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赵合敏怎么误会吧,既然他愿意出力,杨辰也没有拦着的道理。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好歹人家在常委会上也是有一票的。
回到县里之后,杨辰刚把积攒的批示清理掉,然后陆续又有人过来汇报自认为重要工作的进展,很多时候杨辰都是心不在焉,但又得装成感兴趣的样子。
因为你一个县委书记都不重视的话,下面的人只会更不重视,细究起来,没有那个工作是不重要的,也没有那个工作是非常重要。
裴野阔拿着一份《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这是一份国发文件,也是国家层面第一次提出农民工这个概念。
裴野阔准备以这个文件为发力点,加大落实力度,以此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利益,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规范农民工劳动合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农村收入低下问题。
他觉得杨辰应该会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毕竟一直以来杨辰的表现都是贴近民生、关注基层,非常注重维护底层人民的基本利益。
应该会非常赞同他的工作想法,所以他依据文件内容,洋洋洒洒提出了二十三条落实措施。
杨辰一边听他讲解,一边看着文件上的具体内容。
裴野阔立足于文件本身,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落实措施,文件上的内容很多都是规范性的,或者说宽泛性提出了要怎么做,从意义、思想、原则上来把农民工的情况说的非常透彻,提出来的问题也是直指本质,非常贴近实际情况。
但怎么解决,只是提了具体要求,没有具体做法。
所以这个文件只是叫若干意见,而不是什么工作方案,或者计划。
比如,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上,要求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
上面是总体要求,下面是具体要求,劳动保障部门要重点监控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
劳动局也是一个弱势单位,他能够监控重点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吗?根本不可能。
对发生过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强制在开户银行按期预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户管理。谁来强制?谁来管理?劳动局能吗?是不是又要再成立一个临时机构来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对恶意拖欠、情节严重的,可依法责令停业整顿、降低或取消资质,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并对有关人员依法予以制裁。谁来执这个法?资质是主管部门的,营业执照是工商局的,对有关人员进行制裁,谁来制裁?怎么制裁?
光着这一条就能产生很多问题。
而裴野阔提出来的措施就是成立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韩国强担任组长,他担任常务副组长,劳动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其它相关单位的局长担任副组长,然后进行排查核查等等。
裴野阔也知道这个是重头戏,在这一条提出了很多内容,但在杨辰看来,都很难落实下去。
裴野阔想干点实事、好事,这个杨辰可以理解,同时这也是上级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重视也不为过。
但是这个问题,若干年都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最终解决的还是市场调节,因为干活的人越来越少了,你再拖欠工资,就没有人给你干了,所以拖欠的就少了,但依然存在。
政府能解决的,还是谁来反映问题,我就给你落实,那些制度性、或预防机制,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
你把精力用在这个工作,实际上是出力不讨好,光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就不可能彻底解决,更何况后面的提高农民工工资,执行劳动合同,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大病保障和养老问题,任何一条,都不是一个县级政府能够解决。
提高农民工工资,谁来提高,肯定是用人单位了,他都拖欠了,给还不给呢,你让他提高?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休息日、节假日制度,人家世界五百强大公司还九九六福报呢,根本就是落实不了的事。
工资都还拖欠呢,会给工人缴纳保险吗?杨辰看到这个文件后,只是简单批示了一句“请政府研究落实。”
因为他知道这个文件不好落实,你要求太高,也无法实现。
但是这件事又确实关系民生,关系到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特别是上辈子,杨辰自己都是属于农民工的一员,自然对这些情况再了解不过了。
但裴野阔既然想在这方面发力,想为这个群体干点什么,杨辰肯定不会拦着,哪怕是出力不讨好,也比不出力强。
在这方面,裴野阔有点缺乏悟性,或者说对这个群体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还是以上级文件为主,制定的措施就有点飘,显得空洞。
不过人是个实干家,精神值得鼓励,只是方法不对,所以就需要杨辰的指点。
但是考虑到他的年龄,杨辰也不想上来就说你应该怎么办怎么办,也不能说我了解情况你不了解情况,应该按我说的办。
做为一名县委书记,杨辰当然可以这么做,但是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生硬,所以杨辰想了想之后说道:“老裴,文件我看了,很全面,但是吧,也就是把上级的文件具体化了,但是你考虑没考虑过咱们县的实际情况?”
两个但是,就不是简单的否定了,裴野阔这个还是明白的,赶紧问道:“杨书记,可能我考虑的不太对,您指示。”
杨辰认真对他说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咱们县的农民工群体是什么状况,是以外出务工为主,还是以本地务工为主?具体在那个行业?拖欠工资问题是否严重?他们这个群体的具体诉求主要是那几个方面?你调查了没有,这些问题不了解清楚,咱们制定政策就没有针对性,也没有科学性,落实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