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情绪紧张,事情繁琐,还不觉得有什么,这会儿放松下来,李祖富只感觉双腿麻木,大脑混沌,胃也饿得一阵阵抽疼。
得亏是遇上了秦小妹,要不就他这老胳膊老腿儿的,撂倒在公社路边没人管还不上西天?
一口气吃了三个大馒头,李祖富才感觉又活过来了。
对于这次招来的祸事,他叹了口气,苦涩开口:“不怪啊~谁也不怪啊~都是穷闹的。”
城里的工人月月领工资,医疗免费住房分配,当然理解不了乡下社员看天吃饭的窘迫。
真不怪社员们被眼前的利益绊住脚,不听劝,谁不想过好日子?谁不想吃白面儿馒头?谁不想送孩子们上公社读书?
“是我这个队长没本事领大家致富,我亏心,我·····唉·····”短短的几个字,耗费气力却多,李祖富说完连拿馒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夹在政策和社员利益之间的他如今是耗子进风箱,两头受气,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尽善尽美,当然苦闷。
他颓丧,他想不通,现在的日子比之从前饿死人的年陈不知道好了多少,怎么人心还散了呢?
想不通,只知道谁都没有错。
上头给下的政策乍一听不近人情,但确确实实能解决问题,大人都吃不饱,生那么多娃子干啥嘛?给国家增加负担,也是给自己增加负担。
小老百姓也没有错,自古以来多子多福的理念根深蒂固,不是随随便便喊两声号子就能抹去的。
更何况看天吃饭的庄户人家没有工资拿,没有养老保障,家里再没个壮劳力的确是寸步难行。
大家只是想在活着的基础上,稍微活的好一点儿,像个人样儿,这很过分吗?让李祖富怎么劝?
“再没有谁比我老李更盼着大溪沟村全员致富,娃子们都考出大山了。这是我的目标,从当上队长起就没变过。”李祖富眼里包着泪,强忍着没有掉下来,语气中的哽咽暗示着他的委屈。
作陪的屠夫陈和秦小妹对视一眼,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毋庸置疑的,李队长是时代的先驱者,他这样一心为民的队长,实不该活的这么憋屈。
有什么办法能转移社员们的注意力,让那些吃饱了没处使力气的莽汉子把劲儿使在别的地方就好了。
秦小妹知道队长现在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轻飘飘的安慰,她没多话,站起身给队长又斟了一杯酒,屠夫陈则往外招呼了一声,让厨房下两碗面条。
喝两杯解解乏,再来一碗手擀面,是队长这些年唯一的奢侈习惯。
心里说不出的热乎感激,别看李祖富平时开会问上头要肥料要技术嘴巴挺厉害的,越到这种时候越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索性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都在酒里了。
和热汤面一起端上来的,还有一碟炸豆腐,那是秦小妹今儿来的时候带的。
大溪沟村水好,磨出来的豆腐又韧又香,远近闻名,只是生产力低下,虽然也供给城里的供销社,但数量太少,又和周围几个大队的豆腐混在一起,并不起眼儿,只有吃过的人才会恋恋不忘。
大约是不缺油水,屠夫陈一家都爱吃豆腐,吃过一次大溪沟村的豆腐后便惊为天人,天天念着,日常秦小妹只要来,总会记着带上一块儿两块儿的。
这两块儿本来是预备明天早上吃的,这不家里来客没啥菜,就收拾收拾上桌了。
新鲜的大豆腐,软韧,滑嫩,包容性极强,煎炒烹炸咋做都好吃,上到国营饭店,下到寻常百姓家,没有不喜欢的。
条件好,讲究吃喝的,舍得放调料,能把豆腐做出肉滋味的同时比肉口感更好。
条件差的,买一块儿全家解馋补营养,啥也不放,只是水煮蘸个胡辣椒蘸水也能过瘾。
只一口,李祖富就尝出来这是村里的豆腐,他感叹道:“咱们大溪沟村山好水好,连豆腐都是最香的,咋就是不出庄稼呢·····豆倒是长的不错,可不值钱呢。”
嗯?
有什么东西在脑子里一闪而过,秦小妹没抓住,她正给屠夫陈和队长扒蒜,手没闲着,嘴也没闲着。
家康和家悦不玩儿狗了,二人刚发现投喂的乐趣,争着抢着把手里的豆腐喂给姑姑吃。
“姑姑,姑姑!吃豆腐!”
“豆腐好!香香!”
炸豆腐上桌,刚吃过饭的陈媛和母亲也没忍住来了两块儿,接着李祖富的话夸村里的豆腐好。
“咱村里的豆腐这么好,要是能多做一些推广开来,供应给学校和单位就好了。”秦小妹嘴里塞满豆腐,支支吾吾道。
她今天才在大宝的学校蹭了一顿,知道每天吃饭的学生和职工有多少,每天消耗的米面粮油和蔬菜豆腐又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数目。
如果·····如果大溪沟的豆腐能被领导认可优先供应学校和单位,那队长的烦恼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
仿佛抚开阴云见日,秦小妹的思维逐渐发散。
她是大溪沟村土生土长的社员,村里如今的困境她都看在眼里。
人心浮躁,导致生产力下降,生活没有保障,社员开始打歪主意走捷径,劝是劝不住的。
不是说墨守成规就一定好,创新的一定就不好,实在是有些路子明眼人一看就行不通,社员们仍像飞蛾扑火一般前赴后继,让人深感无力。
说白了还是穷闹的。
如果能多一样挣钱的营生,在家门口就找到活儿干,谁又愿意顶风冒雨的往外跑?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胆战心惊的过日子?
“做豆腐·····做豆腐····做豆腐好啊!”秦小妹突然大喊一声,把专心嗦面条的李祖富吓了一跳,手里蒜都掉了。
舍不得浪费粮食,他下意识弯腰想去捡,可秦小妹却不给他这个机会,一把按住老队长臂膀,拼命摇晃。
“队长!咱做豆腐吧!”
“你这孩子!”本来就喝了几杯,晕头转向的,李祖富被晃的快吐了,赶紧求饶,“做做做!你喜欢明天就去豆腐房帮忙,随你做多少都行好不好!”
“我不是这意思!”秦小妹难掩激动的神色,她越想越觉得可行。
“咱发动村里社员都来做豆腐,把豆腐供应给学校和单位,这样既能给大家增加收入,也能提供工作机会给那些不想种地的社员。”
村里的土地不能闲,既然种粮食收成不尽人意,那就种豆好了!大不了以后都做豆腐,只要勤劳,咋不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