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俘虏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有这方面经验的官员不在少数,十几年过去了,也不见出什么大问题。
按理说,给他们分田,打个茅草屋就可以了,毕竟是俘虏,不能等同于寻常百姓,再说了,绝大部分大明百姓还没一分院,住的还是漏雨漏风的茅草屋,凭什么让俘虏住那么好?
杨靖对于顾正臣的提议并不认可,据理力争,开济、薛祥等人也表示赞同。
朱标据理力争,言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这些人归心,彻底认同大明,并成为大明人。若只是草草安置,放任其在穷苦之下挣扎,这会不会也是个隐患?”
洪武初年,因俘虏安置不当,就曾引起过俘虏造反的事。
要让这些俘虏安心,转变生活习惯,从牧人身份转为农户身份,这需要一个过程,总不能他们人在大明了,还允许他们搭蒙古包吧?
蒙古的显性的特征必须抹除,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需要向大明靠拢。
这些俘虏可不是寻常人,对他们的改造关系着地方上的安稳,安置不好,生活的苦难,一旦落草为寇,逼上梁山,倒霉的还是大明百姓,地方衙门。
几番争论,没个结果。
最终还是朱元璋开了口,言道:“俘虏众多,安置起来确实是个棘手之事。这样吧,将一半俘虏抽出,分散至上百个卫所之内,给其田地,让其垦荒务农,交卫所看管,但不得奴役。”
“剩下一半俘虏,安置在山东、河南、北平之内,分散下来,相应府州县也分摊不了多少,一分院就不要给了,但必要的生活之物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安身之地也当有良田、水渠……”
杨靖、开济表示赞同。
邓愈见这件事议出了个结果,便继续说:“第二件事,便是北伐大事。此番蓟州大捷,表面上是元廷南征,实际上却是北伐的一部分。现如今西路军应该正在草原之上朝着捕鱼儿海进发,北伐事实上已然打响——”
“但想要控制草原,征服草原各部落,彻底消除战争隐患,就必须在草原之上建一系列的卫所城池,在草原之上留下军队,同时派驻官员,对草原之人进行教化、管理,确定礼制与规矩。”
“而这需要将庞大的物资运到草原之上,不仅是筑城物资,还有粮食,火器,也需要大量百姓参与其中。故此,需要以朝廷名义,征召百姓服徭役,支持后续北伐。”
李原名、杨靖、魏观等人连连点头。
元军主力不是被杀就是被俘,明军士气正盛,继续北伐是应该的事,总不能放弃机会,任由敌人喘息恢复吧?
魏观有些忧虑,言道:“征民服徭役,此事臣赞同,只是北伐是否应延迟一个月,一个月,并不影响北伐大局,但对百姓来说却至关重要。眼下四月中旬,下个月,山东、河南、北平等地将陆续迎来夏收。”
夏收关系着一家人几乎一年的口粮,该收麦子时,需要与老天爷抢时间,拼了命地收割,生怕一场夏日暴雨下来,打没了大半收成。况且收割之后,还需要晾晒、碾压、扬场……
接茬还需要种棉花,有些地方可能会播种玉米,还需要浇灌……
这些事就没一样是轻松的,只靠着妇人很难做到,家里没个劳力,日子必然艰难。
兵部尚书温祥卿走出,坚决反对:“虽说一个月并不会让草原各部落得到多少喘息与恢复,无改其实力折损严重的现实,但魏尚书不能仅仅考虑敌人与百姓,还需要考虑前线将士。”
“他们士气如虹,正是需要奋勇直追,一心荡除元廷最后的力量,如今却因后勤不继要被迫留在蓟州镇一个月,不,等夏收结束,百姓服徭役并出关,至少要两个月——”
“这不利军心,更不利大局。陛下,臣以为,当排除万难,号召百姓服徭役,全力支持朝廷北伐,万不可松了这一口气。”
刑部尚书开济表态:“当务之急是北伐,扩大战争成果,趁势迫使元廷各部落归顺,接受朝廷安置与改造,这个时候过于考虑夏收,有些不合适。”
魏观面色凝重,反问:“若是因此战失了民心——”
开济沉声打断:“那就在这平定草原之后,再努力挽回民心!”
“杨尚书,你的意见呢?”
朱元璋询问。
杨靖苦涩不已,户部尚书恐怕是六部尚书里最难的一个。
若支持北伐,大规模征调百姓服徭役,那就可能出现减产。
虽说减产不减税,百姓该缴的还是需要缴,不影响国库,可这毕竟还有个民心的问题。
对百姓好,他们会记一阵子。
对百姓不好,他们会记一辈子。
事后挽回,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可不支持北伐,又是罔顾大局,这么好的局势,抓紧时间进攻,扩大战果是必须要做的事,朝廷一旦拖后腿,后续一旦草原上各部落坚定了决心,或是开始向西逃窜,那遗留的问题又该如何是好?
要知道,元廷本部,多居蒙古中部、东部,而在蒙古西部杭爱山一带,还有一支并不怎么听从元廷本部的瓦剌部落,一旦西逃的元廷部落被瓦剌接收,他日瓦剌便会成为大明新的威胁。
杨靖思量再三,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陛下,臣以为朝廷应该支持北伐,也应该发布公文征召百姓服徭役,支持北伐大业。但具体征调多少百姓,征调何处百姓,当交镇国公决断。”
顾正臣是个有分寸的,他做事朝廷放心。
最主要的是,不管征调多少百姓,顾正臣充当了坏人,朝廷后续挽回民心也好办一点。
朱元璋深深看了看杨靖,这还真是个老狐狸,淡然一笑,旋即威严地下令:“既是如此,太子拟旨吧,徐达为征北大将军,李文忠为征北左副将军,冯胜为征北右副将军,率军北伐,务必肃清蒙古东部、中部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