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的感慨立刻就得到了历朝皇帝认同。
【明太祖朱元璋:那可不?华夏历史最蠢的皇帝们应该都在盘点视频里集合了。】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别提了,朕每次看到视频里那些败家子都恨不得直接弄死他们算了。】
【元世祖刘烈:很多时候你都没办法理解,后世的那些个废物们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
大清世界,波兰,克拉科夫。
轰隆隆的炮声响彻天际,这座曾经是波兰王国都城的历史名称,被德意志帝国军队的炮火完全覆盖。
胤祥看着面前火光冲天的景象,满意地点了点头。
“就是要这么打嘛。”
站在胤祥身边的岳钟琪笑道:
“十三爷,德军虽然还是比不上大清精锐,可在欧洲也属于是排得上号了。”
胤祥嗯了一声,道:
“这些德国人脑子是不太灵光,但做事情有板有眼,愿意听从命令,这就很好。”
岳钟琪双手叉腰,感慨道:
“现在这仗是打一次少一次了。”
大清越来越强,敢于和大清对抗的国家也越来越少。
岳钟琪一时间竟有种自己要无用武之地之感。
胤祥忍不住好笑,瞪了岳钟琪一眼。
“你还可惜上了?没仗打对大清可是真正的好事!”
岳钟琪嘿嘿一笑,摸了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道:
“十三爷,我去前线看看怎么回事。”
胤祥呵了一声,看着岳钟琪的身影远去。
摸着下巴,这位大清帝国的十三皇子也开始认真思考起一个问题。
将来要是真没仗打,岂不是很无聊?
“罢了罢了,反正从历史来看,老子应该也活不了几年。”
“享受一年是一年吧。”
胤祥想到这里,悠然地拿出一根香烟,啪一下点燃。
火星闪烁,烟雾升腾而起。
这位大清的十三爷身体倚靠在柱子上,微笑注视着远处火光冲天的克拉科夫。
波兰人的抵抗其实很强烈,但没啥用。
在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德军只用了两天多的时间就击溃了驻守在这里的两万五千波军,完全占领了这座“波兰版长安”克拉科夫。
岳钟琪兴致勃勃地作为向导,带着胤祥坐着小汽车在城里晃悠。
“十三爷您看,那座宫殿是以前波兰国王的王宫,不过被咱们的大炮炸得有点烂了。”
胤祥一抬头,好嘛,大半座王宫都被炸塌了,只剩下一小半残垣断壁。
这叫“有点烂”?
汽车继续绕过道路上的诸多石块,弯弯扭扭地向前。
很快前方又出现了另外一座建筑。
“十三爷您看,这里就是曾经波兰的议会。”
“波兰这个国家是很奇葩的,他们的国王每一位都由议会选举出来,并非世袭制。”
胤祥脸色微微一变,冷笑道:
“臣子选举天子?纲常混乱,胡作非为!”
汽车继续前进,道路两旁开始出现诸多府邸。
岳钟琪介绍道:
“这条大街叫做国王街,在此地有宅子的家族基本上都出过国王。”
胤祥放眼望去,发现整条街很长很长,两边加起来没有几十也有上百栋宅子,一时间不由无言。
良久,胤祥摇头道:
“难怪波兰这个国家在很长时间里都弱于神圣罗马帝国,呵呵,就这种稀烂体制,不弱才怪!”
岳钟琪笑道:
“十三爷您可能不知道,波兰在过去几百年里还曾经多次压着俄罗斯打,甚至还火烧过莫斯科呢。”
胤祥不以为然地说道:
“暂时的胜利有什么用?大清建立之前,大明的李成梁不也没把太祖皇帝和咱们建州女真当人看么。”
“但制度是能确保一个国家胜利的,沙俄如今……”
胤祥的话突然停下。
岳钟琪也明白了什么,表情显得颇为古怪。
沙俄现在也比波兰好不到哪去!
胤祥咳嗽一声,正色道:
“若不是大清出现把沙俄的脊梁骨都打断了,如今的沙俄可是比波兰强至少十倍!”
岳钟琪一想,连连点头。
“十三爷您说得对!”
