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姆瑞克唱响龙之歌的第九天。
这一天没什么大事,显得格外的平淡无奇。没有什么能撼动人心的震动,没有令整个大陆哗然的事件,更没有值得纪念的欢庆。
什么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信息的传播方式太过落后。
没有传讯塔去连接,没有电报去传递,更没有所谓的互联网去连接一切。就算是施法者之间的通讯,也只是高层之间有限的小范围往来,像是在狭窄管道里传递一杯水,终究无法浇灌广阔大地。
没有什么星球另一边发生什么事之后,半个小时不到,星球这边也知道了消息。
如果非要说这一天有什么大事的话,那就是沿着凤凰河和沉香河部署的第十四集团军派出斥候,与凤凰门的伊泰恩守军建立了联系。
然后就没然后了。
确认了伊泰恩守军更新了消息之后,没有任何停留的黑暗骑手们径直离开了。他们既没有留下什么额外的指令,没有要求物资调动,没有命令守军倾巢而出,什么都没有。就像他们的到来仅仅是一阵冷风,轻轻拂过,带走一丝空气的温度,却没有掀起任何真正的波澜。
于是,第十四集团军依然静静地沿着凤凰河布设阵地,在艾里昂王国与阿瓦隆王国的边界缓慢游移,沉默而又冷酷地活动。
伊泰恩守军同样继续着他们的任务,他们依然守望着那座亘古不变的凤凰门,必要时随时准备抵挡进攻。
只不过,敌我身份在无声之中悄然翻转。
曾经高举长矛的敌人,如今成了并肩的战友;曾经可以托付后背的盟友,此刻却成了最致命的威胁。
啊……精灵!
此后的几天,依旧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
杜鲁奇方面的军队不是在路上,就是在船上,要么就是在稳固新的防线、调配兵力。随着塔尔·乌斯维与塔尔·帕拉图的相继陷落,整个北方半岛彻底落入杜鲁奇之手,旗帜插上高塔,象征着他们的掌控与冷酷。
大事没有,但小事却一件接一件,如涓涓细流,终有汇聚成河的一日。
阿苏尔方面,终于算是反应了过来?
至于为什么要说『算是』……
塔尔·艾玛莱斯的所有者——伊瑟瑞安·逐风者,在听闻塔尔·乌斯维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派出了一队信使,穿越掠夺者之所,赶赴艾里昂王国的首府——塔尔·艾利尔,将北方半岛的情况原原本本传递给艾里昂王国的话事人——阿兰迪尔·斯威夫特温。
至于『掠夺者之所』……
这是一个名词,但指的不是某个神殿,也不是某座城市,或是可能被误解为某个禁忌之地。实际上,它不是建筑,不是遗迹,而是一片辽阔的平原。
这片平原位于入云河与夜白河之间,正是艾里昂王国的腹心之地。此处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是艾里昂最核心、最精华的所在,因其孕育了无数驰骋纵横的掠夺者,因而得名。
信使出发的那一刻,伊瑟瑞安也并未坐视。这个以洒脱与不羁闻名、放浪形骸、追逐自由的城主在咒骂芬努巴尔一通后,当机立断下令:塔尔·艾玛莱斯进入全面的战时模式。
平日里散布在广袤平原上放牧的掠夺者,必须立刻召回。他们是塔尔·艾玛莱斯真正的利刃,一旦集结,便能如风暴般横扫草原。
与此同时,伊瑟瑞安还派出了小股骑兵,轻快如疾风,跨越夜白河,直奔北方半岛,侦查敌情、打探虚实。
伊姆瑞克唱响龙之歌的第三天,从塔尔·乌斯维出发的掠夺者们为了避免被杜鲁奇拦截,不得不选择绕行,走出了一条冗长的弧线,这一抉择虽让他们成功避开了敌人,却也付出了代价——他们失去了将第信息传递至塔尔·帕拉图的机会。
