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一个月多一点班行远和小昭就返回了京城。收拾行囊后就和专家集中乘车出发。到底是有一个影后的妈妈,小昭的演技还是不错的,一众人等根本就看不出来她和班行远是父女俩。
可能是想给学生铺条路,小昭的老师让她跟着班行远学习发掘。对于这个安排小昭表现出了很克制的惊喜。
到了地方就开始跟着爸爸学起了土木工程……嗯,应该是考古发掘。别看论家庭出身在整个蓝星也找不出多少比小昭更好的,她一点都不娇生惯养,干的非常起劲,没几天就成了李孝利的色号。
进展很快,班行远都亲自动手了,谁都不敢磨洋工。小昭的业务水平肉眼可见的提升着。
这是一个最迟不晚于西周的高等级墓葬。选址非常特殊,地势很高,土层极为干燥,班行远甚至怀疑回填后就没进过水。
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挖起来非常费劲。陆陆续续有一些发现,但是有些达不到预期。因为没有挖到字。
一直到8月底的一天,小昭挖到东西了,一个陶器,有盖的陶器。班行远看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了,有心考校,就问:“沣昭同学,你说说这个陶器是做什么的?”
小昭脱口而出:“这是容器,但不是日常生活用的,而是有点近似于礼器。也发掘过一些,里面放的都是贝壳、金玉之类的。”
“小心些,我感觉这里面可能会有东西。”
因为旁边没有别人,小昭也就没大没小地说:“难道里面还装着字不成?”
很细心的把盖子全暴露出来后,父女俩又往下去了一层土。
“你把盖子缝里的土吹干净,然后试一试能不能转动。”
小昭花了很长时间用工具把土吹干净,然后稍用力转了一下,“应该可以打开。”
“看看里面是什么……我来吧。”
班行远趴在地上,凑近了掀起了陶器的盖子。里面塞满了东西,以至于只抬起了一条缝就能看到。
小昭还等着完全打开后看呢,没想到爸爸才抬起一条缝就盖上了。
“颉之,赶紧用土埋起来。要快!”班行远的心脏已经在狂跳了。
小昭也不问,麻利地用土把陶器盖的严严实实。
“爸爸,里面是什么?”
“是丝帛,染色的。而且……我看到了黑色的线条,应该是墨。”
小昭脸色立刻就因为激动而变的通红。有墨的话不管是字还是画都是大发现。如果是字的话,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要么是墓主人自己的,要么是别人送的。不论是那种情况,能用的起丝帛的自然非同一般。上面的内容有多重要更不用说了。
“我去叫老师。”小昭立刻就跑去了另一边。
很快一群人就过来了,知道是什么情况后全都非常激动。显然已经不能再挖了,埋在土里两三千年的丝帛显然不能接触空气的,就算是把陶器挖出来也很难保证不出问题,只能整体挖掘,移到环境条件严格设定的室内再制定完善的打开取出方案。
在整体挖掘之前还要对周围进行探测,万一有别的器物呢。现场就有很先进的探地设备,扫描后发现确实有其他物品,但是离这个罐子有些距离,不影响整体发掘。明确了这一点很快就把这个陶罐连同周围的泥土挖了出来送进了实验室。
经过高精度ct扫描,确定罐子里是丝帛一类的东西。明确了这一点,立刻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把罐子周围的泥土去掉。在此之前,科研人员已经测定了埋藏环境的水汽条件,紧急调来一台生物安全隔离器。陶罐取出来移入生物安全隔离器后立即充入干燥氮气,并用紫外灯进行消毒。
等这些前期操作全部完成后,小昭通过操作手套,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打开了陶罐并取出了里面的物品。确实是丝帛,而且真有字。实验室已经一片欢腾。
班行远取代了女儿的位置开始识读丝帛上的文字。因为有那个甲骨文人工识别系统,班行远其实是古代文字造诣最深的人了,至少是认字最多的。第一句话就让班行远兴奋不已,是关于三代断代一个待确定事件的描述。
随着班行远把丝帛上的文字读了出来,实验室里的人都已经陷入了狂热,商代和西周早期的世系表和重要事件都有记述。丝帛压实后体积很小,别看罐子并不是很大,但是里面的丝帛着实不少,最难得的是全都是记事的而不是占卜的。
很有意思的是,罐子里的丝帛是按照时间顺序放入的,越靠上面的丝帛上面记载的内容越近,发现这一点后班行远隐约有了期待。一边识读,一边估算罐子里剩余的丝帛大约能覆盖的时间段,班行远的期待越来越强烈。
在读完一张丝帛上汤伐桀的内容后,班行远很少见的满心忐忑的把手伸进了罐子里,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当班行远戴着手套的手感受到丝帛的触觉时,心情一下就放松下来。稍微平稳了一下心情,班行远把那张丝帛取了出来。展开后并没有立刻去读而是先扫了一眼。然后全部的目光就被历史、考古学家苦寻而不可得的那个字吸引了。
夏!
当班行远读出那句话的时候整个实验室的人全都泪流满面。东大在历史学方面受到了太多的不公平对待。西方学界那叫一个宽于待己严于律人,老双标了。他们的早期历史按照东大的二重证据法证据法就没几个靠得住的,但是对东大详实的不能再详实的历史那叫一个吹毛求疵。
这下好了,没人能否认了。
班行远每读一张都会剪下一个线头放进编号的试管里测年代。在明确了这些丝帛确实是西周早期的物品后。班行远带着这支考古队的大部立刻开拔赶往另一个地点。丝帛记载了夏朝都城的有关情况,根据河流、山脉的描述,早就就确定了位置,就等着确定丝帛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