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宴会之后,就是百戏承应,也算是君臣同乐的一部分,翰林学士、礼部右侍郎掌升平署事汤显祖进戏单给朱载坖,朱载坖在其中勾选了两折,第一是浣纱记的誓师一折,讲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后,誓师伐吴,得报大仇的故事,朱载坖选择这一折,确实是很应景的,大明和蒙古较量了二百年,蒙古人曾经用土木之变、庚戌之变使得大明朝廷蒙羞,现在大明一朝雪耻,有如越王勾践一般。
而朱载坖还点了另外一折,就是青冢记出塞,讲的是昭君出塞的事情,这是臣子们所没有想到的,这个时候朱载坖为什么会点青冢记来的,其实朱载坖要群臣们听的青冢记出塞一折中的梧桐雨:“别离泪涟涟。哭出了汉宫上帝辇。无端歹贼弄朝权,汉刘王忒煞懦软!文官济济全无用!就是那武将森森也是枉然。却叫我红粉去和番!臣僚呵,于心怎安?于心怎安?”
张居正等人当然是明白朱载坖的用意的,在百戏承应之后,张居正作为首辅代表群臣祝酒称:“陛下文治昭然,武功赫赫,南蛮北虏,欣然从命,兵锋所指,敢不束手?臣谨为大明贺!”
朱载坖也举杯与群臣们一道满饮此杯。
在举办完献俘仪式之后,朱载坖命令兵部加紧议功,准备犒赏三军将士,同时和阁部重臣们一道商量东北的善后问题,此战之后,大明在东北确实就没有什么劲敌了,虽然还有女真部落和一些蒙古残部,但是他们已经对大明构不成威胁了,这点朱载坖是很清楚的,朝廷要做的就是开发东北,为朝廷所用。
但是东北现在人烟稀少,即便是朝廷大规模的迁移卫所过去,面对广袤的辽东,仍旧显得人口稀少,这点确实是现在朱载坖所担心的问题,东北的人口主要集中于辽东布政使司下辖的沈阳、辽阳、大连等府县,在更加靠北的地方人口很少,这点确实是朝廷要关注的问题。
除了调动卫所官军实施军屯之外,还要鼓励百姓移民实边,充实辽东的人口才行,这点朱载坖和重臣们是很清楚的,要鼓励整个北方的无地百姓移民东北,尤其是松嫩平原,朱载坖和内阁商量了之后下达诏令,凡是愿意移民东北的,人给棉衣一件,有家口的给皮裘一件,钱五贯,还有种子、粮食等物,所开垦的土地都归开垦之人所有,免征八年。
同时加快东北的道路修建,除了茂山到辽东的直道之外,还有原本奴儿干都司的驿道,也要予以修整和辽东连成一块,从松原到大宁都司的直道也要予以修通,这些都需要朝廷的大量投入,计以五年为期,使得的吉林都司辖区增加人口一百万,同时开始设立府县,发展民力。
同时要大力发展辽东的工业,对于辽东和吉林,朱载坖是有不同的规划的,辽东当然也是大明在北方的重要粮食产区,但是对于辽东而言,朝廷对于辽东的地位更多是工业和国防上的,辽东是大明重要的煤铁产区,为整个北方提供所需要的铁料,同时为天津、大连等北方港口提供贸易物资,为朝廷的军事工业提供原料。
而吉林更多的则是解决北方的粮食问题,对于松嫩平原的开发,使得吉林等地成为大明新的粮食产地,为大明北方提供足够的粮食,保障大明的粮食供应,这点是极为重要的,现在朝廷看似没有粮食问题,那是因为海运通畅,朝廷每年从南方和暹罗、占城等地运来了大量的粮食,才能够保证朝廷有充足的储备。
但是朱载坖很清楚,随着大明经济的发展,南方人口日益增加,南方能够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就已经不错的,大明边镇驻军,京营和京师百姓,都需要大量的粮食,所以除了在北直隶、河南等地推广新作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开发吉林,使得朝廷手中有足够的粮食。
司农少卿徐贞明在给朱载坖的奏疏中称整个松嫩平原上可耕之地超过五百万顷,而且土地肥沃,虽然只能一年一熟,但是无论是种植玉米、大豆、土豆、高粱等作物,都是极好的,广阔的土地可以为大明提供充足的粮食,养活大明的百姓,所以开发松嫩平原,势在必行。
除了对于东北的开发之外,大明要将重心回到南方和海上来,这次朝廷官军可以表现出比蒙古人更加坚韧,在断绝后勤的情况下坚持更久,战前开发的应急口粮是很重要的东西,而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糖,糖对于朝廷来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贸易的重要产品,无论是西洋还是南洋,对于糖都是极为需要的商品。
所以朱载坖准备在台湾、海南和广西推广甘蔗的种植,同时对于安南的惩戒也提到了朝廷的日程之上了,之前朝廷对于安南更多是采取容忍的态度,因为朝廷之前主要对付北虏,现在朝廷腾出手来,朱载坖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和对于安南下手了,安南盛产稻米,对于大明来说是和缅甸一样重要的地方。
在对付安南之前,首先是要对付广西,广西一向是大明叛乱最多的地方,两广徭乱屡剿屡叛,从成化以来就不消停,先后三次大规模叛乱,分别是在由成化元年的右佥都御史韩雍、嘉靖七年的新建伯兵部尚书王守仁、嘉靖十八年的兵部侍郎张经予以平定,隆庆初年,也爆发过大规模叛乱,朱载坖任命殷正茂、凌云翼等人予以平定,现在大明要准备对安南用兵,就必须先解决广西的徭乱。
所以朱载坖决定在广西实施改土归流,彻底消除徭乱对于大明的影响,同时开发广西的土地,大规模的种植甘蔗,发展制糖产业,成为大明重要的出口货物,同时也要在缅甸也要推广甘蔗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