于是,错位与延误从此刻开始,像无声的锁链一般套住了整片战局的未来。
他们沿着巡猎林的边缘前行,跨越夜白河,直至第五天的夜幕降临,他们才抵达塔尔·艾玛莱斯。
这令伊瑟瑞安,对于敌情的了解依旧停留在一种混沌的层面,他所能确知的,只有一个模糊的事实——杜鲁奇从北方半岛登陆了。
至于杜鲁奇的规模有多大,到底有多少人,接下来又部署在何处,他一无所知。情报的缺失让他仿佛置身在迷雾中,伸手不见五指。
那一晚,伊瑟瑞安派出了信使,前往塔尔·艾尔利。而在第六天的清晨,他又命令骑兵们北上,跨过夜白河,深入半岛以侦查敌情。
可惜的是,命运并未站在他这一边。
当时间推移至第十天,塔尔·艾玛莱斯彻底进入战时状态。返回的掠夺者们驱赶着他们的战马与随行牲畜,带来了久违的气息,象征着城市终于开始绷紧神经。
然而,那支被派出的骑兵,就像石沉大海般,再无消息传回。
伊瑟瑞安并未将此视作异兆,他认为这不过是路程与距离造成的滞缓,毕竟疆域辽阔,消息延误并不稀奇。
至于先驱者口中所描绘的——那种能飞翔于空中的舰船,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夸大其词的笑谈,如同孩童的玩具。他甚至带着几分不屑地反问自己:遭到杜鲁奇骑兵拦截?笑话!谁能在艾里昂的土地上、在骑兵的领域里对抗掠夺者?艾里昂王国的骑兵,向来是精灵族群中最强的骑兵!
然而,到了第十一天,现实终于以残酷的方式撕开了幻想的幕布。
就在伊瑟瑞安准备亲自带队,跨越夜白河前往北方半岛探查时,派出的骑兵部队,终于有人返回了。原本的两支百人队,浩浩荡荡出征的两百骑兵,此刻却仅剩下不到二十人狼狈归来。
人生最好的老师,永远不是旁人的规劝,而是那堵坚硬无情的南墙。
无论多少劝阻,都无法让人真正顿悟。能够让一个人如梦初醒的,从来都是痛苦、磨难、亲身的挫折与伤痕。所谓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会,正是如此。
因为磨难,才是最残酷却也最真实的教育。
当伊瑟瑞安从幸存者口中得知真相时,他才第一次真正地被震撼。
这支骑兵甚至还未踏入北方半岛,就被一支庞大的敌军阻拦。就在他们尝试侦查、拉开阵势之时,突袭舰却自天而降,如同恶龙扑下,硬生生将他们缠住。随即,大量杜鲁奇骑兵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对他们展开无情的追击。
混乱、分裂、惨烈的溃散接踵而来,当他们好不容易挣脱了包围时,人数已锐减过半。
最终,能够挣扎着返回塔尔·艾玛莱斯的,不足二十人。其他的,不是被斩杀在路途上,就是因伤重体竭倒下。
血迹铺成的道路,成了最冷酷的见证。
这一刻,伊瑟瑞安才真正体会到先驱者言语中所隐含的重量,那种深藏在话语背后的冷冽与预兆,终于如同一块巨石般压在了他的胸口。
然而,他依旧一无所知。
他不知道北方半岛的局势究竟如何,不知道杜鲁奇到底来了多少人,是一支军团,还是整个半岛的倾巢之兵。他不知道塔尔·乌斯维是否已经陷落,他也不知道塔尔·帕拉图是否仍在孤立无援中坚守,他甚至连眼前堵住北方半岛的这支杜鲁奇军队的规模都没有掌握清楚,是区区数千,还是铺天盖地的数万。
但坐以待毙,从来都不是他的风格。犹豫与观望,哪怕只是一瞬,都可能葬送整片疆土。
于是,他毅然将防御塔尔·艾玛莱斯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同时又派出了一队信使,星夜兼程,将所发生的一切尽快告知塔尔·艾利尔。
