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这么快?”楚啸天感觉心脏狠狠一跳。
“不仅如此,他还联合了几个小股东,已经凑齐了足够的股份比例。”林婉清的声音透着焦虑,“按照公司章程,临时股东大会三天后就要召开。”
楚啸天握紧手机,额头青筋暴起。
王德发这个老狐狸,动作比他想象的还要快!
“还有更糟的消息。”林婉清继续说道,“我刚刚接到可靠消息,方志远已经联系了好几家投资公司,准备在股东大会上提出增资方案。”
“增资?”
“对,他们打算向公司注资五十亿,稀释你的股份比例。一旦成功,你在公司的话语权将微乎其微。”
楚啸天闭上眼睛,脑海中快速思考着对策。
五十亿的资金注入,确实是个大手笔。方志远能拿出这么多钱,背后绝对有王德发的影子。
“婉清,你帮我查一下,那些投资公司的背景。”
“已经在查了,初步结果是...都跟王德发有关系。”林婉清叹了口气,“啸天,这次的对手不简单,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挂断电话后,楚啸天站在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情沉重。
时间不等人。
今晚的古玩聚会,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小子,你这是什么表情?跟死了爹似的。”
一个略显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楚啸天回头一看,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穿着朴素,但眼神锐利。
“您是?”
“我叫徐国栋,孙老头的老朋友。”老头打量着楚啸天,“你就是那个小楚吧?孙老头经常提起你。”
楚啸天心中一动。徐国栋这个名字,他听孙老提过。江南徐家的老爷子,在古玩界声望极高,资产过百亿!
“徐老您好,晚辈楚啸天。”楚啸天恭敬地行了个礼。
“不错,有礼貌。”徐国栋点点头,“听说今晚要参加我们的聚会?”
“是的,孙老介绍的。”
“那行,我们一起走吧。正好我要去接另外两个老家伙。”徐国栋招手拦下一辆出租车,“小楚,你这小子有什么本事?让孙老头这么看重你。”
楚啸天心里琢磨着怎么回答。
这些老江湖都是人精,随便糊弄肯定不行。
“晚辈对古玩鉴定略有涉猎,还会一点中医。”楚啸天谦虚地说。
“哦?”徐国栋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现在年轻人懂古玩的不多了。等会儿让我见识见识你的眼力。”
出租车穿过几条街道,停在一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前。
“到了。”徐国栋下车,“这是我一个朋友的私宅,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
推开院门,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鼻而来。
院子里已经有几个人在聊天,看年纪都在六十岁以上,但个个精神矍铄。
“老徐来了!”一个胖胖的老头笑着迎上来,“这位小兄弟是?”
“孙老头介绍的,叫楚啸天。”徐国栋简单介绍道。
胖老头上下打量着楚啸天,眼神中带着审视:“年纪不大,气质倒是不错。小伙子,听说你懂古玩?”
“略懂皮毛。”楚啸天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呵呵,年轻人谦虚是好事。”胖老头拍拍楚啸天的肩膀,“我叫钱运通,做点小生意的。”
楚啸天心中暗震。钱运通,江城四大家族之一钱家的掌门人,身家千亿!
孙老果然没有说大话,来参加聚会的都是商界大佬。
“各位,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开始吧。”一个身材高瘦的老头走过来说道。
“好,那就开始。”徐国栋点点头,“按照老规矩,每个人带一件藏品,大家一起品鉴。小楚是新人,就当观摩学习了。”
众人走进客厅,房间布置得古朴典雅。
正中央放着一张紫檀木大桌,上面已经摆放了几件古玩。
“这次的主题是青铜器。”徐国栋介绍道,“都是各家的珍藏,价值不菲。”
楚啸天走近桌子,仔细观察着那些青铜器。
《鬼谷玄医经》中的鉴宝知识瞬间涌入脑海。
第一件是个青铜鼎,器型规整,纹饰精美,但铜锈的颜色和分布有些不自然...
假的!
第二件是青铜爵,造型古朴,包浆自然,从器型和纹饰看,应该是商代晚期的作品...
真品!而且品相极佳!
第三件是青铜编钟,工艺精湛,但钟体上的铭文字体有问题...
也是假的!
“小楚,你觉得这些东西怎么样?”钱运通笑着问道。
楚啸天心中掂量着。
这明显是在考验他。
如果说错了,今晚就白来了;但如果不说,又显得没有眼力...
“各位前辈,晚辈斗胆说几句。”楚啸天深吸一口气,“这里面有真有假。”
此话一出,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几个老头都投来审视的目光。
“哦?你说说看。”徐国栋饶有兴趣地问道。
“这个鼎,虽然器型不错,但铜锈做旧痕迹明显,应该是现代仿品。”楚啸天指着第一件说道。
“继续。”
“这个爵是真品,而且品相很好,应该是商代晚期的作品。”楚啸天指着第二件。
“那这个编钟呢?”钱运通问。
楚啸天走到编钟前,仔细观察着上面的铭文。
“这个编钟的器型和工艺都很好,但铭文有问题。字体是战国时期的,但器型明显是春秋晚期的。时代不符,应该是后加的铭文。”
说完,楚啸天忐忑地等待着众人的反应。
徐国栋和钱运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不错,眼力很准。”一个一直没说话的老头开口了,“这三件东西,确实是两真一假。”
楚啸天暗暗松了口气。
“不过...”那个老头话锋一转,“你刚才的判断虽然对了,但还有遗漏的地方。”
“请指教。”楚啸天虚心请教。
“那个编钟,不只是铭文有问题。”老头走到编钟旁边,“你再仔细看看钟纽的部分。”
楚啸天凑近仔细观察,片刻后眼中闪过恍然大悟的神色。
“钟纽的铸造工艺不对!春秋时期的编钟,钟纽应该是整体铸造的,但这个明显是后焊接上去的!”
