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大殿内,贾政垂手立于群臣之中,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望着那身着四品匹豹子补服的少年——自己的庶子贾环。
太上皇下旨让贾环上朝接受群臣质询,贾政既惊又忧,朝贡旧制关乎太上皇的颜面,一位今年才进翰林院的年轻人,竟敢妄议修改?
贾环躬身出列,站在大殿之上,引经据典,从容应答,清越的声音在殿中回荡,竟显得如此气度不凡。
贾政不禁想起贾环年幼时,独自赵姨娘的偏院,艰苦熬夜读书的身影。
朝堂上,汪文静、谢闾、陈砚之接连发难,贾政心猛地下沉,手心渗出冷汗。
贾环神情冷静,依然对答如流。
当贾环说道:“若此策有功,自是韩王殿下领导有方,翰林院诸位同仁协力之功,若有罪责,臣贾环一力承担………”
此话极有担当,既不居功,又彰显名臣气度,小儿子比自己想象中的,要更加成熟。
等贾政渐渐明白,贾环并非要削减朝贡回礼,分明是要以经商之策,行怀柔之实。
既保全了太上皇的颜面,让大雍朝得了各种货物的补充,还惠及了番邦属国的平民百姓。
贾环继续应对:“真正的威仪,不在赏赐的多寡,而是使四方归心………”
说得极妙,宽慰了太上皇的疑虑,治国之方又暗合圣人之道。
贾政注意到太上皇眼中闪过的赞赏之色,心中大安。
等到最后,太上皇神情轻松的与皇上交流,一锤定音的将弹劾贾环的罪魁祸首,一一从严处罚。
贾政这才放下心来,百感交集,背后的冷汗,已经湿透了官服里的白绸内衣。
贾环的表现,朝堂上的一幕幕,远超出了贾政的预期,大殿之中,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的气度,引经据典的学识,贾政心中充满欣慰与骄傲。
乾清宫退朝的钟声响起,等朝会散了,贾政身边围着一些贾家故交好友,好不容易,应付完了这些人,才转身去找贾环。
此时,贾环也被翰林院的下属簇拥着,年轻的文官们,个个神情兴奋,笑着要求今晚上庆功,让贾环请客。
贾政下意识,停住脚步,站在不远处,静静的看着这一幕。
最后,贾环也欣然答应了下属们的请求,今晚上他做东,去芙蓉楼饮酒听曲。
没去打扰他们,贾政选择默默走开。
出宫的时候,百感交集,如若今晚上,是宝玉要去青楼,自己会如何面对?
贾政脸上浮现一抹不自觉的笑容,心中感到非常荒唐,小儿子贾环今晚要去青楼饮酒听曲,作为父亲,竟选择了纵容?
今日,在衙门处理公文,贾政都有些心不在焉,也知道家中贾母、赵太太等人,都在等候消息,关心贾环被群臣弹劾的事。
今日,贾政选择早点下衙回家,在路上,马车路过醉仙居的酒楼。
让赵国基下去,订了几席上等的宴席,回去好孝敬老母亲。
回到荣国府,贾政没有换官服,就直接去母亲的后院。
邢夫人、王夫人、赵太太、李纨、王熙凤,姑娘们都在陪着贾母在饮茶。
林之孝家的已经禀报了,等贾政进屋,众人目光聚集了过来。
贾政给贾母请安问好,等贾母让他坐下,悦儿机灵的过来上茶。
贾政端起茶盏,闻了闻茶香,神情无比惬意。
知子莫若母,贾母只呆了一呆,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来。
贾政心情极好,微笑的道:“母亲,今日下衙回来,马车路过醉仙居,儿子闻到香味,订了几席宴席,孝敬母亲。”
贾母彻底放下心来,黛玉、探春、李纨、宝钗也露出轻松的表情。
只有赵太太,还一脸担忧。
贾政笑了笑,大致说了早朝的事,贾环得到太上皇与皇上的夸奖,他与翰林院的同僚有约,要在外面饮酒,今晚上,应该会回来得晚一些。
王夫人脸上挂着虚假且无奈的笑容,心里犯苦,这个妖孽,到底谁能收了他。
贾母也笑着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快些让他们摆上政儿孝敬我的席面,和大伙一块品尝一下,不说还好,老婆子的肚子,是真的饿了。”
今日,担忧贾环,没有胃口,贾母没用多少饭。
贾政喝了一杯热茶,起身去了,贾母也让赵太太过去伺候。
赵太太给贾母见礼后,跟着出去了。
王夫人恨恨盯着赵太太离去的背影,那有节奏摆动,略带骚气的腰肢,心底泛起一阵无力,暗骂了一句“狐狸精”。
转头,王夫人看见邢夫人靠了过来,似乎想要说什么,立刻果断起身,找个理由要回去。
贾母也不勉强王夫人,让她回去了。
邢夫人呆了,老二家的,她怎么就走了,自己还有好多话,还没跟她讲呢?
唉,留在这,也没啥意思了,邢夫人也告辞,回去看荷儿了。
如今,荷儿一天一个样,昨日,已经会对自己“咿咿呀呀”的说话了,两个小手,不时激动的挥舞,脸上的笑容,太招人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