紧接着,他亲自带队出发,没有选择正面硬拼,而是绕行。他率领部队跨越夜白河,进入了巡猎林,借助密林的掩护展开侦查。
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之间,他扮演了一个奇怪的角色,成为了杜鲁奇的工具。他的行为,他的选择,正好落入了杜鲁奇所希望出现的局面。
杜鲁奇所精心设下的棋盘,在他的操作下,间接地开始成型。
在塔里恩丹看来,如果要在艾里昂王国境内展开作战,对于阿苏尔而言,在彻底认清北方半岛已无可为、彻底失守的前提下,沿着巨龙门—夜白河一线构筑防御部署,与杜鲁奇军队展开对峙,才是最为合理、最为可行的选择。
但这道防线并不完美。
因为夜白河的源头在独角兽门,而不是巨龙门。
也就是说,从地理和战略部署的角度而言,巨龙门事实上是被孤立出来的。它不是完整防线的一环,而是一个孤零零被凸显出来的支点,既是屏障,也是陷阱。
在北方半岛彻底被杜鲁奇占据之后,在守卫凤凰门的伊泰恩驻军仍在把守的情况下,查瑞斯王国的援军只能绕道。他们必须穿越纳迦瑞斯王国,从环形山脉的血火峡路一路艰难行军,才能抵达巨龙门,与那里的卡勒多守军汇合。
所以,放弃巨龙门是不可能的,巨龙门没有任何被放弃的理由。
巨龙门是由伟大的卡勒多一世亲手所建,它承载着卡勒多王国最古老的荣光与记忆。对卡勒多而言,这座雄关不仅仅是一道防御要塞,更是一种象征,一种传承,一种无法被轻易背叛的信念。(812章有介绍)
刨除这些厚重的附加意义不谈,单就战略角度而言,巨龙门的存在同样无比重要。如果放弃此地,那么从纳迦瑞斯方向赶来的援军,就只能选择独角兽峡路,与独角兽门的守军会合。
更重要的是,巨龙门内部储备了足够数万大军消耗数年的物资与储藏,这些粮秣、兵器、甲胄与补给,都是卡勒多王国积攒无数岁月的成果。
若是放弃巨龙门,那么这些物资该如何处置?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落入杜鲁奇之手?烧毁它们?毁掉它们?
巨龙门的卡勒多守军的脑子抽了?
这时,阿苏尔的指挥体系弊端再次暴露,而且被无情放大。多线的权力割裂,多方的犹豫与相互掣肘,让原本该果决的抉择拖成了内耗。
这时,N重奏再次奏响,像是命运无情的回声。
芬努巴尔,这个叛徒,是真特么该死啊!
在巨龙门不能放弃的情况下,阿苏尔只能被迫将一部分部队驻扎进巡猎林,以此作为战略支点。
这些部队并非单纯的防守力量,而是被赋予了多重使命:一方面,它们能够形成一道完整的防线,将巨龙门与夜白河牢牢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情况下,这些潜伏在森林中的军团还能像猎鹰般猛然扑出,骤然从树海深处冲杀出来,与跨越夜白河的部队遥相呼应,从侧面对守在北方半岛通道的杜鲁奇发起突如其来的打击。
这种设想并不仅仅停留在战术层面,它还具备着宏观的战略意义。
因为一旦这些部队与巨龙门的守军互为犄角之势,他们甚至能够在林海深处展开突袭,一路强攻至凤凰河沿岸。
若是成功,他们便可绕到杜鲁奇的背后,对其侧翼进行沉重打击。届时,在北方半岛的战场上,双方将陷入一场极其残酷的拉锯战。
而一旦局势被彻底搅乱,阿苏尔还有望打破杜鲁奇所构筑的封锁线,与阿瓦隆、查瑞斯的盟友重新建立联系,战局的走向将因此被完全改写。
然而,正是这种可能性,反而正中杜鲁奇的下怀。
杜鲁奇虽然不畏惧正面搏杀,但在敌人自以为得计的地方布下陷阱,岂不妙哉?
这是一种智商和战略上的碾压!
