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街头巷尾热议不同,大洋彼岸的反应显得格外平静。
《红高粱》在海外的亮相,仅限于影展期间那寥寥几篇专业影评和媒体快讯。它像一颗投入深海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很快便消散在广阔的海面上。
对于大多数国外观众来说,这部电影还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们既无法在影院里看到它,也很难真正理解影片中那片红高粱地所承载的厚重情感与文化密码。
因此,在影片没有开始公映,真正的轰动效应还远未到来。
杨明此刻又回到了英国,开始继续忍受那阴雨绵绵,让人崩溃的日子。
公寓里,李莉懒洋洋靠在他怀里,享受着片刻的温存。她的手指在他的胸膛上轻轻画着圈,忽然开口问道:
“对了,咱们国家那部在国外拿了大奖的电影,你觉得好看吗?我看了下简介,心里好像不太想看呢。”
杨明低头看了她一眼,笑道:“正常。你觉得它‘不好看’,很可能不是指技术层面,而是因为它的风格。
简单来说,它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以讲故事为主的电影。它更像是一幅浓烈的油画,或者一首狂放的诗。
导演想表达的,是一种原始、炽热、扑面而来的生命力,而不是一个逻辑严密、情节曲折的故事。如果你期待的是环环相扣的情节,那肯定会觉得‘没意思’。”
“那倒不是,”李莉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认真和不解,“我是觉得……拍的太土了。把咱们国家的人或事,拍得也太……难看了。”
听到这话,杨明沉默了片刻。他能理解她的感受,这种“土”确实是很多国内观众的第一反应。
“你说的‘土’,”他缓缓开口,“可能正是导演想要的。他是在用这种‘土’,来表达更深层的东西。
在他看来,这种‘土’代表着一种原始、粗粝、甚至有些野蛮,但又蓬勃旺盛、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是我们民族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想用这种‘土’,去冲击观众固有的审美。”
他看着李莉,试图让她理解这种独特的视角:“其实,正是这种充满华夏乡土特色的‘土’,反而让外国人觉得非常新鲜、非常有力量。
他们看惯了自己的城市和生活,突然看到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的、来自土地的力量,会觉得震撼。所以它才能在国际上获奖。
你可以这样看,《红高粱》的‘土’,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土气’,而是一种刻意营造的、充满力量感的‘乡土美学’。它可能第一眼不讨喜,但就像一杯烈酒,越品越有味道。
那导演是学摄影出身的,非常善于利用光线来塑造氛围。他习惯用画面去叙事、去抒情,创造出一种独属于他的视觉美学。尤其是他对色彩的把控,那种浓烈到极致的红……我还是很佩服的。”
一个月后,杨明和庄佳慧通电话:“怎么样?热度下去了没?”
“降点了,”庄佳慧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底子还在。你也知道,咱们国家太长时间没有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东西了。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部电影,还拿了大奖,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媒体不拼命鼓吹才怪。”
杨明“呵呵”一笑:“可以理解,可以理解。”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我就是想问问你,要是现在,把那位张导演和女主角绯闻放出去,会不会惹火上身?”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带着几分不屑:“能惹什么祸?不过是一个导演罢了,他算什么?充其量就是个有点名气的人物。放心吧,只要你觉得时机成熟,我这边立刻安排下一期刊物的封面……”
庄佳慧顿了顿,声音里透出一丝兴奋:“标题我都想好了——《红高粱》的红与黑,银幕内外的爱恨情仇。保准大卖。”
杨明琢磨琢磨,斟酌着措辞说道:“我们要的是那种能让报亭前的路人看一眼就停下来,有掏钱包探究内容的冲动。
标题可以更通俗一点,比如:震惊!一部电影引发的情感风波!或者是:震惊!影坛爆出“高粱地”秘闻……”
杨明说了几个震惊体标题,考虑到年代不同,他刻意避开了过于露骨的词汇。在这个年代,读者对“震惊”的感受更多来源于对“关系不一般”、“假戏真做”这类暗示的想象。
“标题我再想几个,”她在电话那头的杨明说,“你说的标题过于通俗,没有一点文学性,我觉得不好……但不可否认,好像更有冲击力?
我想用《红高粱》的红与黑,标题配上他们俩模糊不清暧昧照片,更符合时代特色,你觉得怎么样?”
“不错,”杨明声音沉稳,“如果你不想用我的标题,那么,我倾向于用《红与黑》。既点题,又有文学感。但记住一点,不要写死,要留有回旋余地。”
“放心,”庄佳慧笑道,“我会用‘据说’、‘知情人士透露’、‘坊间传闻’这些词,既吊足胃口,又能撇清我们。”
“配图呢?”杨明问。
庄佳慧呵呵一笑:“就用那张在高粱地里,两人拥抱亲吻背影照,图片光线暧昧,焦距故意虚掉,两人的轮廓若即若离。这种模糊不清的感觉,最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也更符合我们的杂志特色。你觉得怎么样?”
“不错,”杨明嬉笑道,“这张图片姜明星拍的够水准,确实够吸引人,应该能行。”
“还有,”杨明补充道,“排版上要下功夫。红色要用到极致,让整个封面看起来就像在燃烧。内文结构我建议三段式:第一部分谈电影的艺术成就,显得我们客观公正。
第二部分,也是核心,深挖两人的关系,但要‘引而不发’。第三部分,拔高一层,分析这次事件对电影圈的影响。这样一来,整篇报道就显得有血有肉,又不失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