汽车刚刚停下,一名德军将领就快步而至,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
胤祥看了一眼岳钟琪。
已经跟随弘历在欧洲好几年的岳钟琪立刻就做出翻译。
“十三爷,下面的人刚刚抓到了一个家伙,自称是来自沙俄,要当咱们跟波兰之间的和平使者。”
“和平使者?”胤祥忍不住笑出了声,“验过身份了吗?”
岳钟琪又和这名德军将领叽里呱啦说了几句,随后答道:
“已经验明了,确实有沙俄的国书。”
胤祥摆了摆手,淡淡道:
“那就把他送去给陛下,咱可懒得管!”
两天后,奥地利,德国皇宫。
“伟大的弘历陛下,我是来自沙俄的奥恰洛夫伯爵,代表我们女皇的意志,希望能为贵国和波兰之间的和平尽一份绵薄之力。”
弘历表情古怪地听着面前这名俄国使者的话语,然后笑出了声。
“劝和?”
奥恰洛夫伯爵忙道:
“是的弘历陛下,我们可以让波兰将克拉科夫割让给贵国,以换取贵国撤军。”
弘历呃了一声,越发好笑。
“朕麾下的大军都已经把克拉科夫打下来了,哪里还需要波兰人的割让?”
“行了,你回去告诉你的女皇,让她别掺和大德意志帝国的事情,否则朕下一个打的就是他!”
奥恰洛夫伯爵沉默片刻,突然开口道:
“其实就算我们俄罗斯不掺和,您下一个打的也是我们,对吧?”
“对。”弘历非常坦白地承认,“而且朕还会联合大清一起打你们。”
奥恰洛夫伯爵呼出一口气,非常诚恳地开口道:
“实不相瞒,我的祖先其实来自大蒙古帝国黄金家族长子术赤一脉。”
“大清的国策是满蒙一体,您的祖母也来自黄金家族,外臣和您就是几百年没有相认的远房亲戚呀。”
“啊?”弘历这下是真的震惊了。
不是,你这金发碧眼的斯拉夫人,还和朕攀上亲戚了?
奥恰洛夫伯爵紧接着就开口道:
“所以外臣愿意回归大清治下,成为陛下和大清最忠实的臣子,不知陛下可愿意恩准?”
说完,奥恰洛夫直接跪下,恭恭敬敬按照大清规矩来了一个三跪九叩。
弘历露出笑容。
“原来你是个心怀大清的臣子,早说嘛!”
“来来来,奥恰洛夫卿家,咱们现在好好商量一下,关于接下来怎么里应外合搞定沙俄的问题……”
弘历很快和奥恰洛夫勾肩搭背,对着墙壁上的欧洲地图俄罗斯部分指指点点起来。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桓温接受郗超的建议,在攻破寿春不久后领兵南下,进军东晋京师建康。】
这个消息传来,建康城内顿时人心惶惶。
“桓温到底想要干什么?”
“大家快逃吧!”
“桓温这一次恐怕是要篡位了,别留在建康了,会死的!”
无数谣言在城中传播。
皇帝司马奕召集群臣上朝议事时,能到场的臣子竟然不到平时的一半。
“诸位卿家,你们说说,这桓温究竟想干嘛!?”
众人闻言都沉默。
桓温想干嘛,大家其实隐约都听说了。
废掉司马奕这个皇帝!
太宰长史庾倩站出来开口道:
“陛下,臣觉得桓温就是要造反,应该派遣强悍将领率军出击,将其平定!”
司马奕目光一亮,赶忙:
“派谁领兵?谁能讨平桓温?”
在场群臣再度沉默。
别看桓温三次北伐都被打得抱头鼠窜狼狈而归,但在东晋内部,哪里有人能是桓温的对手?
司马奕见状,顿感绝望,叹息道:
“难道朕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桓温领兵来犯京师,却什么都做不了吗?”
众人还是沉默。
本来嘛,东晋的皇帝绝大部分就都是傀儡。
世家大族才是真正说了算的力量。
别说是你司马奕,就是你哥,你爷,你祖宗那些当皇帝的也啥都干不了啊。
谢安见状便站出来安慰道:
“陛下,臣和桓温大人之间还算有些交情,不如让臣去城外迎接他,顺便探听一下风声。”
镜头一转,谢安已经坐在了桓温的帅帐中。
桓温笑呵呵地对谢安道:
“安石,如今京师内的情况如何?”
