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西风问马健:“梁武帝弘扬儒家和佛教,那梁国境内道教情形如何?”
马健轻轻摇头:“道教勉强维持着生存,发展不可能。因为官府不再批准道教牌照。大人你那会在天目山时,南朝有60多座道观。其中40多座后来被裁撤,改成了佛寺。”
萧西风:“你们没有找上头干预,改善一下工作环境?”
“有的。”马健道:“适逢邱井冈师兄接任日游八组组长,他向上面反映,提出能不能通过轮回司协调一下。阴卒司批复回来说,南朝的局面是丰都地府授权轮回司部署的。日游八组维持现状即可。”
萧西风点头。
萧西风早已明白,人间的帝王将相都在阴间掌控之中,梁武帝大张旗鼓兴盛佛教、压制道教,必定与阴间有关。
邱云斗说他手下有300多号阴修分散在南梁、北魏及周边国家,其中自然有修士控制着南梁的局面。
到时问问他,找相关负责人来谈谈,或者到南梁轮回司据点考察考察。
萧西风这样忖度着,接着与马健闲聊一阵,最后让他去找邱云斗,落实具体工作任务。
……
高乾之死,加上元修派人对高慎、高傲曹发起围剿,标志着皇帝元修与大丞相高欢正式撕破了脸。
孝庄帝元子攸当初设计谋杀尔朱荣,直到动手前几息,尔朱荣还蒙在鼓里,元子攸这才得以成功。
而元修的行为却显得有些张狂且急不可待。
可能是元修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元子攸强,而对手高欢各方面都比尔朱荣差。
孝武帝元修与高欢的对决,就这么由皇帝率先出招了。
高欢稳住高氏三兄弟情绪,让他们去做攻打洛阳的准备。
他自己则和慕容绍宗、蔡儁、段荣、尉景、窦泰几人,商量确定了一件事:对付元修,得先搞定关中大佬贺拔岳。
当年,尔朱荣派尔朱天光率军西出潼关,平定关陇万俟丑奴、萧宝夤叛军。
尔朱天光为首领,任西道大行台,手下两员大将是左大都督贺拔岳、右大都督侯莫陈悦。
那次平叛大获全胜。万俟丑奴在洛阳问斩,萧宝夤被赐死。
经过这么多年后,关西、陇右的局面是:
东部:贺拔岳任雍州刺史、都督二十州诸军事。占据的地盘以长安城为中心,辐射二十州。
西部:侯莫陈悦为秦州(天水)刺史、都督陇右诸军事。占据地盘是陇右几个州。
此二人之外,还有几方独立势力:
东北部:费也头部族的万俟受洛干、铁勒部族的斛拔弥俄突。他们在夏州拥兵自立。
西北部:灵州(吴忠)刺史、匈奴人曹泥与贺拔岳不和,不听贺拔岳号令。
在高欢精心设计下,潼关以西的四大势力中,第二大势力侯莫陈悦、第三大势力夏州、第四大势力灵州,都成了高欢的盟友。
其中,高欢派右丞翟嵩秘密潜入侯莫陈悦刺史府,达成了暗杀贺拔岳的盟誓。
534年正月,高欢派侯景招降五原郡的纥豆陵伊利,后者不从。
高欢突然率军西渡黄河,击败纥豆陵伊利,将其部落迁往河东。
灵州刺史曹泥公开宣称与高欢结盟,支持高欢的行动。
他是故意激起贺拔岳愤怒,吸引对方来攻,为侯莫陈悦创造机会。
灵州刺史部名薄骨律镇,就是当年匈奴大单于赫连勃勃修建的堡垒,异常坚固。
曹泥据有此城,无惧贺拔岳大军攻城。
贺拔岳深感奇耻大辱。
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出现这种刺头,贺拔岳很没面子。
他任命宇文泰为夏州刺史,率军镇守统万城,威慑费也头部和铁勒部。
贺拔岳自己准备亲自领军驻扎平凉西部、原州治所高平镇,攻打灵州的曹泥。
宇文泰对曹泥与高欢的互动非常警惕,认为一定隐藏着其它阴谋。
他给贺拔岳提议:曹泥占据的位置属于犄角旮旯,无关战略大局。反而是占据要冲的侯莫陈悦是大患,应该先解决侯莫陈悦。
贺拔岳没有接受宇文泰的建议。
贺拔岳抵达高平后,与原州刺史史归会合。
他下令秦州刺史侯莫陈悦、南秦州刺史李弼、河州刺史梁景睿、渭州刺史可朱混元四人率军前来会盟,共同平叛。
其实除了侯莫陈悦,另外三名刺史最近与高欢的使者也有接头,基本达成了默契。
贺拔岳招他们来给自己保驾,无疑自寻死路。
侯莫陈悦率军来到后,假装十分积极,愿意担任先锋,配合贺拔岳攻打曹泥。
贺拔岳放松了警惕。
侯莫陈悦率军前出,驻扎河曲,假意准备攻打灵州。
他邀请贺拔胜等人到河曲自己军营,商定详细作战方案。
贺拔岳征询其他几位刺史意见。
众人一齐表示无碍。
俺们都在这呢!侯莫陈悦没那么大胆子。
贺拔岳放心了!
