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两人的拳头撞在一起。
恰如奔雷滚地,整座断剑山都随着晃动了一下。
就连九天之上的云海,都被对撞的力量荡开,露出湛蓝天空。
余景山的身躯如同射出的箭矢一般,一拳被轰飞到山脚,砸入大地之中。
顾浔也没好到哪里去,直接撞入了断剑山山体之内数丈,直接在坚硬的 石壁上凿开了一个洞。
余景山从山脚深坑之中一跃而起,落回方才位置。
顾浔也从山体之中 缓缓走出。
“好小子,真要放开了手脚打,我不是你对手。”
余景山自愧不如,顾浔能超越他,比他更强,他很欣慰。
顾浔 甩了甩发麻的手臂,余景山不愧是打铁铸剑的,力量确实恐怖。
“余大哥,你这力气,不练拳可惜了。”
余景山嘿嘿一笑,显得有些憨厚。
“回头研究研究你那拳法。”
三人的计划都是明日下山的,不过现在剑庐一片狼藉,自是走不成了。
“余大哥,反正都没有了,要修就修到位,所有的茅草屋换成砖瓦房如何?”
“放心,钱的问题我来解决。”
说实话,作为天下第一铸剑的势力,剑庐房屋,狗见了都摇头。
余景山并没有直接点头,陷入思虑之中。
倒不是说不同意顾浔的想法,顾浔作为剑庐一份子,有权提出自己的想法。
他考虑的是要用多少银子。
“余大哥,作为剑庐的一份子,你说我掏钱合不合理?”
至于是自己 毁坏之中说出来伤感情的话,顾浔自是不会去说。
即使不是他毁坏的,只要说要重建,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掏钱。
思虑片刻,余景山点点头。
“那就一切从简。”
“放心,我又不是银子多的没有用处。”
两人会心一笑,有些事情无需太过 多言。
最高兴的当属是余岁岁了,不曾上山之前,听师傅说剑庐是天下第一铸剑圣地,以为是雕龙画壁,富丽堂皇呢。
结果上山一看,傻眼了。
除去了几处传承久远的禁地,住人的地方都是茅屋,比自己山下的家都不如。
每逢刮风下雨,风卷屋上三重茅,雨飘屋内到处潮。
“太好了,太好了,可以建新房子了。”
“以后我看谁还敢调笑我剑庐是乞丐屋。”
好多上山求剑不得之人,下山之后总喜欢调笑剑庐是乞丐窝。
师父不在乎这些 东西,可作为山门唯一弟子的他可做不到师傅那心境。
接下来半月,三人开始了忙碌的修房砌路。
反正一切都毁了,就重新布局修葺。
余景山下山请了数十工匠,亲自设计房屋布局。
顾浔则是负责购买了大量瓦片青砖以及修葺房屋需要的各种 材料。
人不在山上,草屋终究比不上瓦房。
用余景山的话来说,一切都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守旧未必是好事。
剑庐这格局已经延续了百年,外人看来是自命清高。
当上掌门的后的余景山心中最是门清,那是真的没有钱修。
随便一块看得过眼的铸剑,都是成千上万的银子。
他人出钱帮忙修建,他指定不会答应。
顾浔出钱,他心安理得,毕竟顾浔也是剑庐的一份子。
没有能力的负责留守看家,有能力的外出闯荡,反哺家中。
等着修建好,顾浔自是没有那个时间。
将该买的材料凑的差不多后,他留给余景山足够的银钱后便下了山。
“余大哥,若是银子不够,一定要记得写信告诉我。”
余景山点点头。
“大头你都出了,我不会纠结这些滴滴沫沫,不够我指定要写信的。”
“去吧,趁着天色尚早,多赶些许路。”
顾浔朝着余景山一拜。
“过年过节,记得多替我祭拜一下剑爷爷。”
“我会的。”
三日之后。
大秦,荆州菏泽郡余钱县三相镇。
“老伯,今年的收成不错嘛。”
顾浔放下镰刀,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金灿灿的稻田,心中替百姓高兴。
百姓富足了,朝廷才能富足,才有争霸天下的机会。
已经满头白发,却依旧干劲十足的老汉给顾浔倒了一碗水,蹲在田埂上,看着已经收割了大半的稻田,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可不是,去年的陈米都还没吃完,如今又赶上了新米。”
“老汉我想好了,留足今年口粮之后,其余的全部上交朝廷。”
顾浔笑道:
“朝廷有严格的税收比例,多出来的是分毫都不取的。”
“即使是朝廷缺粮征收,也是按照市面的价格支付银子的。”
老汉忍不住笑出了声。
“年轻人,当下朝廷政策没得说,没有朝廷,我可能还在饿死边缘挣扎,岂能要朝廷的银子。”
“你们这些后生呀,赶上好时候,更要珍惜,不要总盯着蝇头小利。”
“如今朝廷打仗,需要银子粮食,作为百姓,我们自然要为国尽一份力。”
老人脸上满是能为朝廷尽一份力的自豪。
顾浔则是听出了其中潜在的漏洞。
“老伯,去年你多上交 过粮食吗?”
老汉一脸羞愧。
“只是多交了五十斤,为此还被王裤裆那家伙笑话了一年。”
“今年, 无论如何 我也要比他家多交。”
顾浔好笑的同时也十分欣慰,至少可以证明朝廷的实行的新政是合符百姓利益的。
“那多交的粮食补贴了多少钱?”
见顾浔又提到钱,老汉又阴着脸。
“你这年轻人咋就一点觉悟没有呢?”
“上税是上税,自愿给是给,怎么能要朝廷的钱呢。”
顾浔听出了言外之意,就是多交的粮食没有收到钱。
衣食无忧的百姓不在意这些东西,可作为君王,他必须在意这些问题。
一家几十斤上百斤粮食,而且是自愿上交的,并不影响百姓的生活。
可全县,全郡 ,乃至全州的自愿上交 粮聚龙在一起,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数额,极其容易滋养出贪污腐败。
当初推行新税制度之时,便已经明确规定,收税是税收,多收上来的粮食,也要按市场价格补贴给百姓。
听老汉的意思是,多收上去的粮食,地方补贴并未到位。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时失察,极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