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豆腐?能行吗?”说是这么说,但其实李老大已经心动了。
不是他对自家的豆腐手艺有多自信,多看好这门手艺,实在是生活窘迫,没得选。
莫说是老老实实做豆腐生意,现在来个胆儿大的邀他一块儿去扒火车说不定李老大也能点头答应。
说好了举全家之力帮他结婚以后就轮到老二的,可他闺女都会跑了,家里还是一贫如洗,连媒人钱都抠不出来,这让李老大这个当大哥的怎么能不急呢?
几个弟弟和哥哥的想法也一样。
家里条件已经是全村垫底的存在,再怎么折腾也不能更差了。
再者说羊群肥不肥就看头羊会不会领路,老钱家和大队长都是厚道人,家里的条件也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人家都不怕,自己一家有啥好怕的?
实在不行还有几亩地呢,赔钱也不会饿死。
兄弟几个一合计,都觉得能干,果断换下沾满泥点子的衣裳,去老钱家订做豆腐模具。
前期的投入肯定会有一些,老李家的家底儿实在薄,尽力也只够小试而已,秦小妹倒是不嫌弃,他们的信任就是对豆腐生意最大的支持。
再说了,桂华说的不错,她这几个小叔子的确都是干活的好手,会有用处的,到时候说不定还能挣工钱贴补家用呢。
一听有在家门口做工挣钱的机会,李家几兄弟更兴奋了,恨不得现在立刻马上就上岗!发光发热!
本来桂华的公公婆婆还有些顾虑,主要是舍不得拿钱出来打模具,但见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高壮,全都到了结婚的年纪,再看看家里这条件·····两个老人不吱声儿了。
家里这点儿家底是绝不可能供所有的儿子都娶上媳妇儿的,都是亲生的,谁该娶媳妇儿谁该打光棍儿?这不是挖爹娘的心吗?
还不如拼一把!挣钱了都娶媳妇皆大欢喜;赔钱了都打光棍也不厚此薄彼。
念头通达了,老李一家出奇和谐。
桂华的婆婆拿出家里攒的二十五个鸡蛋,想了想给孙女留了三个,剩下二十二个全提溜去了钱家,感谢人家愿意带自己家挣钱。
路上碰到王大娘也炸了油条送去钱家,两个妇女没忍住拉了几句家常,到半下午的时候,老钱一家和队长要带大家做豆腐挣钱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本来也没想瞒着谁,队长索性大大方方开了个会。
“明儿我和小妹就带上豆腐去高科长家探探,请人家给个机会,要是能给国钢厂大食堂供货,咱大溪沟村以后就不用看天吃饭了,人人都能做手艺人!”
别的什么大道理乡亲们也听不懂,但你说人人都能做手艺人,还有啥好犹豫的?
顿时人群就激动起来,“真的吗?太好了!队长带俺们一块儿去呗!俺们帮着说说好话!”
“是啊是啊!大家伙儿都出力!都挣钱!队长你可不能丢下俺们!”
有几个主妇已经围住了秦小妹和钱大娘,都想插队先做豆腐模具,谁也不愿意屈居人后,失了先机。
有些意外的是,对于发展副业这个决定,除了几个老东西顽固不化,村里的大家伙儿接受还算良好。
碾子桥想要突破贫穷困境,改善社员生活的村子不仅大溪沟村一个。
隔壁陈庄养奶牛;上游小白石村种木耳,动作快的已经侍弄上了,大溪沟村现在才开会提了个想法儿,社员们不光接受良好,甚至有些着急。
人群中的老王两口子喜笑颜开,任凭社员们争抢自巍然不动。
抢啥呀?都是命~再抢还不是老二,俺老王家才是头一个。
板材已经挑好,晚上就能做成模具,明天磨豆子点豆腐,后天拉去公社卖咯,顺路就给儿子狠狠买上两斤五花肉补补!
真是想想都美~
人之所以胡思乱想,说到底还是缺个目标。
这不有了盼头,社员们精神一下就起来了,自顾自叽叽喳喳议论不听老队长唠叨他也不恼,李祖富自己也在盘算着见到高科长要说的话。
比起陈庄和小白石村,大溪沟村已经算守旧派了,大家伙儿能有冲劲儿是好事儿,别看一块儿大豆腐不值什么,需求量起来也是能发家致富的好活计。
反正咋都比种地看天吃饭要好。
走出这一步是没有错的,李祖富点点头,看向秦小妹的眼神里再也没有了看小孩儿玩闹的轻飘。
这女子本事怎样先不说,脑筋是蛮好使的,正值改革的关键时刻,村子里就需要这样敢想敢干的人才。
看来以后要多和她交流意见,李祖富这样想着,站在高处老远就看见村东头大榕树老秦一家过来,下意识皱紧眉头。
或许是刻板印象吧,老感觉这一家子不大吉利。
说起来今天也算是动员会,是新生活的开始,顺利的话今天的决定或许能彻底改变大溪沟村社员的生活基调,这时候混进老秦一家····。
李祖富私心里不待见这几个人,但村子是一个整体,不好把人家排挤在外,只求他们别搞事儿,老老实实的····。
“哎呦~有好事儿也带带咱们一家呀!”林帮娣抱着儿子,隔老远就开始大呼小叫。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个刻薄的老娘儿们,一听村里要做豆腐生意,老钱家负责制作模具,立刻就吊着嗓子,阴阳怪气的嚷嚷起来。
“村里搞副业挣钱是大好事,咱们社员都要出力,都该奉献,不求回报。再说集体的工作向来能者多劳,咋好意思收工钱的?真不要脸!”
这一听就知道秦老大家也想做豆腐,开家庭作坊,但不想出定做模具的钱,明抢不说还要恶心人,试图动摇人心,号召大家一起白嫖老钱父子的劳动力。
喧闹的人群有一瞬间安静,李祖富脸都黑了,心说:“我咋不长记性呢?狗能改了吃屎那还是狗吗?!”
这话委实恶心人,好在时代不同了,社员中也不全是不要脸活不起,贪人家这几个工钱的,当即就有人出声反驳林帮娣。
“婶子,话不是这么说的。能者多劳也多得,人家不仅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力,还提供了上好的板材,总不能啥亏都让一个人吃了!庆春爹要不收钱,我还不做了呢!”
可不是,清清楚楚的几块钱好还,欠的人情可不好还。
但凡厚道些的人家,哪肯让人又出东西又出力?好意思说人家不要脸,不知道谁才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