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青瓦,将云隐寺的飞檐染成黛色。
山门外两株百年老樱在风雨中簌簌落花,像粉白的雪片纷扬飘坠。
慧明禅师盘坐在禅房的竹榻上,手中捻着一串紫檀佛珠,目光穿过半开的木窗,望着檐角悬着的铜铃在风中轻晃。
\"师父,弟子愚钝。\"
年轻僧人明心跪坐在蒲团上,眉心拧成疙瘩,\"您说万物皆有灵性,可寺里每日施粥,总有穷苦人将腌菜根拨到碗边。这算不算暴殄天物?\"
禅师轻笑一声,佛珠在腕间流转出温润的光泽。
窗外忽有惊雷炸响,震得梁间积尘簌簌而落。\"明日卯时,随为师去后山采药。\"
次日破晓,山雾如乳白绸缎缠绕着石阶。
明心背着竹篓跟在禅师身后,露水将袈裟下摆浸得深一块浅一块。转过十八道盘龙般的山径,忽见断崖边立着株歪脖子老松,虬枝上悬着个褪色的朱漆食盒,被山风推得左右摇晃。
\"打开看看。\"禅师指节轻叩松树苍老的表皮。
明心掀开盒盖,三枚发霉的馒头静静躺在腐叶间,青绿霉斑像毒蛇吐信。
他正要掩鼻,却听师父叹息:\"上月有位女香客,每日来寺里求医问药。\"
记忆如潮水漫回半月前。那是个细雨霏霏的午后,青石板上泛着水光。穿月白衫子的妇人跪在佛前,额角抵着冰凉的金砖,喉间溢出压抑的呜咽。她腕间垂落的银镯撞地叮当,惊飞了梁间栖息的雀儿。
\"弟子胃痛如绞,药石罔效。\"妇人抬起脸时,明心看见她眼下的青影如墨染,唇色惨白如新剥的莲子,\"听闻师父通晓因果,特来求教。\"
慧明禅师正在给佛前莲花换水,铜剪\"咔嚓\"剪断枯黄的莲茎。\"施主可曾留意,自己每次用膳时的小习惯?\"
妇人怔忡片刻,忽然以袖掩面。
明心这才注意到她鬓角别着朵将谢的玉兰,花瓣边缘已泛起焦褐。
\"弟子……自幼厌恶馒头皮。\"她声音细若游丝,\"总要将那层焦黄撕去,二十年来……\"
禅师手中铜瓢\"当啷\"落入水盂,惊得红鲤摆尾游开。
\"施主可知,这天下尚有万千饥民?\"他转身时袈裟带起微风,拂落佛案上一粒米,\"你弃之如敝屣的,恰是他人求不得的福报。\"
此刻站在断崖边,明心望着食盒里霉变的馒头,忽然觉得胃部抽搐。
山风卷着腐叶掠过鼻端,他喉间泛起酸水,恍惚看见那些被丢弃的馒头皮在妇人胃中发酵,化作无数毒蛇啃噬脏腑。
\"随为师去个地方。\"禅师将食盒重新系回松枝,转身走向更幽深的山谷。
日头西斜时,他们停在处荒村废墟前。断墙边蜷着个老妪,正用枯枝般的手指在垃圾堆里翻拣。她翻出半块沾着泥的馒头,如获至宝般吹去浮尘,颤巍巍送入口中。
明心正要上前,却被禅师拉住衣袖。暮色中,老妪脖颈后赫然有块焦黄胎记,形如半片馒头皮。山风送来她含混的呜咽:\"二十年……该还的债……\"
归寺途中,暴雨倾盆。明心踩着泥泞的山路,忽然想起禅房里那幅《梁皇宝忏》的挂轴。金粉描绘的饿鬼道中,无数枯手从地底伸出,争抢着飘落的米粒。他打了个寒颤,终于明白师父为何要在雨夜带他看这人间百态。
三日后,那位女香客再次登门。她褪去华服,穿着粗布衣衫,发间只簪朵素白栀子。明心看见她将带来的馒头掰成碎块,混着野菜喂给檐下的麻雀。阳光穿过她颤抖的指尖,在青砖上投下斑驳光影。
\"弟子这些日子……\"她声音仍带哽咽,\"每餐必诵《忏悔文》,将省下的粮米送到城南粥棚。\"说话间,她忽然按住胃部,脸上却浮起奇异红晕,\"说来奇怪,这痛楚竟一日轻似一日。\"
慧明禅师正在给新采的草药分类,闻言抬头微笑。他指节沾着苍耳的绒毛,在暮色中泛着柔光:\"可记得《地-藏-经》所言,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女香客浑身一震,忽然跪地长拜。明心看见她耳后新添的香疤,在夕阳下像颗朱砂痣。这时山门外传来孩童嬉闹声,几个村童举着麦穗跑过,金黄的穗尖扫过门槛,惊起满地槐花。
当夜,明心在禅房抄经。墨迹未干时,窗外飘来若有若无的馒头香。他忽然想起童年在市集见过的一幕:卖蒸饼的老翁将焦黄的饼底掰下,喂给蜷在墙角的瘸腿黄犬。那狗儿吃得欢实,尾巴摇出满地月光。
\"师父,弟子明白了。\"他提笔在经卷边写下注解,\"万物皆有轮回,今日所弃,他日必偿。\"墨迹渗入宣纸,化作朵朵青莲。远处传来更鼓声,混着山间松涛,竟像是千百人在齐诵《金刚经》。
七月流火,女香客的胃疾彻底痊愈。她带来的供养不再是精米细面,而是整车的麦麸豆渣。明心看着她将糠麸分给寺里饲养的鸡鸭,忽然懂得师父常说的\"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的真意。
冬至那日,山寺覆着厚雪。女香客穿着灰布棉袄来上香,发间别着支木簪。她跪在佛前时,明心看见她腕间银镯换成串菩提子,随着叩拜动作轻轻作响。
禅房里,慧明禅师正在煮陈年的普洱,茶香混着檀香,在寒冬里氤氲成雾。
\"可还记得后山那株老松?\"禅师将茶盏推给弟子,杯中倒映着窗外雪景,\"它悬着食盒二十年,等的就是个幡然醒悟的人。\"
明心捧着茶盏,忽然觉得掌心发烫。他想起那些被丢弃的馒头皮,想起老妪脖颈的胎记,想起女香客耳后的香疤。茶雾中,他仿佛看见无数因果线在虚空交织,每根丝线都连着众生的口腹与福报。
\"去将那幅《梁皇宝忏》挂起来吧。\"禅师的声音惊破沉思,\"明日有位故人要来。\"
次日清晨,山门外果然立着个拄杖的老者。明心端详片刻,惊觉他眉眼与那老妪有七分相似。老者将一袋新麦放在功德箱前,枯瘦的手指在箱壁上叩出空响:\"二十年前,老朽在垃圾箱捡到半块馒头……\"
山风掠过经幡,卷起满地雪粒。明心望着老者蹒跚远去的背影,忽然听见禅房传来悠长的诵经声。
他转身时,正看见慧明禅师在佛前添香,青烟袅袅中,师父的面容竟与那株老松重合,树皮般的皱纹里藏着无数未说的因果。
暮鼓响起时,明心在藏经阁找到本残破的《因果录》。
泛黄的纸页间夹着片干枯的馒头皮,背面用蝇头小楷写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窗外,新抽的松针上凝着雪水,一滴一滴,落入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