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会议室后,王志远和郭鹤年与周围的人微笑着打过招呼,然后缓缓地在会议桌旁的椅子上坐下。
王志远稍稍倾身,将头凑近郭鹤年,压低声音问道:“郭叔,您对这次的增发新股有什么看法呢?”
郭鹤年微微一笑,露出他那老谋深算的神情:“荣先生的资产整合能力向来很强,这次的增发新股想必也是他的精心策划。
中信作为母公司已经非常强大了,而中信泰富作为其子公司,自然也要展现出相应的实力才行啊。”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荣智健的了解和赞赏。
的确,荣智健这些年来在中信香江的扩张中可谓是功不可没。
在中信泰富成立之前,香江中信就已经拥有了众多优质资产,如 12%的国泰航空股份、24.5%的东区海底隧道股权、20%的澳门电讯股份、33.3%的亚洲卫星通讯股份,以及部分物业的投资项目。
而这些,绝大部分都是荣智健一手促成或积极推动的。
“哦,那郭叔是打算按照之前的比例认购呢,还是有其他的想法呀?”王志远嘴角挂着一抹笑容,看似随意地试探道。
郭鹤年轻笑一声:“呵呵,荣先生的计划自然是要支持的,只是这次集资的数额实在是有些庞大,我旗下的嘉里集团恐怕难以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金啊。”
他的话语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但也透露出了一些为难之意。
王志远心中了然,郭鹤年这是在委婉地表示自己的资金压力。
随后郭鹤年将问题抛给了王志远:“阿远啊,你可是咱们这里现金最充裕的了,这次集资可就全看你的啦!”
王志远闻言,嘴角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恢复如常,:“呵呵,这还得看看荣先生的意思呢,毕竟这次集资的规模不小,我也得好好考虑一下才行啊。”
他的回答同样模棱两可,既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断然拒绝。
就在这时,一阵豪爽的笑声突然传来:“哈哈,郭老,王先生,你们这么早就到啦!”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笑容满面的男子大步走了进来。
“曹先生,请坐!”王志远连忙起身,热情地邀请道。
来人正是中信泰富的另一位股东,港龙航空的曹光彪。
郭鹤年也微笑着向曹光彪打了个招呼。
曹光彪笑着在王志远旁边的座位上坐下,然后转头看向郭鹤年和王志远:“两位,关于这次新发的股份,你们有什么看法呀?”
“哈哈,香江电讯可是优质资产,发行新股收购它的股份,我们自然是支持的。”郭鹤年笑着赞成。
王志远也赞同这次的收购计划。
很快,荣智健就在众人都到齐之后,大步流星地走进了会议室。
他面带微笑,与每一个人都亲切地打了声招呼,然后才缓缓地走到主持位上坐下。
“各位,”荣智健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召集大家开这次会议的原因。”
他的目光扫视了一圈会议室里的人们,看到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便继续说道,“香江电讯,我想不用我过多介绍,大家也都非常熟悉。
毕竟,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它。而且,它还是高居香江股市,市值排名第二的公司。”
说到这里,荣智健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他看到几位股东的面色还算平静,心中稍感安慰。
“经过我的精心策划,以及母公司中信香江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中信香江决定出售 12%的香江电讯股份给我们中信泰富。
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也是一笔绝对值得的交易。”荣智健的语气越发自信起来。
说到这里,他突然话锋一转,“然而,大家都心知肚明,中信泰富尽管市值已经突破了百亿,但它实际上只是一个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兴企业。
作为中信泰富的股东,各位都清楚地知道,我们目前能够动用的现金仅有区区 12 亿而已。
然而,要成功收购香江电讯 12%的股份,我们还面临着高达一百一十八亿的资金缺口。
这便是我召集大家前来,进行表决发售新股的真正原因所在。”
众人对于此次交易其实早已心中有数,对于发售新股这一决定并没有太多异议。
毕竟,这可是涉及到一百多亿的巨额资金,几乎与中信泰富的市值相当啊!
不过,既然会议已经进展到了表决阶段,全体股东还是一致投下了赞成票,顺利通过了这一提案。
荣智健对于全票通过这个提案还是充满自信的,毕竟他对这个提案的可行性和吸引力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把握。
然而,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环节才是最为关键的。
“非常好,既然大家都一致同意增发新股来收购,那么我们就进入下一个重要步骤——内部认购环节。
各位,现在是时候让我们了解一下你们对于认购新股的意向了。
请问,你们各自打算认购多少股份呢?
在各位完成认购之后,那些未被认购的股份,我们将会面向社会进行增发。”荣智健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会议的进程。
中信泰富的四大股东分别是中信(占股 49%)、郭鹤年(占股 20%)、王志远和曹光彪(均占股 5%)。
荣智健的目光依次扫过这三位大股东,然后微笑着问道:“各位,这次我们计划发行 5.5 亿股新股。中信香江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参与认购,那么你们三位呢?”
这三位大股东心里也都很清楚,中信泰富之所以选择上市,就是为了借助股市的资金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而这次发行新股,显然不会动用他们自己的现金。
王志远和曹光彪都看向郭鹤年,他是除了中信之外最大的股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