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齐洛波大菩萨庇佑!从王国伐下神木,烘干处理开始,这艘巨舰雪狼王号,已经修了五年多。其中,距离我亲手设计改成大遮洋船,再亲自主导修建,也已经过了三年。而这批和国大匠抵达后,又修了半年多,解决了许多关窍难题...到了今天,这艘一千六百料的巨舰,可终于是建出了个大概的模样,有把握能在一两年内修建成功了!”
造船所副所长,船匠金善树身形精瘦,站在“雪狼王”号的甲板上,被几名祭司学徒与王国工匠围绕簇拥。他一身神启所的祭袍,戴着黑曜石的祭司项链,已经全然是“湖中王国的形状”。在他身前,五根高大的遮洋船桅杆,刚刚在开阔的船身甲板上竖立。复杂的索具尚未铺设,中式硬帆也还没挂上。至于主甲板和舱口,艏楼与艉楼,舵系的铁件,都只有整体的框架,并没有完全装好。
而在金船匠的脚下,透过没有完全封装好的甲板,依然能够大致数清,16道中式的水密舱壁。在水密隔舱环绕的中央,则是整艘大船的脊梁,由二十丈巨木处理构成的主龙骨,也可以叫做外龙骨。而由主龙骨扩建而出的,则是许多内龙骨与龙骨板纵横交错,一同构成的中式龙骨系,如同支撑起船体的躯干骨骼,正是船体受力的支撑。
若是从技术的来源看,这其实是源自宋代的叠材加固传统,专门为远洋海船所准备的“拼接整龙骨”。只不过,这艘“雪狼王号”所用的美洲硬木豪奢许多,包含有一根无需拼接的主龙骨(外龙骨)。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船体坚固程度,就只需要在主龙骨外围,不断叠加旁龙骨木料,进行加固即可。
“主神庇佑!在我接手前的两年,王国的思路,是要修建一艘巨型桨帆船。这两年的时间,其实也就准备了各种木料、辅料,加工好了主材。然后选好了造船的地址,修出了滑道,准备好了造船的坑位而已。至于其他的修建,全然是在糟蹋这根神木,都是要推倒重来的!”
“而等我接手后,正式按大遮洋船的路子修建。先设计了图,为船体建造放样,试造了四百料的遮洋船作为‘小样舟’,也让本地工匠们练手积累经验。同时,建铁炉与木工棚,锻造工具,处理木料,制六到八万斤(30-40吨)‘灰脂’储备,织帆坯布...如此又是一年!”
“单是为这艘‘雪狼王号’准备的材料,就有两千料以上的木头,六万斤以上的‘灰脂’,也就是嵌缝与涂覆的树脂、石灰。而准备的船帆与索具,各种粗缆、小索、帆布、棉纱,也得有四万斤(20吨)以上!所消耗的铁料、铜料,则是铁四千斤(2吨),铜千斤。最后,就连要用来压舱的压舱石,也得有二十万斤(100吨)往上!...为了造这一艘巨舰,王国所准备的物料,是如此的惊人,恐怕得数万两的银钱?而征发的劳役,消耗的人力,也同样令人咂舌,真正的不惜工本啊!”
“主神大菩萨见着!十八丈长、三丈半宽、两丈高,一千六百料往上的巨舰,都赶得着上国的大福船了。可不就得用这么多的好材料?可实打实上好的材料,加倍备齐了,修船工匠们的手艺,却一直赶不上趟。尤其是巨舰上木骨、铁件的连接,那可都是要到海里受风受浪,吃上巨大劲力的!要是工匠的经验和本事不够,连接支撑的不够紧密,哪怕凑合着下了水,也迟早要在海里散架!”
想到这,船匠金善树面露唏嘘。他沧桑的老脸上,满是过去的艰辛。四百料的遮洋船,每一艘都由他亲自手把手过关,又有现成的模子比对复刻,对技术的要求虽然高,但还是能勉强赶上的。可到了一千六百料的巨舰,船体的复杂程度翻了又翻。这对工匠技术水平进行船体连接的要求,尤其是负责榫卯结构的木匠,还有打制连接件的铁匠,那要求可就太高了!
