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们汗被俘的消息传来数日,戚继光和李成梁详细的战报送达京师了,这战官军以阵亡七千余人的代价,斩首二万二千级,俘获蒙古人近四万,不过戚继光也在奏疏中明确陈述,所俘获的蒙古人大多是妇孺,男人和没有劳动力的人已经被戚继光和李成梁处理掉了,但是这些人的处理还要听候朱载坖的圣裁。
除此之外就是虏获了大量的牲畜,如牛羊马匹之类的,除了已经被官军所食用的,尚且还剩数万头,这些战利品的处理也需要朱载坖的圣裁。
戚继光和李成梁还在奏疏中向朱载坖请求,将步卒撤回到辽东,留下官军的精骑,继续扫荡土蛮部,彻底解决土蛮部对于大明的威胁,同时将这些步卒抽调回辽东,帮助吉林都司剿除辖区内的这些女真、蒙古余部,而吉林都司则负责搭建房屋,修筑道路等事情,为后续在此地开垦创造条件。
朱载坖收到了他们的诏书之后,召集阁部重臣们商量此事,现在图们汗就擒,土蛮战败,不少臣子认为现在可以将大军撤回了,毕竟大军在外所消耗的钱粮是非常不菲的,早日回朝也可以减少朝廷的开支,但是朱载坖不这么认为,现在既然已经将土蛮部彻底击败了,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绝,直接尽可能的杀伤土蛮,为朝廷控制这整个东北扫清障碍。
朱载坖同意了戚继光和李成梁的建议,同时调整了李成梁和戚继光两人的职务,任命戚继光为征东大将军,率领官军步卒赴辽东征讨蒙古残部和女真人,为吉林都司在当地的屯垦提供条件,任命李成梁为征虏大将军,负责统帅官军骑兵,继续剿灭土蛮残部。
同时对于所虏获的人口、牛羊等物,朱载坖也要加以处理,马匹、骆驼系军国物资,虽然是士卒们所缴获的,但是除非是不能军用的由士卒们自己所得之外,其余的马匹、骆驼由朝廷出银从士卒们手中购买,牛羊等则是士卒们的个人缴获,由士卒们自己支配,但是牛毕竟可以作为百姓的农耕牲畜,所以朝廷也派遣官员御史收购,将其运回来作为开垦辽东等地的牲畜之用。
而俘获的人口,则是要予以处理的,除了照例送一批小孩入宫再就业之外,这些妇女们朱载坖和张居正等人商量之后决定由朝廷配给吉林都司的卫所士卒们为妻,同时支给这些士卒们一笔银子,用作安家之用,这样的话,有家有口才能够在吉林安顿下来。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朱载坖召集重臣们主要是商量图们汗献俘一事,这可是大明前所未有的盛事,朱载坖之前已经命令内阁、翰林院、礼部一道商量,详细制定仪注,准备召开大朝会迎接图们汗,好好的让他露露脸。朱载坖说道:“依周礼所言,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化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丰之礼,合众也。内阁、礼部可拟定好了仪注?”
负责此事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署理藩院事罗万化向朱载坖奏报道:“陛下,谨按周礼,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称,犸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
罗万化随后向朱载坖解释了此事,本朝之前没有相关的仪式,所以礼部要重新制定相关仪注,参考周礼和唐宋的相关制度制定相关的仪注。按照唐职礼仪:“凯旋告日,陈俘、馘于南口之外,北面西上,军实陈于后。其告奠之礼皆与告礼同。”
一般来说,唐代采取的是御楼受俘的方式,皇帝在御楼受俘,在正式受俘前,会先由教坊奏乐,奏乐完毕,乐工退至旌门之外,这时候开始举行向皇帝献俘的仪式,献停后,百官先对此向皇帝跪拜称贺,然后将俘虏带出再做处置,御楼前的献俘活动结束,乐工也退出。
而两宋的制度就相对有些复杂了,如后蜀孟昶,毕竟是投降的,所以在制度上就有些不同的,按照宋史所载,太祖皇帝受降孟昶的过程为:“孟昶素服纱帽,通过皇帝跟前的侍臣上传下达,奉上降表,俯伏待罪听宣,等被"释罪",孟昶换上皇帝新赐的衣冠带,进宫见驾,在崇元殿"躬承问讫",然后舞蹈而出,接受皇帝在大明殿宴饮。”
不过孟昶毕竟是主动归降的,而图们汗是被官军所擒获的,这是不同的事情,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否要设置法场,唐宋受降的时候,是要设置法场的,毕竟对于一些抗拒天兵的罪人,是要加以刑戮的,按照罗万化的介绍:“其法场,据长安故事,并于子城西南隅独柳下。今如戮于梁门外,即合宜准令文,合步行,便"所系白练牵引至法场。斩讫,停泊经宿,所司即为埋痊。如有亲故,一任收葬。如是世为国雠,即从函盛首级,纳于太社头库,即弃其尸。”
现在既然朱载坖并不准备宰了图们汗,法场之设,似乎并不必要,但是张居正认为必须要设置法场,就是是杀一下图们汗的气焰,吓吓他也是好的,朱载坖想了一下,认为也应该设置法场,同时按照唐宋的规矩,在受降之后,便是君臣关系了,既然君臣一场,对于臣下所犯之罪必然难辞其咎,批评还是要有的。宽严并济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因此,献俘仪式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赦免其罪,封赏官职等事项。
不过还有很多要用的文书要草拟,朱载坖命令翰林院负责此事,草拟露布等诏书,同时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衙门要拟定图们汗的各项罪责,以备受降之用,还有就是之前都是御楼受降,罗万化的意思也是如此,如御门听政之制,朱载坖亲御太和门受降,朱载坖也同意了这个方案,命令钦天监择定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