贺拔岳的长史是武川老乡雷绍,感觉很不妥,极力阻止贺拔岳前往河曲。
贺拔岳却不以为然。
于是大家一起前往河曲,来到侯莫陈悦军营。
贺拔岳随着侯莫陈悦走进军帐,还没来得及说话,埋伏在帐内的猛人元洪景冲出来,一刀斩下贺拔岳头颅。
元洪景是侯莫陈悦的女婿。
侯莫陈悦、元洪景立即对雷绍及贺拔岳手下将领高声宣布:只杀贺拔岳一人,其他人可率部众离去。
雷绍等人被围,不敢动弹。
李弼、梁景睿、可朱混元二话不说,率部离开。
原州刺史史归则向侯莫陈悦表示愿意归附。
侯莫陈悦遣散雷绍等人,留下几十人在高平镇协助史归,自己率军退回陇山,驻扎水洛城,准备应付长安城大军来复仇。
……
关中、陇右老大贺拔岳,就这么轻易被老二杀死了。
雷绍与赵贵等人偷得贺拔岳尸体后,连忙赶回平凉镇,向贺拔岳的副将、副大都督寇洛报告了高平之行经过。
寇洛立即派人出去收拢部众回来,并将大都督贺拔岳陨落的消息通知到关中、陇右各路将领。
李虎第一时间启程去荆州,亲自去找贺拔胜报信。
各路猛人不久齐聚平凉,共选新首领,确定为大都督报仇的计划。
大伙一致推举副大都督寇洛扶正,接替贺拔岳成为新首领。
然而,寇洛坚辞不受。
他要大伙另选一人,并表示自己一定服从他、辅佐他。
大家没办法,只好另找一人。
这时,刚刚抢回贺拔岳尸体的赵贵站出来,提议由宇文泰担任新首领。
武川系的将领都表态支持宇文泰。
但贺拔岳的关陇势力中,有三派大佬:武川酋帅、关陇本地豪族、其它州郡部落首领。
武川系大佬人数占总人数接近一半,不是绝对多数。
有人提出向洛阳朝廷报告,让朝廷(皇帝元修)任命人选。
也有人说等李虎回来,看他能不能把贺拔胜请回来。
最后,大家都同意等等李虎的消息。
这期间由副大都督寇洛暂代统帅职位。
不久,李虎回到平凉。
他没请回贺拔胜,而是带着贺拔胜的代表独孤信回来。
对独孤信,大伙也不陌生。
早年在武川镇干革命时,大家就是战友。
独孤信此时的职位颇高,领着京城武卫将军的官衔,实职是贺拔胜的南道行台大都督。
李虎对大伙说:贺拔胜大行台的意思是,独孤大都督全权代表贺拔胜、贺拔允两兄弟。
这摆明是给独孤信身上加码,希望大伙接受独孤信担任新首领。
如果是贺拔胜亲自来,可能都会承认贺拔胜的领导地位。
但是,贺氏兄弟推独孤信这位多年不在一起战斗的代理人出来,让他领导大伙,绝大多数人不能接受。
包括武川系的同乡。
争来吵去,最后匈奴首领赫连达提出借用匈奴部落规矩,先推候选人,然后投珠决定。
武川系、关陇本地世家、其他部落联盟各推出一位候选人。
校尉以上军官一人一颗珠子,投给自己选择的候选人。
哪位候选人碗里珠子最多,就成为大伙的首领。
最后,宇文泰胜出,成为关陇大佬们选定的贺拔岳接班人。
上报洛阳朝廷,元修随后发出诏令,任命宇文泰为西道大行台、雍州刺史、武卫将军。
宇文泰暂时还不是大都督,没有获得贺拔岳指挥其它二十州军事行动的权力。
这当然是元修的筹码,准备拿来与宇文泰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