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带您看懂辛亥革命全过程】
看着天幕上的标题,万朝古人都清楚今日说的应当是后世的事情了。
辛亥革命,似乎隐约有些印象,此前的天幕似乎是提到过。
李世民的记忆很好,清楚的记得,当时说溥仪这个末代皇帝时提的,是推翻清朝的那一场革命。
“后人似乎很喜欢将这些事情定义为‘起义’,‘革命’之类。”
“在他们眼中,这根本不是什么造反,是正义的。”
坐什么位置说什么话,李世民纵然是希望自己大唐的百姓过得更好,却也不可能背叛自己的阶级。
他现在是皇帝,其实看到天幕讲述这些,有时候也挺无奈的。
不过,毕竟是后世的事情,看一看,总归是有好处的,说不定有什么可以借鉴或者注意的地方。
“后世的清朝到了这个时候,早就民心尽失,被推翻也是正常之事。”
“国家有这样丧权辱国的王朝,亦是国之不幸,陛下当为之警醒。”
李世民:“……”
无奈的看了一眼发言的魏征,这天幕还一句话都没说呢,你就又开始说起来了。
李世民不禁庆幸,还好天幕关联的是后世的苏瑾,而不是魏征。
要不然,自己恐怕在天幕上永远只能看到能让他自醒的小故事,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东西了。
大清。
“辛亥革命?”
乾隆心中一惊,连忙叫来身边人来记录,他要将这件事完整的记录下来,用以后辈子孙防备这一场革命。
毕竟日后子孙即使再不争气,这片土地毕竟是抢来的,就算是知晓大清的灭亡是必然的,那能多当一天皇帝是一天。
“滋滋滋……”
只是,随着身旁的几个太监,官员开始记录,天幕上的画面却突然没了动静。
连画面都开始模糊起来。
“这是怎么了?”
一脸懵逼的乾隆一脸懵逼。
但他马上就反应了过来。
“不想让朕看?!”
他怒从心中起,弄明白好像是这么一回事的将自己身旁的印章往天上狠狠地一丢,稍后发出了一声清脆的落地声。
却依旧没有丝毫的改变……
“天幕我草你*%¥+#&!”
大宋。
赵匡胤看着天幕上的辛亥革命,倒是兴致缺缺。
大宋在历史上就这么个熊样,简直成了他的心魔。
“比起什么后世的革命,朕更想跟天幕学习一二后世的武器制作。”
“这样说不定能让我大宋之军一改颓势?至少别像历史上那样吧……”
不过天幕不讲,他也没办法,只能跟着看看,有什么有用的信息。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新军起义。】
【不久便控制武昌全城,辛亥革命正式拉开序幕。】
大汉。
“这公元纪年乃公是知道的。”
“那什么公元的元年在我大汉呢,这什么辛亥革命离我大汉有两千年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天幕洗礼,刘邦自是清楚这点儿基础知识,和身旁的吕雉讨论着。
“哼!”
“终究是推翻皇帝制度的革命,你倒是心大,还有心情关心这个。”
“你就不怕大汉的子民有样学样?”
吕雉翻了个白眼,说道。
“嘿嘿,大汉四百年,真要学也不是乃公这时候学,和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再说了,这清朝那些个条约赔款签了那么多,早点完蛋也好。”
“乃公还觉得它死的晚了呢。”
“要是早点有乃公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早就建立新朝了,到时候乃公肯定拳打日不落,脚踢法兰西。”
“至于小小的倭国,更是要三天打九顿!”
吕雉:“……”
翻了个白眼,看着刘邦在这里吹牛,没有说些什么。
【11日起义军于武昌建立湖北军政府】
【并拥立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不久由胡玉珍,邱文斌率领的革命党自汉口发动起义,而后会和赵承武所部一举攻克汉阳】
天幕上,万朝古人看着那清晰的地图。
虽说后世的行政区划,与他们这个时代大不相同,不过这看图解说倒也清晰,他们也能知晓大致是哪个位置。
东汉。
曹操看着天幕上的画面,摸了摸胡子,若有所思。
“武昌……”
吴国。
孙权此刻面带笑意。
“这武昌说起来倒还是孤取的名字,竟沿用到近两千年后。”
蜀国。
诸葛亮羽扇微微扇风。
“吴国前都……”
“看起来,这后世的革命与那明太祖一般,是从南方席卷北方啊。”
【自此武汉三镇已完全被革命军控制。】
【清朝得知消息,随机派陆军大臣荫昌领湖北新军向武昌进军,18日黄州革命党听闻武昌起义,纷纷响应】
【驱除驻守此地的支付琦璋,一举占领黄州。】
【与此同时,身在宜昌的唐牺支也举兵响应,占领宜昌。】
【23日,长沙,九江,岳州等地纷纷举兵起义】
【25日西安爆发革命党起义,不久便肃清城内全部清军,彻底占领西安,而后控制陕西全境,于27日宣布陕西独立,建立陕西军政府。】
【29日太原同盟会发动起义,杀山西巡抚陆钟琦等人,并建立军政府,推举阎锡山为山西都督。】
【清廷得知消息大为惊慌,随即派新军统制吴禄贞前往镇压,但吴禄贞本就是革命党,便联合阎锡山共同起义】
大明。
洪武时期。
“这清朝已经被渗透成筛子了。”
“不过倒也是,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本身还是外夷,更有慈禧这样的人物,怕是举国上下就没有多少人不恨这清廷。”
“如此一来,这什么辛亥革命一呼百应倒也正常。”
朱元璋也回想起当初在元朝统治下造反的情景,可不也是红巾军一造反,天下皆反吗?
只要有人挑头,看到了有成功的可能,自然会有许多人揭竿而起。
“不过这日后恐怕还得分个胜负吧?”
依照自身的经验,朱元璋口中低喃着,毕竟他对这个时代的人也不熟悉,却也不知晓是谁获得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