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阜等人从来没有想过,决定一个王朝兴衰存亡的会是这样的一场“赌约”。
他们或许想过董仲颖会用自己的威望威压刘懿,或者用各种各样的伎俩威胁刘懿,让刘懿“心甘情愿”的就范,但是他们唯独没有想过会是一个如此的结果。
秦王并没有说服陛下,反而和陛下打起了赌。
虽然这看上去像是秦王的失败,毕竟秦王更进一步的事情就这样被拖延了下来,但是杨阜等人在仔细思考之下,却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这“杜绝”了刘懿的反抗,更为准确的说,这个结果就是刘懿的反抗。另外一方面,这在史书上的记载也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王朝的更替,过去从来没有这样“浪漫”过。
大汉最后的皇帝和大秦的皇帝双方对于权力的交接并不是血腥的,也不是充满了阴谋与诡计,而是直面天命的存在。
杨阜等人并不担心,在袁术和刘备覆灭之后,刘懿会赖账。因为即使刘懿赖账了,动用了其他的手段,甚至上街讨伐董仲颖。
那么这样的情况也不需要担心,即使有某个缺心眼的当街格杀了皇帝,最多只会留下一个褒贬不一或者多半好评,而不会差评如潮,毕竟这只是一个输了天命的赌鬼不讲赌德的掀桌子做法,而不是三国杀。
至于秦王没有办法攻灭袁术和刘备,杨阜等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袁术和刘备又不是太公望或者留侯,甚至在这样的局面上,杨阜觉得对面上了太公望也不一定能够翻盘,只要军队是秦王率领的。
这样的“赌约”很快就被宣扬了出去,不管是董仲颖的手下还是刘懿,双方都将这场“赌约”扩散了出去。
董仲颖的手下觉得,这是给秦王正名的大好机会,在这件事情之后,没有人会在得国不正这样的事情上攻击秦皇了,这样的天命交接可是在众目睽睽下进行的。
即使是最忠心的大汉臣子都可以不得不摸着自己的良心说一句,这样的权力交替堪比当年上古先王的禅让。
刘懿将这样的事情宣扬出去也没有花费什么力气,虽然他的心腹没有几个,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可用的人很多。他猜测出秦王一定会乐于将这件事情宣扬出去,所以根本就没有避讳自己手下那些不可靠的人手。
在双方的推波助澜之下,这样的事情不仅整个洛阳都知道了,甚至很快,整个大汉的土地上都知道了这个决定天下的赌约。
当曹操听闻这样的事情时候,他对自己的长子曹昂说道:“我输在秦王的手下一点也不冤,过去我认为秦王虽然用兵如神,但是在政治上的才能只能说颇有天赋。虽然比常人强上很多,但是和杨彪、王允这样的人物比起来只在伯仲之间,但是现在我看了秦王的所做所为,却发现我过于的狭隘了。”
“过去朝代的更替有哪几种方法?”曹操突然问曹昂道。
曹昂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昔日尧舜禹相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而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此乃以有道伐无道,但是仍然留下‘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的评论,这已经是落入下成了。”
曹操点点头说道:“过去虽然张角贼寇,不,大贤良师起事,但是对于大汉来说,依然人心思汉,以有道伐无道的说法自然就成为了无稽之谈了。如果秦王是如同王允这样的人物,恐怕他做的事情自然就是给于陛下足够的压力,让陛下‘心甘情愿’的将整个天下禅让出去。在这过程之中,只要有一点点差错,必然在史书上的记载就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得国不正这样的名声将会一直伴随着秦王和他的子孙。”
“昔日商纣暴虐如此,周武贤明如斯,依然被评论以暴易暴,可想而知,朝代的更替困难如此。”
“但是我太小看秦王了,他竟然可以从禅让和伐无道这两种方法之间想到了第三种方法,那就是赌。过去我曾经嘲笑李傕,认为他虽然用兵精深,但是喜欢将一切都归功于他的巫女身上,弄的自己如果没有巫女就不会用兵一样,显得自己很可笑一般。”
“现在看起来,我小看李傕了。一旦时间一长,没有人会记得李傕那些可笑的行为,反而会记得上天总是会站在李傕这一边,李傕用兵的时候别人就会犹豫,觉得自己是不是在逆天而行,给李傕的行为批上了一些神性。同样的道理,或许有人会觉得董仲颖的行为有些可笑,有些儿戏,但是时间一长几乎所有人都觉得秦王的所作所为就是天命所归,以秦代汉是顺应大势。”
听到曹操的话语,曹昂问道:“父亲,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此秦王必然会讨伐袁术和刘备,不如我们派人加入秦王的军队,来彰显我们对于秦王的顺从。”
曹操摇了摇头道:“不,我们这时候应该什么都不做。”
看到曹昂大惑不解的眼神,曹操说道:“有时候过犹不及,在以秦代汉的这件事情上,我们已经做的够多的人,做的再多下去,我们就要抢了那些秦王手下应该得的功勋了。更何况,夏侯仲权虽然是凉州人的亲戚,但是他依然是曹家的一员,他所立下的功勋,依然也是我们曹家人立下的功勋。”
的确,在确认了这个赌约之后,秦王的手下动了起来,在他们看来,这是平定天下的最后一战,也是肯定会记入史书的一战,如果在这场战斗上犯了错误,恐怕将会在史书上被记录很长时间,甚至还会成为一些典故。
当然,所有人都没有忘记一件事情,那就是面对这场赌约的,同样还有被“赌”的袁术和刘备,他们也是这场惊天赌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