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顾正臣,朱瑛还是办不到……
朱元璋接过密折,放入袖子里:“锦衣卫说,顾正臣的身体并不好,尤其是这次对阵买的里八剌,耗费了他不少心力。”
别看蓟州大战没有太大波澜,没有元廷骑兵的奋力反击,没有十几万骑兵对砍的大场面,可为了实现这最后的战果,顾正臣承担了太多压力,尤其是山河口袋阵能不能守得住,耿炳文能不能封得住……
一场大战,关系着二十几万将士的性命,也关系着三行省的存亡。
顾正臣耗费的何止是精神,还有心力。
人的心力,如一盏灯的油,耗得太急,损的便是命!
朱标心头一紧,难掩担忧,身体前倾:“父皇,顾先生身负大才,关系长远,绝不能出意外,无论用什么天材地宝,都要——”
朱元璋抬了抬手,打断了朱标的话。
顾正臣对大明的重要性,朱元璋何尝不知。
别的不说,单单说土豆、番薯等,奠定的可是盛世之基,更不要说远火局带来的军队火器化,让大明拥有了在野战中正面打败骑兵的能力!
他带来的改变,太多了。
他对大明的未来,也太过重要。
只是——
朱元璋面色凝重:“这不是天材地宝的事,是伤病无可痊愈,外伤留一道疤痕可以痊愈,可内脏——不行!据韩庭瑞探查,一干医者暗中判断,顾正臣只有十年至十五年的寿命。”
朱标目光中满是不甘:“不是说道门有解药,还有那个范政,他不是已经到了北平?”
朱元璋摇了摇头:“朕给你说这些,只是希望你能理解,未来十年里,顾正臣的行事风格比之以前,会有很多改变。比如这次北伐,看似是顾正臣借元廷情报网,化大明北伐为元廷南征。”
“但你也要知道,假以时日,朝廷组建十万骑兵北伐,也一样可以攻城略地,一样可以在捕鱼儿海取得完胜,草原的骑兵,一样不是大明对手。北伐也好,南征也罢,对朝廷来说,没太大区别。”
朱标吃惊地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面色凝重,总觉得冕上的十二道旒摇晃得有些碍事,索性解开朱缨,将冕摘下放至一旁:“顾正臣与朕一样,都知道余下的日子不多了,最多也就是十余年。”
“所以,朕急切,他也急切。只不过,朕急切的是元廷这个心腹大患,他急切的是东征日本!”
“顾正臣进行的北伐,其实是他东征的筹码。”
朱标难以置信,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问什么。
好像,眼下的北伐大局,是父皇所期待的,但对于顾正臣来说,这只是一个铺垫,一次扫除东征障碍,获取东征许可的行动!
如此大的局,吸引了世人目光,不仅动用了数十万兵力,还征调了百万徭役,可现在父皇竟说,顾正臣真正图谋的不是元廷,而是希望在收拾了元廷之后,好转身去收拾日本?
朱元璋不苟言笑,认真地说:“以前的他,可以从容,慢慢谋划,不惧三年还是五年地去埋下棋子。可现在,他没这么多时间可以布置。所以,这次东征的风吹起来了,看似不符合情理,也不符合当下。”
“但这符合——为数不多的岁月之下,他想要给大明做更多事。东宫的人宾客、谕德可以不理解这些,朱瑛也可以认为东征背后有人居心不良。但作为太子,你应该理解他。”
朱标神色有些不安,冕上九旒的五彩玉珠摇晃碰撞:“父皇,顾先生他,他的病症当真不可医治?”
朱元璋将目光投向门外。
阳光铺在石阶石砖之上,白色刺眼。
天热了,空气有些恍惚。
朱元璋吐了口气:“顾正臣受了伤也会流血,患了病也会痛苦。”
他是人,不是神。
是人,就有生老病死,谁都逃不出这四个字。
朱标心头苦楚:“都这样了,为何顾先生还不选择停下来,休息一下,哪怕是一年也好,为何非要那么急切地想要东征,再耗心力、心血,非要这么急,非要如此疲惫,不惜性命吗?”
朱元璋抓起冕,站起身来:“北伐大局已定,没有结束的是控制草原,征服女真,筑造城池,还有——顾正臣想要的东征!朕快六十了,治国十九年,从来没让你染指过军务。”
“现在,朕将大明军务交你处置,看看你到底有没有本事,驾驭得了这些文臣武将,掌控得了军略大局。”
朱标跟着起身,有些紧张:“父皇,军务乃是国之重事,儿臣——”
朱元璋神情一冷:“政务不是国之重事了?你是太子,是储君,既要知道政务如何处置,也当知军务如何处置,让邓愈、汤和辅佐你,此事就这么决定了,过几日,朕与皇后会带诸王前往凤阳看看,你就留在金陵吧。”
“父皇。”
朱标有些紧张。
这怎么听着,好像是你带一家人出门散心,让我一个人看家……
军务啊。
从未真正触及的地方。
以前虽然也旁听过,说过几句话,可距离决策,真正拿主意还远得很。
现如今,父皇放权了!
朱元璋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朱标什么性情,早就看穿了。
如今最大的敌人元廷已经被消灭了,草原翻身不了,女真不成气候,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西蒙古的瓦剌,但瓦剌一时半会也与大明扯不上关系。
任由朱标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多坏的情况。
这是个最好的放权机会,让他锻炼锻炼,免得自己老了之后,他连军务如何处置都不了解,被那些精明的勋贵架空。
至于自己,也该走出去看看了。
去凤阳吧,看看父母的坟,也该告诉下他们,暴虐的元廷,终于被消灭了,彻底的不存在了。
若是凤阳住得不舒服,那就换个地方,比如开封,比如——北平。
金陵住得太久了,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需要心里有个数才行。
至于顾正臣为何如此渴望东征,为何对倭国有着难以理解的恨,这事背后怕还隐藏着一些秘密,不过这小子也说过,要修铁路,必须东征,不东征,铁路修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