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崔胤与昭宗密谋尽除宦官,待到宋、景二人被赐死,宦官们开始忧虑自己的命运。
昭宗自前年(898年)从华州(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返回长安,可能是寄人篱下的日子对他打击太大,变得郁郁寡欢、喜怒无常,且总爱借酒消愁。陪侍在他身边的宦官、侍女担心惹恼他丢掉性命,人人自危难安。
神策左、右军(即禁军,分左、右两军,指挥官均由宦官担任)中尉刘季述、王仲先,与新上任的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暗中图谋,认为:“昭宗多诈善变,不好伺候;如果继续听任文官折腾,我辈将死无葬身之地。不如立太子为帝,让主上当太上皇,并以凤翔、华州两镇兵力为援,控制各地藩镇,看谁还敢加害我等。”
十一月,昭宗到禁苑打猎,之后置办酒席痛饮,深夜才返回宫中,借着酒劲儿发狂,杀死了数名伺候他的宦官、宫女。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多,宫门仍未打开。刘季述到中书省找到崔胤说:“宫中一定出了变故,我是内臣,可随机处置宫中事务,请让我进去看看。”
说完,带着千余禁军破门而入,经探查得知了昨天情形。刘季述出来对崔胤说:“主上胡作非为,哪里还能治理天下!废昏立明的事自古就有,我这完全是为了社稷考虑,可不是不忠不顺。”崔胤怕死,没敢拒绝。
十一月初六,刘季述陈兵于殿堂,召集百官入朝。拿出提前拟好、请太子监国的文件,逼迫崔胤及百官签字。
此时昭宗还在乞巧楼休息,刘季述、王仲先安排千名甲士埋伏在宣化门外,带着宣武进奏宫(宣武军驻长安代表)程岩等十余人进宫找昭宗。
刘季述、王仲先刚一进殿,埋伏的甲士就大声呼喊着冲入宣化门,沿途逢人便杀。昭宗听到喧哗声,惊慌的掉下床来,起身要走,被闯进来的刘季述、王仲先架住胳膊,强行按着坐下。
宫人们跑去告诉皇后,皇后匆忙赶到,跪拜着恳求:“军容(对左右神策中尉的尊称)千万不要惊到宅家(皇帝的宫中称呼),有事慢慢商议。”
刘季述把百官签署的联名状递上,说道:“陛下既已厌倦了当皇帝,中外群臣都希望太子监国,请陛下移驾东宫好好休养吧。”
昭宗答:“我昨天不过酒喝得多些,哪会糟糕成这样。”
刘季述道:“这不是我等所为,全是南衙群臣意见,我等阻止不了。请陛下先移驾东宫,待事态平稳下来,再将您迎回宫中。”
皇后担心昭宗一味拒绝会引来杀身之祸,劝道:“宅家您就按军容所说做吧。”随即取出传国玉玺授予刘季述。
宦官们把昭宗和皇后扶上车,连同随行的嫔妃、侍女等十来人送入少阳院(唐时太子居住的地方)。
刘季述用一根银棒边在地上指划,边骂骂咧咧着说:“某时某事,你不听我的,这是罪状一”。
如此一件件絮叨了数十次,才亲手锁上大门,用熔化的铁水封住锁眼。派左军副使李师虔率军看守,让人在墙上打洞用以递送食物。
十一月初十,刘季述等矫诏令太子李裕即帝位,改名李缜。奉昭宗为太上皇,皇后为太上皇后,少阳院改称问安宫。
为了邀买人心,刘季述普升百官爵位,遍赏军中将士。将昭宗宠信的宫人、方士、僧道全部处死,用以立威。刘季述当然还想杀掉崔胤这个祸首,但因忌惮朱全忠没敢动手。
这出闹剧发生后,立即引来天下动荡!