为了应对这些潜在的攻势,第十五集团军的两支大军团部署在巡猎林中。
瓦瑟利尔的大军团,悄然布置在凤凰门后方那片密林之中。依托森林的天然掩护,他们既能与坚守在凤凰门内的伊泰恩守军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又能形成一道深厚的屏障,稳稳拱卫在第十四集团军的整个侧翼之上。
这样的部署不仅能够阻断敌军可能的绕袭,还能肃清那些潜藏在阴影中的影子战士。若是局势需要,他们甚至能够跨越边境,直接深入阿瓦隆的腹地,以一种极具威慑的方式,从侧后方给予第十四集团军最强有力的支援与策应。
与此同时,埃拉希尔的大军团则承担起另一份沉重的使命。
他们将部署在巡猎林的深处,充当稳固的支点,直接与第四集团军下辖的大军团连接起来,从而构建出一道闭合式的战线。
这样的布置,不仅是为了阻击那些后续才反应过来、企图对北方半岛展开报复性袭击的艾里昂绕行部队,也是为了在必要时刻配合塔洛斯的第五集团军。无论是主动向巨龙门发起强攻,还是被迫抵御来自巨龙门守军的凶猛反扑,他们都必须承担起这份双向的责任。
可以说,一旦杜鲁奇在艾里昂王国北方的战略部署彻底成型之后,局势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卡勒多王国,这个素来骄傲自矜的国度,也将不得不在沉重的压力下做出选择。
在掠夺者之所迎来一次决定性的会战……
在巨龙门—夜白河防线进入战略相持的局面下,阿苏尔与杜鲁奇根本不可能在掠夺者之所展开所谓的决战。
那里并不具备成为会战舞台的条件,除非阿苏尔愚蠢到主动放弃整条防线,将杜鲁奇放进来。而且这样的举动几乎等同于自掘坟墓,因为这意味着巨龙门与塔尔·艾玛莱斯会被彻底放弃,阿苏尔的核心屏障将瞬间失效。
即便这场会战真的发生了,它也绝不会按照阿苏尔所预想的剧本上演。
另外,卡勒多王国与其盟友的兵力是有限的,他们并不像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可以随意调遣,更不像虚拟的游戏世界,能够凭空召唤出新的军团。
人口的基数摆在那里呢!
每一张牌在出手之前都必须慎之又慎,而一旦打出去,就不可能轻易收回。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也是整个局势的真正底色。
如果,阿苏尔选择守卫巨龙门-夜白河防线,在北方半岛做文章,那么他们就不得不增兵,不得不从艾里昂王国南部与卡勒多方向,将更多的军力硬生生地抽调出来,源源不断地向艾里昂王国北方增兵。
这时,N重奏再次奏响。
芬努巴尔,这个叛徒,是真特么该死啊!
在地图上看,阿苏尔一旦动起来,庞大的兵团就会被拉长,被扯得像一条脆弱的丝线,最终排布成一条细长的、一字长蛇阵。
但杜鲁奇不会动,不会主动去冒险斩断这一字长蛇阵,更不会进行多点爆破,这行为太过危险。
他们会冷冷地看着,等一字长蛇阵在时间的推移下自行消失,然后再突然发力,再动。
从内海、从浩瀚洋、从泰伦洛克王国的方向,杜鲁奇的军势将如风暴一般席卷而来,对卡勒多王国的本土发动猝然而至的攻击。与此同时,在艾里昂王国与卡勒多王国的交界处,甚至在银海的水域中,杜鲁奇的舰队都会展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插入敌后,切断卡勒多王国主力的回防之路。
银海,本就是内海的一部分,位于艾里昂王国境内,在地图上,它坐落在塔尔·艾利尔的下方与雄鹰门的右侧。这里,是整个王国地势最为低洼的部分,在天崩地裂时的被海潮吞没,原本辽阔无边的平原被撕裂开来,破碎成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
要想通过这里,必须跨越那条紧贴环形山的河。而之银海之所以叫银海,是因为那条河叫银河。
杜鲁奇完全可以利用舰队,在银河的出海口强行登陆。只要他们能在这里立住脚,沿河构筑一道防线,那么试图从艾里昂撤回卡勒多的主力,将会被硬生生地挡住,他们将会发现,退路已经彻底被切断。
会战?决战?这根本不在杜鲁奇的选项里。
新时代的杜鲁奇军队,根本不玩那一套古老的、拼命对冲的愚蠢消耗战。
运动战,才是他们真正的灵魂。
在牢牢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杜鲁奇军队完全可以凭借舰队的机动与灵活,进行多次的登陆与渗透,在陆地上不断地撕裂、分割敌军,将阿苏尔的庞大军团硬生生拆散,再逐个包围,逐个歼灭。
哪怕被迫进行会战、决战,那也一定会是大后期才发生的事。
即便杜鲁奇在那一刻输了,他们也绝不会输到动荡、输到崩坏的地步。因为所有的主动权,早已被牢牢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如果,卡勒多王国选择不动如山,主力部队保卫卡勒多本土,那么结局也同样残酷。
艾里昂王国,以及从纳迦瑞斯方向赶来的援军,就会成为孤军,就会成为被丢弃的弃子,最终惨遭覆灭。
塔洛斯的第五集团军将对巨龙门展开猛攻,当巨龙门的守军被彻底碾碎、化为尘土之后,他们会立即转向独角兽门,发动接二连三的猛击。
当这两个门户被杜鲁奇彻底掌握之后,第五集团军将与北方半岛的杜鲁奇大军会合,他们会如洪流般跨越夜白河,进入那被艾里昂王国子民自诩为圣地的『掠夺者之所』。
到那时,艾里昂王国将不得不做出血与火的选择。
这时,N重奏再次奏响。
芬努巴尔,这个叛徒,是真特么该死啊!
