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就绪之后,和大师父商量了开工的日子。项目就正式启动了。
项目启动后,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干劲十足,按照设计师的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寺院的改造工程。
一些来寺院祈福烧香的人,看到工程改造后,也会好奇的问问。一部分人得知是养老院的项目,了解了是公益项目后,也都纷纷加入到了公益中。慷慨解囊支持着,启动资金的筹备。谈好了合作的医学院校,也在为以后的医疗项目做准备。
在资金方面,虽然捐款逐渐增多。但随着项目的深入,开销也变得越来越大。
看着资金出的多,进的少。我和基金会又再次坐下来商讨,决定进一步拓展募捐渠道,举办一场大型的公益活动,邀请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参加。
因为在这个物质时代,人们的心理疗愈和品质养老,无疑是匮乏的。除了那些特别有经济条件的人以外,其他人想要有一个好的养老条件,还是大部分事与愿违的。抓住了这个重点,我们的寺院养老公益项目,就是一个火热的火种项目。
利用基金会多年积攒的人脉,我们举办了一场,名为老有所养的公益活动。活动主题是老年人的心理疗愈,和兴趣爱好。因为怕被误会为宗教活动,我们特意把心理疗愈部分,改成了书法和国学。
活动当天,前所未有的高朋满座。而且参与活动的,大多数都是一些高知和有些身份地位的,上了些年纪的人。看到现场的情况,我就心里大概明白了,其实在我这个年纪的人,对于以后养老的事情,还是比较关注的。
为了让大家没有那么排斥活动本身,所以刻意把募捐的环节,放到了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老黄上台说起了,我们的寺院养老项目的同时,我专注的盯着几位退休的政府老领导的反应。
原本以为他们会中立,或者提反对意见。但事实却是好的让人出乎意料。不光现场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还有几位带头捐款的。还有一位比较有名望的老领导,还提出了要去寺院参观项目的想法。
为了响应领导们的号召。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基金会就安排了去寺院的行程。
有了现场的环境和寺院的禅意氛围做衬托,事情意料之中的事半功倍。一行人回去以后,都纷纷加入到了基金会。
有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项目进行的更是如火如荼。
日子一天天过去,寺院养老院的雏形逐渐显现。现代化的养老设施与寺院的宗教文化完美融合,既温馨舒适,又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氛围。有一些参与其中的爱心人士,都纷纷预定了入住的名额。一部分硬件完成后,老人们也开始陆续入住。凡是入住的老人们,无一不对环境和氛围夸赞。
然而,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这份平静。
一天下午,我正在公司忙着整理一些重要的文件。寺院那边清风师父就打来了电话,我想着估计是需要采买物品,我立马放下手里的事情,就接通了电话。
李居士!有几个年轻人上午来了寺院,问了我好多问题。和入住养老的老人们,也说了很多。我总感觉这几个年轻的想法不单纯。
听了清风师父的疑惑,我也一头雾水。
师父!咱们做的是公益,又不做其他。没什么的。放心吧!
好吧!
挂掉师父的电话,我也开始心里边打鼓。我倒是不怕别人说什么不好的话,不要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到寺院那就不是大事。
当天我还在想这件事情的蹊跷之处时,老袁就发来了信息。让我打开手机,看看新闻报道。于是,我一边纳闷老袁的意思,一边打开了手机里的新闻。
不看不知道,一看我直接给我吓了一跳。基金会和寺院上了新闻,而且还是特写。
有个叫关怀的媒体人,媒体报道了我们的项目。质疑我们打着公益的旗号,实则是为了谋取私利。一时间,舆论哗然,虽然距离报道只有短短的一下午时间,基金会的捐款渠道,就受到了影响。甚至有一些已经入住的老人家属,也开始给基金会打电话,也产生了动摇。
一时负面新闻满天飞,我都傻眼了。做了半辈子的生意和公益事业,一直都没有出名。没想到都这把年纪,一下子还出名了。
对于负面新闻,基金会迅速召开了紧急会议。必须要及时澄清事实,挽回项目的声誉。为了不让寺院受到牵连,于是,我们整理了项目从筹备到实施的所有资料,包括资金的使用明细、以及和医学院校和寺院的合作协议等,主动向媒体和公众公开。同时,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审计机构,对项目的财务进行审计,以证明基金会的清白。
为了澄清事情的真相,以基金会的名义邀请了各界媒体发布会。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入住了的老人们,也纷纷站出来为基金会说话。在老人们的支持和铁证下,报道负面新闻的媒体终于书面道歉了。随着舆论逐渐平息,项目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通过这次乌龙事件,反而帮了寺院养老这个项目。以前原本不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于是雨过天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我们的项目,不仅有更多的老人选择在这里养老,还有许多志愿者加入到了养老院的服务队伍中。
看着,我不禁感慨万千,
一次大师父邀请我在客堂里喝着茶的时候,赠送了基金会一幅字。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般若行者。
虽然我并不能理解这其中的禅意,但我隐约觉得,大师父的意思,应该是在说我们的项目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