谢安看了一眼坐在桓温旁边的郗超,微笑道:
“主公请放心吧,京师压根就没有任何兵马能防守,您兵不血刃便可控制京师。”
“臣这段时间也和王氏等几个大家族沟通完毕了。”
桓温双眼一亮,道:
“他们怎么说?”
谢安道:
“太原王氏态度应该属于默认,琅琊王氏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司马氏皇族。”
“不过,最支持当今陛下的,应该还是庾皇后的娘家庾氏。”
桓温目光顿时变得凌厉。
“庾氏,哼……”
提起东晋,谁都知道“王与马共天下”。
事实上,琅琊王氏由于王敦造反和王导去世,早就已经远不如前了。
否则,琅琊王氏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王羲之也不会被逼得宣布辞官归隐永不出仕,最终郁郁而终。
琅琊王氏之后,第二个强大起来的家族就是颍川庾氏。
颍川庾氏在曹魏、东晋时期只能算是第二等的士族。
转折点出在庾氏之女庾文君嫁给了晋明帝司马绍,而司马绍又早死。
庾文君的儿子司马衍年幼即位,庾文君以太后身份摄政,国家大小事情全都交给了她哥哥庾亮。
凭借这位庾太后的鼎力支持,庾亮主导的庾氏一跃成为东晋顶级家族。
如今的东晋朝廷之中,就有庾希(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庾邈(豫州刺史)、庾柔(散骑常侍)、庾倩(太宰长史)、庾蕴(广州刺史)、庾友(临川太守)等诸多高官。
若庾氏反对桓温篡位,这事情就很难办。
桓温突然看向谢安,目光凌厉。
“安石,你们谢家呢?”
谢安直起身体,正色道:
“若是没有主公,谢家早就已经沦为大晋末流,哪里还有臣在朝中出任高官的风光?”
“谢家是必定和主公站在一起的!”
桓温这才再度露出笑容。
“安石,我就知道我没有看错你!”
“你现在回去建康,告诉他们一句话。”
顿了顿,桓温气势十足地开口。
“我此次前来,就是要做那遗臭万年之事!”
谢安、郗超:“……”
到底会有哪个权臣在打算篡位当皇帝的时候,自称“遗臭万年”啊!
谢安猛然站了起来,一脸大义凛然地开口道:
“谢安身为臣子,怎么能坐视主公成为遗臭万年之人呢?”
“臣这就回去说服他们,一定要让他们支持主公改朝换代!”
当晚,谢安回到建康城中。
朝堂里最重要的十几个人正在皇宫中连夜等候。
谢安表情凝重地开口。
“桓温这一次应该是想要废掉陛下,借此实现改朝换代。”
“什么?”众人都大吃一惊,其中又以坐在皇位上的司马奕为甚。
这位傀儡皇帝瑟瑟发抖,有种死期将至的巨大恐惧。
古往今来,被废的皇帝基本上都没什么好下场!
谢安呼出一口气,道:
“我已经尽力劝说他了,但他已经铁了心,是一定要进军京师的了。”
庾氏当代家主庾希大怒,猛地站了起来,冷声道:
“我在江口还有两万北府兵,实在不行就跟他做过一场!”
但这个建议却被众人反对。
“庾希大人,万万不可啊。”
“庾希大人,若真打起来了,桓温入京后必然大开杀戒,你得为你们庾氏一族全家性命考虑呀!”
庾希气得脸红脖子粗,大声道:
“你们就这么断定我的北府兵打不过桓温那个王八蛋?”
“桓温三次北伐失败,我打他凭什么不能赢!”
就在东晋这些顶级高层们陷入分歧莫衷一是的时候,一名将领惊恐无比地冲入了大殿中,大声惊叫。
“陛下,诸位大人,不好了!”
“桓温已经领兵过江,先锋抵达京师码头,开始进城了!”
“什么?”在场所有人都傻眼了。
【桓温虽然在北伐的时候磨磨蹭蹭,经常出现一两个月不动一步的奇葩情况。】
【但这一次,当他决定领兵进京时,他的动作却犹如闪电一般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