不少仍忠于大唐的士人在藩镇间奔走相告,指望能引来勤王之师挽救昭宗。而各地的藩镇大佬,想的却是如何利用这次危机兑现利益。
前宰相张濬在洛阳面见河南尹张全义,又修书给天下藩镇,劝他们匡复唐室。
进士李愚客居于华州(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上书劝韩建利用地势之便,率先起兵征讨凶逆,诛斩刘季述、王仲先,高举忠义旗帜,恢复大唐天下。韩建虽觉得他言之有理,却并未采纳。
而实力最强藩镇、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此时正在定州(河北定州)行营,听闻宫廷有变,担心不利于己,率军南返大梁(河南开封)。
刘季述派养子刘希度拜会朱全忠,承诺把大唐江山全部交给朱全忠,又派供奉官李奉本,拿着逼昭宗写的退位诏书给朱全忠看。朱全忠犹豫不决,召集幕僚商量。
大家都认为这是朝廷大事,不是藩镇所能决定的。只有天平军副使李振持不同意见,对朱全忠说:
“皇家有难,正是我们称霸天下的机会。朱公您是大唐的齐桓、晋文,是天下安危之所系。刘季述不过是个阉人,竟敢囚废天子,如果连他您都不讨伐,还有什么资格号令诸侯!况且幼主即位的事一旦确定,天下大权可就尽归宦官所有,这是把权柄拱手授人啊!”
朱全忠恍然大悟,当即令人囚禁了刘希度、李奉本,派李振到长安探听情况,又安排亲信蒋玄晖到长安找崔胤谋划,同时召回参与逼宫的宣武进奏官程岩。
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自刘季述废立之事发生后,常常愤恨难平。崔胤得知此情,派判官石戬与他交往。
孙德昭每次饮酒言及此事都会痛哭流涕,石戬看他确是发于肺腑,悄悄对他说:“自从皇上被幽禁,中外大臣以至军中将士,无不咬牙切齿!造反的只有刘季述、王仲先两人,你如能杀了他们,迎接皇上复位,不仅富贵可得,且忠义之名流传千古。如果狐疑不决,那么功劳就要落入他人之手!”
孙德昭拜谢道:“我孙德昭不过是个小小校尉,如此家国大事,怎敢擅做主张。如果宰相有令,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崔胤割断衣带,亲笔写信托石戬带给孙德昭。孙德昭遂联合神策右军都将董彦弼、周承诲,密谋于除夕夜在安福门设伏,诛杀刘季述、王仲先。
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初二,早朝!
王仲先抵达安福门,伏兵突起将他当场格杀。孙德昭拿着他的首级,骑马飞驰到少阳院,叩门高喊:“逆贼已除,请陛下速出主政。”何皇后不信,答道:“如果是真的,拿他首级来看。”
孙德昭将其首级奉上,昭宗、何后这才毁掉门扉走了出来。崔胤率百官在长乐门前迎接昭宗,庆贺昭宗重掌天下。
这时,周承诲驱赶着被捆成一团的刘季述、王彦范走了过来,昭宗刚想斥责,两人已被乱杖打死。薛齐偓跳井自杀,尸体被拉出斩首,尽灭四人全族。
其他宦官拥着太子藏匿于神策左军,将传国玉玺献上。昭宗说:“李裕年幼,被逆贼所逼,不是他的罪过。”让他返回东宫,贬为德王。
正月初三,诏令孙德昭为同平章事(宰相待遇),兼静海节度使,赐名李继昭。
正月初四,崔胤因匡复有功,进为司徒。
正月初六,朱全忠听闻大事已成,打断了程岩的腿,连同刘希度、李奉本一并押送长安问斩。
正月初七,任命周承诲为岭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赐名李继诲;董彦弼为宁远节度使,同平章事,赐名李彦弼。昭宗倾尽内库财物赏赐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人们称他们为“三使相”(既是节度使,也是宰相)。
正月二十三日,昭宗发布敕令:“近年来宰相到延英殿议事,宦官们总在一旁议论纷纷,出来后又歪曲旨意、干权乱政。自今起按宣宗时期制度,待宰相、大臣奏报完毕,宦官方可进殿领受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