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主亲自盯着赵戊将圣旨写好派人送往京城才满意的返回科尔沁。
赵戊后知后觉发现中了大公主的“奸计”,无奈事情已成定局,感叹草原的女人比狼还狡猾。
被美色迷惑的赵戊醒悟之后智商尚且在线。
从自身角度考虑,大公主和贾蓉联姻,他九皇子啥好处都捞不到,反而壮大了老大一派的势力;但从科尔沁和大夏联姻这件事去想,绝对符合大夏的利益。
作为儿子,赵戊当然清楚的知道父皇的雄心壮志,鞑靼人在雍乾朝主动和大夏联姻,史书上将会浓墨重彩的记上一笔皇上的丰功伟绩。
要知道鞑靼人从来都是硬骨头,根本看不上中原汉人,更别说联姻。
即便如今鞑靼没落了,那又如何?前汉匈奴单于臣服的事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后世只会记得雍乾一朝在对外交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而赵戊作为促成联姻的“推手”一定能够在得到皇上的夸赞。
望着大公主仪仗远去的影子,赵戊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塞外的冬天即将到来。
“也未必全是坏事,拥有科尔沁支持的太子和贾蓉,嘿!皇上难免猜忌,时下最重要是稳住阵脚彻底掌控西北局势,来人.....”
虽然在圣旨中写明科尔沁为何要与大夏联姻,但赵戊不准备等京城的明确回复,科尔沁绝对不能出事,否者阿速部统一漠北,大夏北方再无宁日。
即便阿速部统一漠北然后对大夏用兵,大将军的分量会更重,可他学得终究都是圣人学问,不想剑走偏锋,拿大夏的国运去赌。
赵戊很快安排使者前往阿速部告诫阿速大汗不许对科尔沁用兵,然后配合着使者的行动命令周庭、程强、李如海三人带领两万骑兵前出至科尔沁和阿速部交界处驻扎。
不得不说赵戊是矛盾的,想要彻底掌控边军,但却无人可用,周庭、程强和李如海还是贾蓉留下来的人,这些人参加过对土默特的战争,已经是整个西北边军战斗力最强队伍。
赵戊有信心震慑阿速部,本来就不适合打仗的时节,他判断阿速大汗只是想吓吓科尔沁而已,有大夏参与,阿速大汗除非想和大夏开战,否则一定会偃旗息鼓。
......
雍乾十年,大夏总体来说海内承平。
但在内部稳定,外部开疆的盛世下也隐藏着一些不稳定因素。
辽东。
自镇国公被诏命回京担任兵部尚书后,新任辽东总兵原兵部侍郎文崇到任。
大夏自建国后对于东北边疆的管理采取的是“羁縻之策”,设立东北奴儿干都司,通过封授卫所官职,将女真首领纳入官僚体系。
并且给女真各部发放敕书作为朝贡的凭证。
女真部落的首领可以拿着敕书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路线到大夏朝贡。
而大夏则会进行隆重的招待,并进行赏赐。
目的是为安抚女真各部,使之不倒向鞑靼且不对大夏边疆袭扰。
女真在大夏处于渔猎向农耕过渡的阶段,和大夏之间的封贡朝廷只认敕书,因而敕书成为女真各部和大夏之间往来的关键,哪个部落掌握的敕书多,就能从大夏获得更多的资源。
当然敕书不会无限制的发放,到雍乾帝登基时规定,海西女真999道敕书、建州女真500道敕书。
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是直接和大夏接壤的两支女真重要部落。
部落内部之间往往会因为争夺敕书发生战争。
镇国公经略辽东之时对于女真各部之间因敕书发生的战争采取旁观的态度,女真各部之间你来我往的战争对于符合大夏的利益。
有时候各部找镇国公“说理”,也仅仅象征性的“训斥”一番而已。
就这样,在镇国公经略辽东期间,女真虽时不时发生战争但并没有哪一部坐大,保持着平衡。
新任辽东总兵文崇上任之后平衡被打破了。
首先,在镇国公回京到文崇到任的空窗期,女真各部趁着“家长”不在短期内竟发生大大小小50余次争斗,总体上以实力较强的海西女真占据优势。
二来,文崇到任后强命各部停止争斗,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文崇文人出身行事好为人师,总想着恢复镇国公时的局面,于是以辽东总兵的身份命令女真各部归还抢夺的敕书和土地。
“毫不讲理”的干预之下,虽然各部慑于大夏边军的强大依命归还,但“破例”的做法却让利益既得者心生不服。
文崇明白他的命令会让各部不服,可“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并不在意女真蛮族是否会反抗。
当然新官上任三把火,既然现有的女真各部并不臣服他,于是文崇在相对弱小且听话的建州本部挑选了一个扶持对象。
文崇上任辽东总兵是抱着长远打算的,因为历任辽东总兵几乎都要在任上干满十年才会调动。
为了政绩文崇必须在女真扶持一个代言人。
这就是文官和武官的区别,镇国公从来不会想着在女真内部扶持代言人,而是以力压制,不参与内部争斗,只在关键时候出手调停,维持平衡;
文官许是本身孱弱,又因读了些许兵法,总想靠着计谋取胜。
两种选择并无优劣,关键还看人。
被文崇挑中的是一支建州女真名叫赫图阿拉的部落,部落首领觉昌安在文崇到任时是第一个前来表示臣服的女真头子。
文崇有意扶持觉昌安,亲自赐予赫图阿拉部30道敕书,并且在觉昌安回建州时赐给他不少农具和铁器。
觉昌安也是个聪明人,表示愿意认文崇做干爹,文崇欣然答应。
于是在文崇到任之后不久,建州女真赫图阿拉部迅速崛起,竟在短短两个月内部落壮大到原来的四倍,掌控了建州女真180道敕书。
且在文崇的默许和帮助下大有一股统一整个建州女真本部的意思。
建州女真在此时分为完颜部、董鄂部和建州本部。
文崇的公然扶持引来其他两部的怨愤,并没有达到最初想要的结果,反而使得完颜部开始向海西女真靠拢,董鄂部则开始和长白山女真亲近起来。
长白山女真因地缘上靠近朝鲜的缘故,向朝鲜称臣纳贡。
平衡并没有因扶持代言人而恢复,反而向着另外的方向发展,大夏总兵公然插手女真事务的行为引起奴儿干都司管辖下女真各部不满,局势暗流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