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怔,笑笑:“真要上阵杀敌?”
这些单薄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上阵杀敌,与残暴的建奴、倭寇、鲜奴作战?那岂不是上阵送命?白白死了,岂不是太可惜?
看出金圣叹和一众秀才、生员的震惊以及小心思,崇祯轻轻一笑,缓缓道:“金秀才勿忧,诸位爱卿勿忧,辽东、辽西百废待兴,欠缺大量官员。”
“上阵杀敌的兵,朕够了,不缺你们几个。朕缺的,是好官,是能坚决执行朝廷政令、教化万民的好官。”
“朕决定,大兴科举,大取贤才。”
“特别,熟悉辽东、辽西军情、民情者,下次科考,礼部将优先录取;吏部,也将优先放官。”
“陛下,此言当真?”金圣叹大惊,大喜过望。
“金圣叹,你大胆,你放肆!”
看金圣叹居然敢质疑崇祯皇帝的话,王永吉立马怒喝一句。
“陛下金口玉牙,一言九鼎,话出为旨,岂是尔等小小秀才、所能质疑的?”
“这......草民有罪,请陛下赎罪。”金圣叹急忙跪地磕头请罪。
崇祯笑笑:“书生之言,无伤大雅。”
“大明万里江山,处处都是宝地,处处都是汉人,处处都是朕要保护的百姓。”
“尔等以后为臣子,当心中装着百姓,装着圣贤,让每一地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朕愿与众文臣武将,打造一个太平世界,让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不让华夏汉人,再遭人欺凌,再尝饥饿之苦。”
金圣叹、金圣章、倪用宾、张韩......一众秀才、生员,再次震惊。
崇祯皇帝所说的,岂不是他们日日夜夜高谈阔论的?岂不是他们读圣贤书孜孜以求的?岂不是他们心中小小理想梦寐以求的?
难道,真的要在他们手里实现?
难道,他们有生之年真能看见?
不过,看崇祯灭张献忠、灭李自成、灭多尔衮,一路无所不能地平推下去。
这梦想,好像真的能实现。
“草民,谨遵陛下口谕,一定助唐王,建设好沈阳,教化好辽东百姓。不成功,草民绝不出辽东。”金圣叹大声誓言。
“不成功,绝不出辽东......”金圣叹、金圣章、倪用宾、张韩......一众秀才、生员,也紧跟着大声誓言。
“好......”崇祯大喜,扭头看向唐王朱聿键:“唐王,这些大才,朕就交给你啦!”
“谢陛下圣恩,有这些大才助力,臣定能好好把沈阳建设好。”朱聿键急忙领旨谢恩。
说干就干,直接带着一众秀才、一众藩王、一众俘虏、一众亲兵护卫,进了沈阳城,开始打扫屋子。
安排好一切,崇祯马不停蹄,再次下令:
“诸位,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郝摇旗、马世耀、马进忠、李成、卢鼎?所部兵马,留下休整,负责驻守沈阳。”
“伤兵养伤,未受伤者,听从唐王调遣,协助修整城池。”
“末将遵旨。”郝摇旗带领四员大将,大声领命。
“平西王、胡心水、夏龙山。”
“臣在。”
“末将在。”
吴三桂急忙领着两个结拜兄弟出列。
“迅速出动关宁军,带上三日干粮,沿着多尔衮逃亡路线,搜索、追击前进。”
“速度可放慢些,千万不能漏了。把他赶进三千营布设的大网,就算成功。”
“臣遵旨。”
“末将遵旨。”
吴三桂、胡心水、夏龙山大声领旨。
派出最熟悉辽东地形的骑兵,追击多尔衮,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网已张好,还得把大鱼赶进网中央。
吴三桂走后,崇祯转身,看向铁岭方向。他的目光和心思,已经转向了比较大的城市、军事重镇铁岭。
铁岭,又称银州。在军事上,属辽东都指挥使司铁岭卫。
铁岭城周长四里六十步,墙高两丈,建有护城河,城池规模是抚顺城的四倍有余。
设东门抚夷门,寓意安抚东部女真部族。设西门承恩门,象征承受皇恩,巩固边防。设南门庆云门,祈愿祥瑞,寄托和平。设北门威远门,彰显武力威慑,震慑北方游牧。
往西,还设镇西堡,全力拱卫铁岭。
引山泉入护城河,河深一丈五尺、宽三丈,环绕城墙形成完整防御圈。虽不甚宽,但可阻军马。
崇祯扫视众将一圈,立马点兵:
“王尚书、王侍郎、陈幕。”
“臣在。”王永吉带着王家彦、陈幕,急忙出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迅速组织百姓、民工,会同刘泽清、马士秀所部兵马,出动所有牛车、马车,将大军粮草,运入抚顺。”
“再通过抚顺,源源不断,运往铁岭前线,供给大军。”
“臣遵旨!”三人急忙领旨。
“祖大寿、高第,郑成功、张煌言,徐文朴、李过、刘芳亮,李忠、戚元辅、戚元弼、马士秀。”
“末将在。”
十一员大将,立马出列。
“迅速进军,兵围铁岭。”
“祖大寿、高第,兵围西门承恩门。”
“郑成功、张煌言,兵围东门抚夷门。”
“徐文朴、李过、刘芳亮,兵围西门承恩门。”
“李忠、戚元辅、戚元弼、马士秀,兵围北门威远门。”
“这一次,要四门围定,坚决围死、剿灭倭寇和鲜奴。”
“这些夷狄,胆敢入侵大明,朕甚恨之。统统可杀,决不能放走一个!”
“末将遵旨!”十一员大将大声领旨。
对倭寇、鲜奴的仇恨,立马在十一员大将血液中流淌。
大明,可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汉人,可不是他们想杀就杀、杀了没事的。
犯了,就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