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夜空,从未如此清晰地映照过未来的轮廓。曾经因难民潮而略显黯淡的城市天际线,如今被三座巨型建筑切割出凌厉的线条 —— 它们是冯俊扶持下的 “新柏林地标”,自去年六月动工以来,以近乎奇迹的速度拔地而起,成为这座城市向未来狂奔的注脚。
三座建筑沿柏林西侧的施普雷河一字排开,每一座都带着浓郁的日耳曼印记:尖顶被强化成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棱锥,如同放大百倍的条顿骑士头盔;外墙镶嵌着暗金色的几何拼花,图案源自中世纪手稿中的符文,却在夜间被内部光源点亮,化作流动的数据流;建筑底部的拱券结构被透明合金取代,能看到里面穿梭的磁悬浮胶囊车,如同在古老城堡的血管里奔涌的未来血液。
--------------------------------------
“这是‘条顿之锋’‘勃兰登堡之心’和‘莱茵之脉’。” 柏林市长在落成典礼上的声音透过全息投影传遍全城,“每一座都能容纳 10 万人,内部有 20 所学校、5 所医院、3 座空中公园,磁悬浮轨道直接接入城市网络,能源来自波斯的聚变反应堆 —— 完全免费向多子女家庭开放。”
走进 “条顿之锋” 的内部,更能体会到这种未来感与实用性的融合:居民乘坐个人磁悬浮板在不同楼层间穿梭,孩子们在零重力游乐场里追逐,老人在生态农场里照料作物,所有公共服务都由 AI 调度,却保留着日耳曼式的精确与秩序。这不是冰冷的钢铁丛林,而是为普通人量身打造的未来家园。
---------------------------------
柏林的街头,生育宣传海报比商业广告更加密集。
地铁车厢里,全息投影循环播放着金发孩童在月球基地奔跑的画面,旁白是激昂的男声:“生孩子吧!为了日耳曼的血脉!他们将是第一批踏上火星的人类,他们的足迹会刻在星图上,比任何帝国勋章都更荣耀!”
超市的结账台旁,摆放着免费领取的 “生育礼包”,里面有机械保姆的使用手册、政府教育基金的兑换券,甚至还有一张星辰港的观光门票。广告牌上,伊琳娜总理抱着婴儿的肖像与条顿骑士的徽章并排陈列,下方写着:“每个孩子都是民族的未来 —— 政府承担 18 岁前所有教育费用,多胎家庭额外享受住房优先分配权。”
这股狂热并非偶然。在伊琳娜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德国生育率在一年内暴涨 120%,仅柏林就诞生了 8000 名新生儿。那些响应号召的家庭,如今正排队领取新地标建筑的钥匙 —— 基本免费的住房、完善的配套设施、看得见的未来希望,让 “多生孩子” 从口号变成了每个家庭的理性选择。
“汉斯家又添了一对双胞胎,分到了‘莱茵之脉’的五居室!” 邻居们在社区广场上交流着,语气里满是羡慕,“听说政府还要给每个孩子配一台学习型 AI,直接接入新欧盟的量子教育网呢!”
在这座被未来光环笼罩的城市里,生育不再是个人选择,而是关乎民族存续的集体行动 —— 至少,政府希望民众这样相信。在即将迈入星海时代的门口,日耳曼人需要更多的人口来充实自己。
-----------------------------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内,十万人的欢呼如同浪潮,将夜空震得发颤。
舞台中央,亓雪穿着融合了 h 国传统刺绣与未来科技面料的礼服,用清亮的 h 国语演唱着《星途》。尽管台下绝大多数人听不懂歌词,却能跟着旋律挥舞荧光棒,大屏幕上同步滚动的日耳曼语翻译与汉字原文一样醒目。当副歌响起时,全场甚至齐声合唱起用汉字发音标注的副歌部分,声音整齐得如同军队操练。
这不是魔法,而是文化渗透的必然。在冯俊的推动下,h 国文化早已成为新欧盟的流行符号:年轻人穿着改良版汉服上街,咖啡馆里提供 “茶道量子特调”,连街头涂鸦都混杂着汉字与日耳曼符文。更具颠覆性的是教育 —— 由于汉字的象形结构在量子智能编程中具有逻辑优势,它已成为新欧盟从小学到大学的必修课,孩子们在练习本上一笔一划写着 “道”“器”“宇”,如同百年前学习拉丁文的先辈。
“感谢柏林!” 亓雪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她突然走下舞台,在无数道惊呼声中,拉起了观众席前排一个熟悉的身影,“接下来,我想邀请一位特殊的朋友,和我一起唱完这首歌。”
冯俊被亓雪拉上舞台时,全场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更疯狂的尖叫。世界首富、未来科技的缔造者、此刻却在舞台上,配合着亓雪的节奏开口。他的嗓音不算出色,却带着一种奇特的感染力,当两人合唱到 “星河为证,文明不朽” 时,体育场的穹顶打开,露出漫天繁星,与台下的荧光棒汇成一片星海。
------------------------------
磁悬专车平稳地穿行在柏林的地下隧道里,窗外的流光如同被拉长的星轨。
亓雪蜷缩在冯俊身边,指尖无意识地划着他的手背:“h 国那边…… 通过我二叔找到了我。” 她的声音有些犹豫,“他们想让我回去办巡回演出,说要‘让传统文化回归本源’。”
冯俊挑眉:“不是让你把亲近的家人都搬到波斯了吗?怎么还能找到你?”
“二叔是我爸唯一的弟弟,从小看着我长大的。” 亓雪抬起头,眼里带着恳求,“你还记得吗?刚遇到的时候,你说要和我一起,让 h 国文化被世界看到。现在…… 我们做到了。可他们说,家乡的人更需要这份骄傲。”
她顿了顿,鼓起勇气问道:“为什么你从来不愿回去看看?那里的人…… 应该会比这里更崇拜你。我们做的这一切,不都是为了那个国家,那个民族吗?”
冯俊沉默了。车辆穿过一盏盏隧道信号灯,光影在他脸上明明灭灭。他想起自己和亓雪在柏林街头的第一次相遇,那时候他仅仅是想要在国外积累自己的财富,而亓雪仅仅是一个普通柏林留学大学生。
当时的冯俊为了未来的谋划,还有自己获得力量后将要做点什么的念头选择了她。二人第一次在柏林街头约会时,她曾说 “要是能让全世界都听到 h 国的歌就好了”。那时的目标简单而纯粹,可如今,3.5 维文明的阴影、泛欧亚共同体的布局、人类文明的存续…… 无数重担压在肩头,让 “回归” 变得奢侈。
他伸手抚上亓雪的脸颊,指尖触到她微凉的皮肤,记忆突然清晰 —— 那个在街头表演的女孩,眼里的光和此刻一样明亮。
“好。” 冯俊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答应你,就在今年,我会陪你回去。办一场最盛大的演出,让他们看看,我们做到了。”
亓雪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扑进冯俊怀里,吻上他的唇。列车穿过黑暗的隧道,前方是柏林的万家灯火,而他们的归途,似乎终于有了清晰的方向。窗外的流光掠过,如同跨越时空的见证,记录着两个灵魂从初心出发,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终于找回片刻的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