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缓缓降临,天空像是被一层厚重的暗红色幕布笼罩着,那颜色深得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白昼的酷热烧透,只剩下这最后一点余烬在苟延残喘。
夕阳早已沉没,但它的余威仍在,将天际染成一种近乎病态的绛红,像是被灼伤的皮肤,透着令人不安的光晕。
空气依旧滚烫,但是与白日里那几乎能将人的视线都融化的炙烤相比,此刻的40度竟然让人感到了一丝难得的、几乎是奢侈的凉意。
这股热浪不再像白天那样凶猛如虎,而是像一条慵懒的蛇,在楼宇间缓缓地流动着。它轻轻地抚摸着每一个物体,就像一层薄纱般轻柔地贴在人们的皮肤上,虽然依旧炽热,但已不再如刀割般刺痛。
李淡静静地站在阳台上,他的额头被细密的汗珠所覆盖,这些汗珠在重力的作用下,缓缓地滑落,最终在他的下巴处汇聚成一小滴汗水,然后滴落下去,无声地消失在水泥地上。
他的呼吸平稳,尽管胸口仍有些发闷,但他似乎已经对这种高温环境渐渐适应了。汗水不断地流淌,但他并没有像之前那样感到难以忍受,只是偶尔抬手,随意地抹一把脸。
指尖触碰到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黏腻的感觉,那是汗水与尘灰混合在一起的独特触感,这种感觉让他有些不舒服,但他也只是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并没有过多地在意。
这也是李淡暂时没有装空调的原因之一。空调外机的声音还是比较响的,就算装在室内,但现在周围都住上了人,即便彼此还算熟悉,他还是不太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有空调的事。
当然更重要的是,李淡希望自己可以真正熟悉和适应现在的温度,而不是一味依赖机器制造的虚假清凉。他深知,在这样的世道里,依赖往往意味着弱点。
如果自己一直呆在空调房里,也许会生活的很舒服,但是遇到什么事情自己会非常的不适应。
他缓缓地低下头,目光落在脚边那几个鼓鼓囊囊的袋子上。这些袋子里装着的,正是他们前些日子种下的耐寒作物——经过改良的土豆和红薯。
这些袋子曾经是他们抵御极端寒冷的重要屏障。在严寒的天气里,他们用袋子将作物紧紧包裹起来,以此维持内部相对稳定的环境,确保这些珍贵的食物能够安然度过漫长的寒冬。
如今,它们静静地堆在那里,像是过去的纪念碑,提醒着他们刚刚熬过的那段艰难岁月。
正当李淡凝视着这些袋子,沉浸在回忆中时,突然,一阵刺耳的“滋啦”声骤然响起,划破了夜晚的宁静。
这突如其来的声响让他猛地回过神来,心中不禁一紧。他定睛一看,原来是放在一旁的对讲机发出的声音。那小小的设备里,传出了冯坤天沙哑而疲惫的嗓音,仿佛是从一口深井中艰难地打捞上来一般。
“各位邻居……”冯坤天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夹杂着细微的电流杂音,“你们……要注意之前种的东西,把它们从袋子里面拿出来。现在的温度升高了,不需要外面的袋子了。再闷着……根会烂的。”
李淡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气温回升,意味着外部环境已经足以支持作物生长,再裹着袋子反而会抑制它们的发育,甚至是让它们直接死亡。他立刻按下通话键,声音沉稳:“收到。我这就处理。”
“我也听到了。”对讲机里传来王喜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可算不用再盯着那几层袋子了,光是每天检查密封性就累得我腰疼。”
其他几人也陆续答复,声音中大多带着疲惫,却也有一丝微弱的希望。或许,这持续的高温真的意味着某种转机。
夜深了一些,热浪依旧缠绵不去,但至少不再像白天那样咄咄逼人。李淡正准备动手解开作物袋子的封口,忽然听到一阵轻微的敲门声。他愣了一下,这个时间点,很少有人会来串门。
他走到门边,听了听外面的声音,原来是黎明和林子阳。两人的脸上都带着严肃的神情,额头上同样挂着汗珠。李淡打开门,侧身让他们进屋。
“抱歉这么晚来打扰你,”林子阳开口说道,声音有些低沉,“是因为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李淡点了点头,没有多问,只是示意他们坐下,然后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水壶,给他们一人倒了一小杯水。
水是温的,量也很少,但在这样的夜晚,已经是极其珍贵的招待。
黎明接过水杯,却没有喝,只是握在手里,仿佛在汲取那一点微弱的凉意。他深吸一口气,说道:“交易中心那边出了新通知。明天会限量出售一些水,你可以去买。”
林子阳接过话头,语气更加凝重:“最好也去囤一点。毕竟不知道这样的气候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反正目前短时间之内是不会变化的。我们担心到后面水会不足,也许过几天就会限时用水了。”
李淡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水——这个曾经最寻常不过的东西,如今却成了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利剑。他想起白天那滚烫的空气,想起那些在高温中枯萎的植物,想起自己额头上永远擦不干的汗。
“买水限量多少?”他最终开口问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每人最多五升,”黎明回答,“而且要用积分兑换,或者和别人以物易物。”
五升。只够勉强维持生存的量。李淡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未来日子里,人们为了一壶水而争执的声音。他重新睁开眼,看向面前两人疲惫却坚定的面孔。
“我知道了,”他说道,“明天一早,我就去。”
窗外,暗红色的天空依旧低垂,像一个不肯退烧的病人。夜还很长,而比夜更长的,是即将到来的、干渴的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