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引进正在进行,李斌已经来到铁炉堡星。
原本只是作为纳米锻炉的储备地,防止被一次性攻打造成锻炉全丢的铁炉堡,如今也笼罩在红色的行星护盾下。
灰色的轰击-金属行星,在护盾保护下,将被引力拉扯的小行星挡在外。
这些撞碎的小行星,围绕着铁炉堡形成了一道行星环。
公司的采矿舰队,便围绕着行星环一圈圈转动,将矿物采集起来进行精炼。
其实寰宇联合对这些矿石的需求占比比较小,采集星环的意义不大,但有必要做出一副‘我司正全面收集金属满足生产需求’的假象给其他势力。
伏尔甘作为名誉部长,跟随着李斌汇报情况:
“按照您的要求,我彻查了铁炉堡星,因为这边禁止新移民进来工作,并且特工部门情报部门高度监视,所以没有间谍生存的土壤。”
“加上物流核心监控物料进出,贪腐问题在预计范围内,敲打掉一人以示警戒后,我便开始关注民生工程。”
李斌点头,伏尔甘便仿佛获得莫大勇气道:“因为行星环境不好,从伊甸星过来的工人,习惯了伊甸星的美景,对铁炉堡星的环境很厌恶。”
“我计划在圆顶城市边缘新建一座夹在三山中间的新圆顶城市,容纳小型草原、森林和沙滩人造海洋,用于给工人及其家属度假。”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员工的休假在本地解决,并将度假权作为常态福利发放,激励员工。”
很合理,员工精神疲倦和审美疲劳,会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只发钱,提供快速的多巴胺消费活动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通过环境、饮食、文化活动等其他健康的消遣方式,有利于构建员工的健康心理,潜移默化地保持员工健康。
最重要的是,通过将福利待遇拉高,通过营造冠绝其他势力的社会、工作氛围,让员工产生归属感,让他们对其他公司可能的邀约视而不见。
李斌吩咐:“要鼓励员工多多交流,组织文化、体育活动,让员工多几个搭子。”
“工作搭子、生活搭子、旅游搭子、消费搭子……虽然我们不鼓励开放式家庭和混乱的生活,这不利于稳定和我们监控社会查找间谍,但要鼓励他们多多交友。”
“一个工作搭子的离职,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一个车间、一条流水线的离开。”李斌结合两世给资本家打工的经验之谈:
“工人不是文官,没有铁饭碗,一旦他们觉得环境差了,就会萌生不如意的心思,继而看在星币的份儿上离开。”
“但工作搭子和其他搭子的存在,可以让工人产生一种‘我靠我这么多好哥们姐妹淘,你开再多钱也没有我开心重要’的积极心态。”
伏尔甘点头连连。
李斌坐在舰载机上,在巨大的,深入地下的圆顶城市上空盘旋。
虽然是一座工业城市,但铁炉堡圆顶城市的地表建筑,且全是居民区,而不是如其他势力的工业行星圆顶城市那样,为追求利润、效率最大化,将每个工厂的居民就近安置在地下。
因此虽然能看到纵横的管道和各种工业设施,但这些建筑都是检查站,用于监督,地表大部分,还是高楼大厦的居民区、繁华的商业中心。
整个圆顶城市,就像一个小王国。
甚至偶尔还能看到寰宇联合基于次级休眠仓回收的技术,重新研发的笨重的自动化机械,这些蜘蛛形机械,拥有十几米长的腿,能在街道间不干扰行人和车辆的情况下转移。
李斌先是前往最下层的纳米锻炉工厂区视察,检查完毕才上来,这是最后一部分。
伏尔甘递来更具体的数据:“现在铁炉堡星,一共有18万人,其中2万是不具备工作能力的孩子,另有200多人是完全无劳动能力的老人。”
李斌看着数据皱眉:“怎么孩子这么少?16万人,哪怕两两组成家庭,也该有8万孩子才对。”
“额……”伏尔甘小声解释,“船长,这16万人里,有一部分是在公司成年便进入工作的成年人。”
艹!又忘了星际人类8岁成年,6岁就可以开始做实操培训,8岁上岗担任最简单的工作,开始养家糊口,为婚嫁攒钱。
再加上铁炉堡星因为只进不出的政策,发的补贴更多,孩子早早上工挣钱,8年出一个完全劳动力,这里的工人家庭,恐怕早就攒够其他势力中产的资本了吧?
妈的,难怪垄断资本和大势力主要都是以家族形式存在,8年一代,一对父母就算一辈子只生两个,孩子成年就开始新一轮生育,要不了几十年,家族就能有上百号人!
若是胆子再大点儿,婚姻再开放点儿,上千人也是绰绰有余啊!
如此财富积累速度,你别说,你还真别说!上辈子看起来傻兮兮的多子多福流小说,好像在这里真的能成立。
李斌甚至开始怀疑,英仙座星域的人类观念开放,很可能也是被垄断资本设计的。
为的就是彻底杜绝下层通过多子多福流翻身的可能。
沉思之间,舰载机穿过行星护盾,进入空间站。
铁炉堡星空间站,要比寰宇联合的任何空间站都大。
已经升级扩建为三级空间站的铁炉堡星空间站,依靠寰宇联合取之不竭的合金,建成后长度超过48公里。
整个空间站以古老的主宰纪元三棱空间站为基础进行扩建改造。
数十个公家的船厂集中在这里,船坞上百个,光是允许战列舰尺寸的飞船开工的大型船坞,就超过40个!
延伸出来的泊区、宛如蜘蛛探出的螯足,66条螯足延展开来,将铁炉堡星空间站,打造成一座钢铁玫瑰。
“现在铁炉堡星空间站,正同时开工8条弓头鲸级,4条阿特拉斯级,3条普罗米修斯级,10条粽子级。”
“工程周期平均5个月,最迟7个月交付。”
“当前人力缺口为人,正从伊甸星进行反复审核考察,计划将核心舰群部分伤员、老兵、以及技工退役,转入这里。”
李斌满意点头:“伊莎这个安排是对的,铁炉堡星的福利待遇,是公司最好的,忠诚要求也最高,跟着咱们战斗的老兵、技工、损管们,理应优先安排进来,没道理苦头自们自己吃,福气却叫后来者先享受。”
“诶对了,攻势mK1呢?”李斌想起来问。
伏尔甘摇头:“进度缓慢,虽然调来了三个船坞,配齐了工人、工程师,但流水线的调整还在进行,并且根据我们的需求,进行舱室的现代化改装也需要时间去试验。”
“大约一两年后,第一艘才能勉强下水。”
伏尔甘说到这里,拍胸脯保证:“可一旦下水成功,经验立刻就能推广开,我们会暂停民用船只的人力,全面投入到攻势mK1去,根据AI核心估算,攻势mK1的建造难度,其实与弓头鲸级差不多。”
“考虑到堆量的装甲、舱室带来的难度,其实攻势mK1最麻烦的,仅仅是她的主炮系统。如果顺利攻克,她的全流程生产时间,可以压缩到一个船坞5-6个月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