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提举很愤怒,也很生气,可是看着跟前这位笑意吟吟的常府尊,他只能努力地调整好自己的面部表情,露出了一个讨好而又不失礼貌的笑容。
然后很乖巧地向常二郎表示既然府尊大人你觉得那位夏提举很有能力,想要把他带走,下官自然没有任何的意见。
不过还是要小小地提醒您一句,那就是,哪怕你连下官一块提溜走也没问题,但是咱们好歹讲点规则。
毕竟你要人,朝廷总得有个说法。
对此,常二郎自然是半点不虚,直接告诉对方,自己已经传讯北平,请示太子殿下,相信用不了太久,太子殿下就有会回复。
至于为什么请示太子殿下而非是老朱,主要是之前老朱就考虑到常二郎这厮的尿性,干事情一冲动起来就恨不得立马就做成。
可偏偏那辽宁距离位于江南的京师实在是太远,即便有了飞鸽传书,一样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再加上现如今好大儿朱标就在北平,之前就一直跟常二郎当搭档,可谓情投意合。
所以也就告诉常二郎这小子,如果你遇上了紧要之事,那么可以先问问你姐夫,让他给你答复。
到时候再给朝廷这边作出情况说明就可以了。
这也是常二郎敢于看到了适合的官吏人选就直接来找主官要人的原因。
再加上,夏原吉是副提举,而非主官,副官带走,你主官一样可以排除困难,做好自身工作没啥毛病。
而到了这里,常二郎也终于放开了对那些异族部落的限制,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来这里欣赏到了大明的无敌之姿后,也可以拍拍屁股回家钻被窝抱婆娘了。
不过,最终那把儿逊还有阿哈出却都没有离开,而是执意要跟着常二郎继续前行。
至于那另外两个确定要迁徙的部落首领,原本也想要跟着常二郎继续前往朝鲜县。
最终常二郎劝了他们二人赶紧回去准备对接问题,毕竟现如今正值春天,这个时候正好赶紧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而且还要选址,准备各种物料,然后开始规划和建设新村庄。
所以他们跟着常二郎前往那朝鲜县,并没有太多的益处,反正等到回程之时,常二郎会前往他们所迁徙的新村庄去考察调研。
到时候,正好有问题解决问题,利于他们更早的迁徙结束,赶在寒冬的到来之前,入住新居。
另外,常二郎又还得给那上海车船制造集团去信,催促他们,再多运输一些蒸汽卡车过来。
主要还是蒸汽卡车的运载量远在马车、牛车之上,利用他来运输建筑物料以及煤矿,绝对是大杀器。
只是不知道现如今上海车船制造集团目前蒸汽卡车的产量如何,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
北平城内,那已然修缮完毕的东宫之中,此刻,朱标正满脸喜孜孜地牵着爱妻常溪的手,漫步在这春暖花开正艳的花园之中。
不远处,总会传来一声声的鬼哭狼嚎,那是长子朱雄英与弟弟们在那里玩耍。
只不过,玩耍的激烈程度,有点超乎他们夫妻二人的预料。
常溪眼皮狂跳,想要撒开夫君的手,过去抽孩子一顿,却被夫君给死死地拉住。
“娘子,娘子且先息怒,雄英刚刚来到这边,正跟弟弟妹妹们玩耍,你要这会子过去教训他,那岂不是折了他作为兄长的颜面?”
“回头为夫一定好好教训这小子,不让他胡来……”
看着跟前这位从小到大都明显溺爱孩子的夫君,常溪无可奈何地闷哼了一声。
“好了,看在夫君你的面子上,妾身今日且饶他一回,不过回头夫君你可得仔细说说他,现如今都快要成年了,别总是胡来,没有半点兄长的样子。”
“是是是,娘子你说得极对,回头我一定会好好教训教训他。”
听到娘子松口,朱标赶紧向妻子保证,自己其实也懂得如何当一位严父。
瞥了眼这位向来都是口是心非的夫君,考虑到夫妻好不容易才刚刚团聚,为了不打扰夫妻之间重逢的喜悦。
常溪决定给夫君一点面子,就看到夫君满脸喜色地继续拉着自己,在这修缮好的东宫里边转悠起来。
而朱标之前也并未住在东宫里边,而是居住在皇宫中的一角而已。
直到自己与孩子们来到了这里,朱标这才决定开放东宫来居住。
这还是老朱特地让儿媳妇常溪给朱标捎的口信,你小子委屈你自己没有关系,可你别委屈我的乖孙们还有老夫的儿媳妇。
对此,一向宠妻的朱标自然也就不再坚持,而能够在分别一年之后与妻儿重逢,也令他份外的激动,带着妻子在这里边溜达一边述说着这段时间他在这里的所作所为。
而常溪也告诉了朱标,他们这一次前往北方,倒也算不是辛苦,毕竟从京师出发,乘坐专列抵达青山大港之后,就从青山大港登上了巨舰北行。
过了数日便抵达了那一津卫的港口,就在那里再一次乘坐上了专列,一口气直抵北平。
总共耗时也不过七天的时间,要知道在过去,从南京想要抵达北平,想要平稳而又不颠簸。
那么就得先陆路,再行水路,经由运河一路向北缓行,耗时月余方抵。
而现如今,直接缩短了三分之一还要多,若是再等那铁路全线贯通之后,那么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
看着这里的一切,一直居住在江南的常溪也觉得分外的新奇,问东问西。
就在夫妻二人边走边聊的当口,一位宦官则快步朝着这边赶来,只是在看到了太子与太子妃手牵手,眉开眼笑的在那里说悄悄话。
不禁脚步一滞,总觉得现在去打扰这二位实属不智。
好在那位太子妃眼尖,已然看到了这名宦官的到来,便朝着朱标低语。
朱标这才没奈何地转过了头来招手。
“奴婢参见太子,参见太子妃,信鸽司那里收到了辽宁知府常大人的上奏太子的鸽信,奴婢不敢延误,便第一时间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