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
刘禅淡然说出的这句话,却让岳飞心中犹如一道闪电划过。
这句话出自诸葛丞相的《又复李严书》,当时李严给丞相写信劝他加九锡,其实是暗戳戳的骂丞相是第二个曹操。
但丞相却在给他的回信中写道:
“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终于九耶。”
后世有很多人断章取义,以这句话来污蔑丞相有野心。
但却不知这句话,正说明了丞相的磊落与坦荡。
此时听到刘禅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出这句话,岳飞的心时瞬间亮堂了。
是啊!
自己与官家的那个让大宋远超汉唐的约定还没实现呢,自己却因于名利之中,整日因为后世子孙可能成为大宋的负担而苦恼。
这个担心不能说毫不必要,只能说太过于杞人忧天了。
自己只管去建功立业,后世子孙能不能接住这份荣耀,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便是了。
不过,自己也不能完全相信后人的智慧,得提前把规律给他们定死了。
而且,不能给他们任何取巧的空间。
想到这里,他便开口说道:
“官家,臣同意所有爵位世袭罔替。
但是,刚才提到的限制之外,臣还要再加一条限制。”
感觉到岳飞的气势和刚才明显不一样之后,刘禅嘴角不由的就露出了笑意。
可算是把相父......呃,爱卿的顾虑给打消了。
然后,他便饶有兴趣的问道:
“哦?
爱卿要加什么限制?”
“若勋贵之家连续两代三十岁前无人通过科举或立下军功,则降等袭爵。
还有便是,勋贵子弟入仕之后,如果出现一次考核下等或连续三次考核中等,则也要降等袭爵。
若出现三次考核下等,则爵位直接取消。”
岳飞说完了之后,刘禅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下来。
然后,俩人便再次走进了大殿之中。
此时的大殿之中,大臣们还陷在懵逼之中没能回过神来。
等他俩配合着把关于爵位传承的改革方案说出来之后,大臣们比刚才还要懵逼。
按大宋的现行制度,如果第一代是个侯爵,那到了第二代便降为伯爵,第三代子爵,第四代男爵。
到了第五代,便成了普通的平民。
经过俩人这么一改之后,如果第一代是个侯爵,之后的每一代都是侯爵。
但是,想把这个侯爵传承下去,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连续两代没有人能通过科举,那么第三代就会降为伯爵。
如果连续三代没有人能通过科举或者立下军功,到了第三四代就直接变为平民。
而且,就算通过了科举或者参了军,但如果考核不合格,同样面临着降级甚至是直接取消爵位。
简单来说,以前是一人封侯,可保四代人无责享福。
当然了,除非家族里有逆天选手出现,要不然这个福肯定是越享越少,直至第五代无福可享。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无责享福的机会,被压缩到了两代。
但是,如果整个家族愿意卷起来的话,是真的有机会恭候万代。
代价很大,但收益更大。
此时的大殿之上,每一个身上有爵位的人,都属于创业的第一代。
一想到自己的爵位能够完完整整的传下去,在场的勋贵全都激动了起来。
这对于他们来说,算是个天上掉馅饼的大好机会。
至于代价?
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回家拼命打孩子逼着他上进就是了呗。
至于说孩子不愿意上进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
当然是抓紧时间练小号啊!
反正就是怎么说呢?
从此以后,勋贵之家不养废物。
反正老子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甚至不是只有一个媳妇儿。
哪个儿子能通过科举或者能立下军功,这个爵位就是谁的。
总之一句话,这个爵位是肯定要传下去的。
但具体传给哪个儿子?
并不重要!
而且,因为标准过于明确,任何后宅争宠的手段都失去了作用。
身体好的,就去军队里挣军功。
学习好的,就拼命卷科举。
比其他兄弟更早拿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拿到爵位的唯一标准。
一想到这个,那些勋贵们甚至不由的心疼起了自己将来的儿子们。
但是,这心疼也是一瞬间。
儿子再重要,也没有爵位重要不是?
这些勋贵们在幻想着自己的公候万代之时,没有爵位的大臣们,却是一个个酸的不行了。
手里的官员,瞬间就不香了。
没办法,官位再高,这玩意儿也不能传承啊。
于是乎,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开始想着,怎么才能给自己也搞个爵位。
至于说要不要反对一下?
反对个屁呀。
俸禄是公家发的,爵位却是自己的。
自己现在没有,说不定后代里面就有了呢?
自己现在跳出来反对,岂不是跟自己的后代过不去?
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个想法,俩人的改革方案,竟然没遇到一丁点儿的反对。
而秦桧看到这一切竟然如此容易的通过了之后,脸都白了。
因为他知道科举这事儿,算是彻底的板上钉钉了。
这一次科举的改革,总得来说算是降低了科举的难度。
因为学子们不再需要跟全国的人一起卷,他们只需要卷过自己同一地区的学子就行。
这对于基础教育不怎么样的地区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
但对于综合水平最高,或者说受教育程度最好的江浙淮地区来说,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因为,他们面对的竞争更激烈了。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次的改革,除了江浙淮地区的学子会受到一些损失之外,其他地方的学子全是受益的。
而且,是越偏远的地区,受益越大。
但为什么江浙淮地区的反对声音特别大,其他地方的官员好像没什么声音?
主要还是因为刘禅的火力太猛,他们知道自己不出声,也能达成想要的效果。
但这会儿不一样了,科举突然就跟爵位的传承挂钩了。
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当然是越简单越好。
为了这个,他们绝对不可能再保持沉默,任由官家一个人出来对线。
他们一定会忍不住站出来。
但这却不是他最怕的。
他最害怕的,是江浙淮本地的人,也会站出来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