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义闻报朱泰遇刺身亡,震惊。一方面追查刺客,一方面加强对诸将的护卫安排,免得再有人被刺杀。追封朱泰为乡侯,抚恤其家,给其嫡长子继承封爵,并任用其三个孙子做校尉。
安通天刺杀得手,回到段仙芝处复命。
段仙芝这时正在汉中督战,北朝大军已经从汉中攻取巴中,杀入四川盆地。两路大军正分别攻略巴东、巴西,席卷巴地。
尽管在东线,应无涯发起的第三次渡江南征遭到失败,西线的段仙芝军还是能够强行扫灭臧天佐军。毕竟西帝臧天佐所剩的实力不多了,抵挡不住北朝大军。
安通天觐见段仙芝。
段仙芝听说刺杀成功了,笑着召安通天来前,让侍卫捧来丹囊,对安通天道:“老卿家请尝一颗。”
安通天伸手入囊,随便挑了一颗,放入侍卫所端的茶盏里。服下之后,果然感到精力充沛,源源不绝!虽然外表不能改变,但内中的身体状态,真个返老还童,重返巅峰状态。
安通天大喜。怎知道,丹囊里的所谓返老还童灵药,全是假的,挑哪颗都是一样,茶盏里面却有一颗真的,已经化在茶水里了。这不过是个小伎俩而已,却把安通天都给骗住了。这样安通天就相信——段仙芝不管能否把整个甬东列岛封给自己做公爵,至少能够赏给自己一整囊一百颗返老还童灵药!安通天便要拼上老命,全力去刺杀吉义,以获得奖赏。
安通天便又带着安得留、安得命等残余养子,奔向吉义所在地。
这时候吉义已经发动第三次渡江北伐,集结大军二十五万,号称七十五万,由振武将军叶柏做先锋,誓师出征。本次登陆地点选在长江口北岸的泰州附近,除了有凌江将军蒋斗器、横江将军方福基等率领的内河水师,共计江船约一千五百艘、将士约二万人以外,还调集了横海将军刘兴隆、伏波将军张晋、楼船将军赖添丁等率领的外海水师,共计海船四百余艘、将士三万余人,协同作战。内河水师主要负责载送人马,外海水师主要负责攻击北朝沿海地方,形成海陆夹攻的强大攻势。
水陆人马总计三十余万,后方的预备军与后勤队伍超过百万之众,这是空前的大战役。南朝全力以赴,要与北朝决战决胜。
北朝还在摧毁臧天佐的残余势力。在江汉、荆襄两道,臧天佐之子臧旌孝已经战败身亡,两道江北之地已被段仙芝军全部占领。就连武穴港一带的土豪也被剿得无法立足,率领民众南渡,借了南朝半个县的地方暂住,名义上还是尊奉臧天佐号令,其实只为了遵守尽忠于臧天佐的誓言而已,只等臧天佐灭亡了就归顺南朝。在陇西、贺兰两道,臧天佐之子臧旌忠已经大败亏输,仅率千余骑北逃,遁入大漠,不知所踪。臧天佐自己也快完了,可是身为皇帝总不能去投奔别人,只有坚守首府渝州,负隅顽抗。说得好听是坚守,说不好听是等死……
西帝即将灭亡。从此只剩南北两朝角逐天下。另外还有三家诸侯,各自偏处一隅,东北厉祥、西北高鸿、西南李宕。
这三家诸侯虽然原本都只有一道之地,实力却是不容小觑,手下皆兵强马壮,不是寻常的一道节度使可比。三家实际掌控了前朝时安东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护羌都护府三大边疆区域,除了原有的戍边兵马之外,还有胡夷番兵为之效力。厉祥手下主要是靺鞨人,李宕手下主要是吐蕃人,高鸿手下有西域各族人,这些番兵战斗力皆颇强悍。如果没有这三大都护府,胡夷各族归于外国统治,那么中原皇朝分崩离析时往往就作为外国的兵马入侵华夏了。这一次大齐皇朝分崩离析,却没有外国大举入侵,三家实在是对华夏功勋不小,避免了异族介入天下纷争,导致战祸更加深重、乱世延续更久。
纵观历史,只要没有异族大举介入天下纷争,华夏内乱都不至于延续太长时间,即便天下分崩离析,短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也就平定。但如果有异族大举介入天下纷争,则乱世可能长达百年、甚至几百年,天下陷入旷日持久的浩劫。以此论之,三家对华夏之功岂不伟哉?但在历史上,为华夏立下大功者却也未必都能得到善终……
段仙芝老早便已处心积虑想要消灭三家,但考虑到三家地处边疆,能为华夏提供屏障,避免外敌入侵粉碎自己的天下霸图,所以要先消灭华夏内地各家诸侯,最后再来消灭边疆三家为宜。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要统一天下,往往也是把边疆诸侯放到最后,这不是巧合,是顺应形势的必然。如果一开始就去打边疆诸侯,即便打下来,接着也得面临外患,就会被内地的别家君主打败,皇帝也不会做得成了。
这时候段仙芝已经几乎统一长江以北的华夏北方,应该是时候收拾厉祥和高鸿两家了。否则两家只和段仙芝接壤了,还不归顺就意味着终究不肯服段仙芝,那不得打?但段仙芝先前没料到,会冒出吉义这个终极对手。先前以为收拾掉三大诸侯郎继宗、成山宰、臧天佐,就可以得天下了。这时候的局面,吉义不但灭了成山宰建立南朝,而且还在兵力、国力弱势的情况下与北朝对抗,彼此你来我往各攻三轮,段仙芝的北朝竟然被打得败多胜少,总体上大丢便宜。这使得段仙芝连要收拾臧天佐都大受牵制,更无暇去收拾厉祥和高鸿。
收拾不了,那就再试试收买。段仙芝再度派出三批使者,把厉祥、高鸿、李宕三家全都再拉拢一遍,给使者的授意已经是不计条件,那三家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肯归顺!
但那三家依然无动于衷,礼貌逊谢而已。三家打心底看不起段仙芝——用各种卑鄙手段谋朝篡位的小人,岂能令三家服气?哪怕许下什么样的封赏承诺,甚至给予独立建国的承诺,岂能信他?三家又不是傻瓜蛋,没那么天真。三家又都是旧皇朝的栋梁,打心底是有傲气的,一早就注定不肯服段仙芝。
对于成为南朝皇帝的吉义,三家一早也都是不服的。他们为旧皇朝镇压过许多义军,对于吉义这个义军之魁,当然不会服。但由于一个重要的缘故,高李两家对吉义的态度已经产生变化。厉祥则还是如旧,哪怕吉义曾经帮助过他。
由于有着重要的缘故,吉义并不用派使者拉拢高李两家,只派使者去辽东拉拢厉祥。
厉祥审时度势,犹豫起来。毕竟与其归顺段仙芝,还不如归顺吉义。吉义虽然与厉祥不接壤,无法从陆地上支援,但吉义有着强大的海上水师,可以从海上支援。
厉祥动摇了。但是厉祥的军师莫不识依然顽固,劝告主公不可归顺吉义那小子。当年厉祥鏖战辽东时,吉义为寻宝鼎正好去过辽东,无意中帮厉祥打赢大战,与厉祥的嫡长子厉开疆建立交情。那本来是一个结好的契机,但当时莫不识把吉义当成祸患,出主意要杀吉义,厉开疆赶忙告知吉义,吉义遂逃离。如今莫不识只怕吉义会对自己算旧账,所以极力劝阻厉祥。结果厉祥遣回了南朝使者,未做答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