“答对了!”老头满意地点头,“小伙子,你的基础不错,就是经验还差一点。”
“谢谢前辈指点。”楚啸天恭敬地说道。
气氛渐渐活跃起来。
几个老头开始轮流拿出自己的藏品,让楚啸天品鉴。
每一次,楚啸天都能准确判断出真假,甚至能说出一些连他们都没注意到的细节。
“这小子不简单啊。”钱运通小声对徐国栋说道。
“确实,孙老头这次找到宝了。”徐国栋点点头。
正当众人聊得起劲时,门外传来汽车引擎声。
“还有客人要来吗?”楚啸天疑惑地问。
徐国栋皱了皱眉:“今晚就我们几个,没有别人了。”
很快,院门被推开。
一个穿着昂贵西装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保镖。
看到来人,在场所有老头的脸色都变了。
“王德发,你怎么来了?”徐国栋沉声问道。
楚啸天心中一惊。
王德发!
怎么会在这里遇到他?
“几位老前辈,晚辈不请自来,还请见谅。”王德发脸上挂着虚假的笑容,“听说今晚有古玩聚会,特来学习学习。”
“这里不欢迎你。”钱运通直接说道。
“钱老这话说得太绝对了吧。”王德发依然保持着笑容,“商场上虽然有竞争,但私下里还是可以交流的嘛。”
说着,他的目光落在楚啸天身上。
“哟,这不是楚少爷吗?真是巧了。”王德发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但眼神却透着寒意。
楚啸天握紧拳头,强压着心中的怒火:“王总,确实很巧。”
“听说楚少爷最近生意不太顺利?”王德发假装关心地问道,“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谢谢王总关心,不过不用了。”楚啸天冷冷地回答。
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现场的温度似乎瞬间下降了好几度。
几位老头面面相觑,都没想到王德发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王总,你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徐国栋压抑着怒气问道。
王德发轻描淡写地摆摆手:“徐老您别这么紧张嘛,我也是古玩爱好者,听说有聚会,就过来学习学习。”
“学习?”钱运通冷笑一声,“你王德发什么时候对古玩有兴趣了?”
“钱老说笑了,我这些年一直在收藏,只是比较低调而已。”王德发的目光在桌上的几件古玩上扫过,“哦,这几件东西不错啊。”
楚啸天注意到王德发身后的两个保镖,一个高大魁梧,一个精瘦灵活,显然都是练家子。
看来王德发这次来者不善。
“既然来了,那就一起看看吧。”那个一直没说话的老头突然开口,“反正多一个人也无妨。”
其他几位老头都投来诧异的目光。
王德发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还是刘老明理,谢谢了。”
原来这个老头叫刘老。
楚啸天心中暗暗记下这个信息。
“不过,既然是聚会,总得拿点东西出来吧?”刘老淡淡地说,“总不能空手来吧?”
王德发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刘老说得对,确实应该带点东西。”
他朝身后的保镖招招手。
高大的保镖立刻走出院子,很快就拎着一个黑色的皮箱回来了。
王德发亲自接过皮箱,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躺着一个青花瓷瓶。
“这是我新收的宝贝,明代永乐青花梅瓶,请各位老师指教。”王德发一脸得意地说。
几位老头围了过去。
楚啸天也凑近观察。
瓷瓶约有三十厘米高,器型规整,青花发色浓艳,绘制的梅花栩栩如生。
“器型不错,青花发色也很正。”徐国栋点点头。
“底款也对。”钱运通仔细看了看底部。
其他几位老头也纷纷表示认可。
王德发脸上的得意之色更浓了:“这可是我花了三千万买的,值不值?”
“三千万?”楚啸天心中一动。
这个价格明显偏高了。
就算是真品,永乐青花梅瓶的市场价也就在两千万左右。
除非...
楚啸天仔细观察瓷瓶的细节。
釉面、胎质、青花发色、绘工...
等等!
楚啸天眼睛一亮。
他发现了一个细节。
瓶口内壁有一处微小的修补痕迹,用肉眼几乎看不出来。
但在他的《鬼谷玄医经》传承记忆中,这种修补工艺是现代才有的。
“王总,这个瓶子...有问题。”楚啸天缓缓说道。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王德发脸色一变:“你说什么?”
“我说这个瓶子有问题。”楚啸天重复了一遍,语气更加肯定。
“胡说八道!”王德发怒道,“这可是我花重金买来的真品,你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
几位老头都皱起了眉头。
他们刚才都仔细看过,没发现任何问题。
“楚小子,你确定?”孙老沉声问道。
“我确定。”楚啸天点点头,走到瓷瓶旁边,“各位请看瓶口内壁。”
众人凑近观察。
“这里有一处修补痕迹,虽然很小,但确实存在。而且这种修补工艺是现代才有的,明代不可能有这种技术。”楚啸天详细解释道。
刘老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片刻后点点头:“确实,这里有修补痕迹。”
其他几位老头也纷纷确认。
王德发的脸色变得铁青:“就算有修补,那也不能说明这是假的!古代文物有修补很正常!”
“如果只是修补,确实说明不了什么。”楚啸天淡淡地说,“但是王总,您看看瓶底的落款。”
王德发疑惑地看向瓶底。
“永乐年制”四个字工整地写在底部。
“有什么问题吗?”王德发问道。
“问题很大。”楚啸天指着落款说,“永乐朝的青花瓷,官窑款识通常是'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而不是四字款。四字款在永乐朝极其罕见,几乎不存在。”
几位老头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