这种技术经验水平的欠缺,可不是单纯能靠时间磨出来的,必须得有系统传承加上长期经验才行。要不然,就得走“傻大黑粗”的法子,堆更多的材料,并且降低更多的要求,但仍然难的很!在这一批新的和国大匠抵达前,大雪狼号的建造,就卡在这里,卡在造出的各船身部件,进行组装连接上!
“宋式造船法,壳先肋后。造样肋横剖,按船线样杆控型,再用墨斗线定距。然后定龙骨系,外龙骨落槽找平,艏艉柱装配,内龙骨攒接。这里的‘攒接’,是内龙骨和龙骨板一起,用长斜样式来通身攒接。这就得用鱼尾榫,再加贯通穿钉,还加有铁箍和铜箍!等建好了龙骨系,还要有龙骨衬木,填足吃水段...等龙骨系造好,又是外板与龙骨系的连接了!”
“船板木料要提前处理,火燎炭化表皮,加盐水浸泡。而要把船壳外板,与龙骨系连在一起,还是木头榫接与铁钉钉接两个法子。自龙骨两舷起‘企口板’,相向榫舌,板缝嵌粘乎的灰脂,热灌锤实。再用斜钉入肋,肋带板缝越细越好,一样要用灰脂填缝。”
“立肋与横梁要能受大劲,必须一点点火烤弯肋,塑出受劲的形状来。肋脚与船板内面,都要钩钉加木销。甲板梁、帮肋、舷材要依序绑定...这可真是一寸寸的苦活,又吃技术又吃人力,为得就是这大船下水后,哪怕遇到大浪,也不会被拍散架!”
“主神啊!从船壳、龙骨到船肋,一修就是两年,再怎么细致,也不为过!可哪怕这样,我这心里也都没谱啊!直到这一批‘大匠人’抵达,终于有了几十年经验的好手,前后忙了大半年,才算把这底层的连接加固、重整了一遍!这种细致的技术活,要是没有足够的木匠好手,就是把我累死,那也是弄不出来的!至于本地的工匠,离着‘大匠’的水平,还差着远...”
船匠金善树转过头,看向跪伏在甲板上,依然忙着检查的车木贞吉、刻木善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两个和国工匠,一个擅长榫接,一个擅长刻件。再加上木作吉郎、屋筑次郎,四个木匠大师随时听候调遣,一同“伺候”这艘巨舰,又有铁田宗义、铁田铁锤两个铁匠大师锻件配合,才算是把这造巨舰的“大工程”,艰难的推行了下来!
“菩萨慈悲!修这艘巨舰,进行船体连接,才是最难最难的地方!至于船底的水密隔舱,反而没什么难点,只需要堆材料和人力就好!16道水密隔舱,舱壁板都要用处理好的厚实硬木,厚一寸半,与龙骨和外板榫接、钉接,两侧打灰脂。每舱要有堵口的木塞,舱中备好堵漏的物料...”
“船甲板上,艏楼与艉楼,看起来高大,其实对船体的结构影响不大,修起来也不难。舵系的铁件,金属角件,要看铁匠的手艺...嗯,肯定还是宋式重舵,舵柄和舵索双系,艉楼设平衡配重孔...”
“而眼下树立的桅杆,即将安装的索具,则是另一种要琢磨的难题。对王国的水手们来说,宁愿牺牲些性能,也要更容易操纵才行啊!...”
“主神庇佑!只要造出这艘一千六百料的巨舰,那我金善树,也算是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能含笑埋骨在神树之下了!哪怕是在天朝上国,这样大的远洋巨舰,也是能算得上号了!五六千料的宝船,固然是如同大白头高山一样、令人仰望的巅峰。可这一千六百料的海船,不也能算得上是‘巨舰’,能称上一声‘小宝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