眼窝显得更深了,里面沉淀着复杂的计算和权衡。
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只有投影仪风扇发出的微弱嗡鸣,像一只急于挣脱束缚的困兽。
终于,高晓光抬起头,目光扫过王德彪紧锁的眉头和何韬凝重的脸,最后定格在妻子何韵怡写满焦虑的眼睛上。
他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固内核:
“韵怡说的覆盖需求,是铁律,是无人机能否真正成为国之重器的命脉。
但军民混用同一套频率资源,如同将心脏和大脑的血管强行捆在一起行军,一旦战时遭遇高强度电子压制或定向摧毁,后果不堪设想。”
他拿起桌上的铅笔,在记录本空白处唰唰画下两个独立的圆圈,一个标注军,一个标注民,中间以一道清晰的虚线隔开。
“唯一的出路,”高晓光的铅笔重重地点在军字上,是彻底分离!
建立专网专用的天基系统。
这个代价,就是卫星数量。”
铅笔尖在纸上果断划过,指向那个军字圆圈后面,“在现有三颗星基础上,不是再加两颗,而是直接增加五颗!
总数达到八颗启航星!
五颗组成坚不可摧的军网,专供无人机作战体系、边境监控、应急指挥;
另外三颗,支撑领航全球通和民用气象、通讯等基础服务。两条腿走路,互不干扰,互为备份。”
“八颗?!”
何韵怡倒抽一口冷气,随即,巨大的狂喜瞬间点亮了她疲惫的脸庞,仿佛枯木逢春。
“五颗军星!
这意味着我们无人机机体设计团队可以彻底放飞手脚!
冗余度、传感器载荷、机载算力节点布局……所有曾经因信号传输瓶颈而被迫压缩的设计,都可以重新释放出来!
机体结构优化空间至少能提升百分之三十!”
她的手激动地在空中比划着大型无人机的轮廓,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察打一体型的武器挂载点和类型选择,也将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度!”
然而,这骤然升腾的希望之火,立刻遭遇了极寒的冰瀑。
王德彪猛地直起身,厚实的手掌“啪”一声拍在桌面上,震得几个搪瓷缸盖哗啦作响。
他脸色铁青,额角的青筋隐隐跳动:“晓光!八颗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抓起桌角一份厚厚的、封面印着启航工程预算汇总初稿的文件,几乎是摔到桌子中央。
“初始三颗星的研制、发射、测控、地面站建设,已经像抽水机一样快把家底抽空了!
新增五颗?!
单是这五颗星的硬成本——研制费、发射费、保险费、国际频段协调费、新增地面站建设费——最保守、最保守的估算,至少二十个亿!二十亿华夏币!”
他把二十亿三个字咬得极重,像在咀嚼一块坚硬的石头。
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逼视着高晓光,又扫过何韵怡:“这笔钱,你告诉我,从哪里来?
四九城批复?
覃岭基地挤出来?
还是多工实验室砸锅卖铁?”
他颓然地向后靠去,沉重地摇头,椅子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醒醒吧,晓光!
多工实验室那几个大项目——高温隐身材料、下一代陆空通讯协议、新型涡扇发动机叶片——哪一个不是吞金巨兽?
哪一分钱不是卡着喉咙挤出来的?
基地账上的流动资金,撑死了也就够维持现有项目不断炊!
二十亿?这简直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