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燕京。
某栋庄严肃穆的办公大楼顶层专用会议室,厚重的实木门紧闭,门口有身着便装的工作人员肃立值守。
这里正在举行着一场高规格的会议。
会场内气氛庄重沉静,与会者皆是封疆大吏,每一个名字都重若千钧。
此刻,主管扶贫工作的领导在讲话,内容自然扶贫和乡村振兴有关。
他在谈到扶贫成果的时候,忽然话音一顿,“同志们,扶贫工作要见实效,也要树典型。说到典型,我必须要提一下汉南省的谷山县。”
“这个县可了不得,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短短几年,脱胎换骨,一跃成为全省知名的富裕县、标杆县。
“这个转变,不是敲锣打鼓实现的,是下了真功夫,是蹚出了一条可行路径的。”
领导声音在挑高的穹顶下回荡,清晰有力。
此时领导的目光也落在了顾常青的身上,“常青同志,谷山是你们汉南的骄傲啊。”
“你这位班长,来,给大家讲讲经验。”
刹那间,无数道目光如同聚光灯,“唰”地一下聚焦在顾常青的身上。
在这种规格的会议上,被领导如此明确地点名并邀请介绍经验,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认可和殊荣。
顾常青心中一阵激动,尽管开会前已经提前得到了通知,但依旧无法完全平静。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微微调整了一下面前的麦克风,这才说道::“感谢领导对汉南工作的肯定。谷山能取得一点成绩,首先是坚决贯彻落实......”
顾常青的发言条理清晰,言之有物,既阐述了经验,又恰到好处地将功劳归于领导的指导和基层的努力。
领导听完,满意地点点头,顺势接过话头:“常青同志讲得很实在,谷山的经验,确实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有机会,各地的同志可以组织去实地看一看,学一学。”
会议结束,气氛很是活跃。
顾常青瞬间成了焦点,几位相熟的省委书记笑容满面地围拢过来。
“老顾,今天可是露了大脸了!”北方某省的书记语气中带着由衷的羡慕,“领导亲自点名让你介绍经验,这可是硬邦邦的政绩啊!”
“是啊,顾书记,”另一位经济大省的书记接口道,半是调侃半是认真。
“你这谷山模式现在可是上了标杆了,回头我们必须组团去取经,你可不能保守,得把真经传给我们!”
“常青书记手下兵强马壮,真是让人眼热。谷山县县委书记是哪位同志,也给我们介绍一下。”又一位书记凑近低声说道,话语里充满了打探的意味。
顾常青一一含笑应对,言辞恳切而谦虚:“过奖了过奖了,都是领导的功劳,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谷山还在摸索,欢迎各位兄弟省市多提宝贵意见……”
他面上春风和煦,应对得体,享受着这难得的荣光,但内心深处,那被激起的波澜却愈发汹涌。
上面领导在会上突然点名谷山县,绝不仅仅是表扬那么简单。
为什么偏偏在这个调整李仕山工作的节骨眼上?
两者之间没有关联,他顾常青在宦海沉浮几十年,是决然不信的。
可就在顾常青返回宾馆稍作休息的时候,又接到了一个消息。
※※院参事、德高望重的经济学界泰斗黄齐兴老先生,将亲自带队,赴汉南进行“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专题调研。
接到通知时,顾常青握着手机,眉头再次紧紧蹙起,在额间刻下一个深沉的“川”字。
参事调研本是常态,但黄老身份超然,且偏偏选在此时,目标直指“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
这很难不让他产生更深的联想。
顾常青思索了片刻后,从手机上找到一个号码拨了出去,“帮我打探个情况......”
仅仅一天后,顾常青就收到了确切的信息。
李仕山竟然也是黄老团队的一员。
而且据可靠消息源透露,李仕山在团队内部讨论中常常能提出关键见解,深得黄老赏识,几乎被视作关门弟子一般。
燕京会议上的点名表扬,黄老调研团队中的核心身份……
这两件事,如同两条并行的铁轨,清晰地指向同一个方向。
顾常青靠在办公室宽大的椅背上,闭上眼,轻轻吐出一口浊气。
他彻底认清了一个事实:李仕山在燕京的能量和受重视程度,早已远超他之前的任何预估,其背后政治资源有些恐怖如斯。
看来自己在三人小组会上的试探还是有效果的。
这个时候,顾常青不得不重新审视对李仕山的人事安排。
若再按原计划,将李仕山安排到商务厅当一个排名靠后、职权有限的副厅长,无异于政治上的短视和冒险。
上面刚夸完谷山县,自己反手就“功臣”给一个闲职?
这不仅是打上面领导的脸,更是将自己置于极其被动的境地。
再说黄老马上就要来调研了,要是不给他这个“关门弟子”安排满意了。
他要是调研结束,在报告上随意写下一两句评价,也足够他自己喝一壶的了。
必须重新安置,而且要安置得漂亮,让各方面都挑不出毛病。
念及至此,顾常青立刻就叫来了袁学民。
“学民部长,”顾常青语气平和,听不出丝毫波澜,只有指尖在红木办公桌上极有节奏的轻叩,透露着他内心的纠结。
“关于李仕山同志的职务安排,省里是慎重的,经过了通盘考虑。”
他略作停顿,目光落在袁学民脸上,“这样优秀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个人的意愿和发展想法。”
“你去和他好好谈一谈,开诚布公地听听他自己的想法。”
顾常青很清楚,袁学民和李仕山的关系,让他去最合适不过。
袁学民昨天也通过自己的渠道收到了燕京传来的消息。
谷山被大领导点名表扬,那就是李仕山被表扬,这可分量可太重了。
尤其是在他要被调动的关键时刻,这背后的能量不言而喻。
袁学民心里很庆幸自己一直以来都和李仕山保持着“战友”一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