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儿子那可爱的模样,杨明心中顿时被幸福填满。这种幸福感是与生俱来的,是血脉相连所带来的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纽带。
杨明静静凝视着照片,仿佛能透过那小小的画面感受到儿子的温暖。他仔细端详着儿子的每一个细节,从那弯弯的眉毛到微微上扬的嘴角,都让他感到无比欣慰和满足。
过了好一会儿,杨明才将照片从眼前移开,郑重装进上衣兜里。接着,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打开了孙遥征写给他的信。
当他刚刚读完信的开头几句时,鼻子就差点被刘伟这厮气歪。原来,孙遥征在信中竟然说这两箱物品全都是金香秀送给他的!
是金香秀特意让龟田家仆人从各个古物行搜罗的华夏文玩物品,因为她知道杨明对古玩有着浓厚的兴趣。
更让杨明气愤的是,信中提到那几件最贵重汝瓷竟然是孙遥征自己的物品,他还大言不惭说知道杨明一定会喜欢,让杨明可以从中挑选两件作为他的礼物。
继续往下看,信里还提到岛国的很多古物行里虽然有不少华夏文玩,但真正特别珍贵的却非常稀少。像那两箱子古画、青铜器之类的,就算是其中的精品了。
最后,孙遥征在信的末尾提醒杨明,他儿子生日快到了,如果杨明有空的话,最好能来岛国一趟。现在龟田家族的所有事务都已经被金香秀牢牢掌控起来,可以放心大胆过去。
看完信后,杨明心中不禁暗骂刘伟真是糊涂至极!明明这些物品是送给自己的,却为何不把话说清楚呢?害得他们几人如此折腾,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待会儿还得想办法将这些东西给弄回去,实在是让人懊恼不已。
既然孙遥征在信中已经明确表示那几件汝瓷可以分自己两件,杨明也就不再客气了。他小心将那五件汝瓷逐一拿出来,仔细观赏起来。
经过一番仔细端详,杨明确定这五件汝瓷的具体情况。其中有三件是北宋官窑汝瓷,而另外两件则是南宋修内司窑口所出的青瓷。
关于汝瓷的数量,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传说和误解。有人说汝瓷极其稀少,存世量仅有几件而已。
实际上,真正的北宋官窑汝瓷存世量大概有两百件左右,不被人知是因为大多都在真正大收藏家手中,他们手里不缺钱,没必要给暴露出来。
其他的那些半瓶子醋藏家,口里夸夸其谈所谓的汝瓷,多半是南宋各个窑口所出的青瓷。
他选了一件汝瓷”丙蔡“碟,和一件青瓷胆瓶,这两件东西都是小型器物,相比另外三件来说,价值要低些。作为朋友,不能做的太过分。
杨明将箱子重新封好,然后缓缓地坐在箱子上,静静等待着刘伟的归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杨明觉得有些无聊,他又从口袋里掏出金香秀和儿子照片。照片上的小家伙笑得十分灿烂,圆嘟嘟的小脸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要捏一捏。杨明凝视着照片,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
他想到这个小家伙都快一岁了,却还没有见过他这个事实上的亲爹,心里不禁有些发酸。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让他无法忽视。
“不行,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去陪陪她们娘儿俩,毕竟都是我自己亲骨肉,不能厚此薄彼。”杨明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先去岛国看望大儿子。
杨明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刘伟才慢悠悠走了回来。“东西都买好了吗?”杨明问他。
刘伟点点头,回道:“生活必需品都已经置办齐了。板儿爷待会儿就会送过来。对了,那封信你看完了吧?”
杨明无奈叹息一声,说道:“你呀!明明知道这两箱东西都是送给我的,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害得白白折腾了这么久。”
“送给你的?遥征没说呀?只是交代我好生看护严实喽。”刘伟晃着脑袋,满脸狐疑说道。
杨明听了这话,心里不禁犯起嘀咕来。他盯着刘伟,觉得这家伙简直就是个糊涂蛋,连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清楚。
不过他转念一想,也许是孙遥征故意戏弄自己,和刘伟这个混人并无关系,想到这里,杨明也只能自认倒霉。
“算了,箱子又大又沉,咱俩就别费劲儿了,板儿爷待会儿过来,把这两箱子东西让他们给送我店里去。”杨明无奈叹了口气,说道。
刘伟一听,连忙点头表示赞同:“行,这样也好,省得咱俩费力气。不过话说回来,既然遥征已经跟我说了潘家窑那边的事情,那具体该怎么弄,你可得给我讲清楚。”
杨明思考片刻,琢磨琢磨说道:“明天你先去打头阵,联系一下你在潘家窑的那个朋友,看看他那边情况到底如何。如果他所说的都是真的,那么你就直接跟他们挑明,说你有岛国方面关系,可以引进外资进行投资。
要是他们对这件事有所怀疑,不太相信你说的话,那接下来你就带着八郎再去一趟。到时候我会给你们找一个漂亮的姑娘,让她充当八郎秘书,陪你们一同前去。
只要他们相信了你有引进外资的能力,估计他们会把这个项目当作重点外资项目上报。至于后续的事情,咱们就走一步看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定夺。”
刘伟点头:“成,明儿早上我就过去,你要是没什么事儿,去代表处待着听我消息。”
两人说着闲话,门口停下两辆板儿车,刘伟招呼板儿爷把他买的生活用品都卸下来。
杨明出去一看,刘伟这货买的家具全是现代样式,和四合院风格一点儿都不搭。
俩板儿爷搬完东西,又合力把两个大箱子抬走。杨明给了他们二十块钱运费,乐的两个板儿爷乐呵呵跟着杨明的车到了店里。
两大箱物品,也就那几件汝瓷和青铜器算是珍贵些,他搬到了后院储藏室里。至于书画也就那样。杨明准备把书画留店里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