如果艾里昂王国与援军选择在掠夺者之所与杜鲁奇展开会战……
杜鲁奇方会避免会战,避开草原上的正面血战,冷冷地退守,卡在巡猎林的边缘,依托森林、沟壑与伏兵进行顽强的防守。
直到其他部队自银海方向完成登陆。
但这一次,登陆的方向将选择北岸,而不是阻击回防卡勒多主力的南岸。挡住了卡勒多王国可能派出的援军之路,同时将锋刃伸向塔尔·艾利尔。
也就是……
偷家!
掠夺者之所,这片堪称奥苏安西部最适合展开正面会战的草原,本该是艾里昂王国的立足点、荣耀的战场。
可随着杜鲁奇的阴谋推进,这片草原的意义在瞬间被抽空。
这里将不再是决定胜负的舞台,而只会成为一处失落的空壳。盘踞在这片草原上的艾里昂军队,被迫沦为旁观者——进无可进,退无可退。
除非,他们选择转头去往狮鹫门。
但问题是,杜鲁奇既能攻陷巨龙门与独角兽门,那同样也能攻陷狮鹫门。那艾里昂军队的处境就只剩下一个悲凉的选项:从狮鹫门出发,冒险穿越环形山,去往外环王国。若是快,他们或许能够突入纳迦瑞斯王国,在那片烂地中,进行困兽犹斗。
等等……这剧本不对吧。
不然他们就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
一路狼狈地穿越纳迦瑞斯王国,再去往查瑞斯王国?
或者硬着头皮穿越泰伦洛克王国,再钻进卡勒多王国?
这简直是笑话,要多不要脸才会做出这种选择?卡勒多自己都已经表现出犹豫与观望的态度,艾里昂的贵族还要舔着脸扑过去,指望卡勒多的庇护吗?
这岂不是自取其辱?
艾里昂王国的贵族不要面子的吗?
而且,一旦速度慢了,艾里昂王国的残军即便穿越了环形山,也会在第一时间被浩瀚洋方向调来的部队牢牢堵死。
届时,他们连逃亡的余地都没有。
等艾里昂彻底覆灭之后,就是彻头彻尾的烂仗,杜鲁奇将从内海、浩瀚洋、泰伦洛克王国、艾里昂王国方向对卡勒多王国进行进攻,也许纳迦罗斯的杜鲁奇都转移到奥苏安了,卡勒多王国之战还在进行着。
不过,塔里恩丹认为,这种极端的局面出现的可能性很小。
因为在逻辑上,它根本说不通。
卡勒多王国没有理由在一开始就放弃盟友,直接缩回去守本土。他们若是这样做,就等于自断臂膀,提前把主动权送给杜鲁奇。
卡勒多一定会动的,只要卡勒多出兵,哪怕晚一步,哪怕只是一翼插手,只要动起来,战略的主动权将掌握在杜鲁奇的手里。
这时,N重奏再次奏响。
芬努巴尔,这个叛徒,是真特么该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