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纽约国际医疗峰会正式开幕。
能容纳数千人的主会场座无虚席,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精英、科研人员、药企代表汇聚一堂,气氛庄重而热烈。
陈阳和何永华在赵宏博、李晓雯的陪同下提前抵达会场。
他们的座位被安排在了靠前的位置,旁边就是博格、穆勒、罗伯特等顶尖专家。
一路上,不断有人认出陈阳,主动上前打招呼,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敬佩。
显然,昨晚发生在欢迎酒会上的“传奇事件”已经迅速传开。
“看,那就是陈阳医生!”
“昨晚就是他,用几根银针解决了山本一郎和查理斯的急症?”
“太年轻了!真是难以置信!”
“听说他今天有报告,非常期待!”
听着周围的窃窃私语,何永华倍感自豪,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许多。
陈阳倒是依旧平静,只是微笑着回应众人的注目礼,气度从容。
上午是开幕式的重头戏,几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高级官员做了主旨演讲,探讨全球医疗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陈阳听得非常认真,这些全球最顶尖的视野和思考,对他和京都国际医疗中心未来的发展很有启发。
下午,分会场报告开始。
陈阳和何永华来到了心胸外科和介入治疗的分会场,他们的报告被安排在下午场比较靠后的时间。
会场内同样坐满了人。
陈阳甚至看到了山本一郎和查理斯,两人坐在后排,脸色似乎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尚可。
见到陈阳进来,两人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但还是微微点头示意。
最先上台做报告的是克利夫兰诊所的罗伯特教授,他分享了一种新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长期随访结果,数据详实,引起了广泛关注。
接着是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的穆勒教授,报告了关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心室辅助装置(VAd)植入的最新经验。
每一位报告者的内容都代表着该领域的世界前沿水平。
下午四点,终于到了何永华。
主持人介绍道:“接下来,有请来自华夏京都国际医疗中心、京都协和医院的何永华教授,为我们带来一场非常特别报告——《中西医结合模式下复杂心脏瓣膜病合并严重mAc钙化病变的外科处理及术中紧急情况应对》。”
会场内响起掌声,但明显能感觉到,许多人的目光中都带着审视和好奇。
毕竟这次会议开始之前,陈阳和京都医疗中心就闹出了不少新闻。
何永华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台下镇定自若的陈阳,定了定神,走上了讲台。
他按照和陈阳事先商定好的思路,开始报告。
巨大的屏幕上,首先播放了经过精心剪辑的手术视频片段。当画面中出现心脏上那如同岩石般坚硬的巨大钙化斑块时,会场内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上帝,这钙化程度……”
“这怎么可能完成换瓣?”
“太惊人了!”
何永华沉稳地讲解着手术步骤:如何精心游离、如何精准“雕刻”、如何应对随时可能破裂的风险……每一步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展现出了极高超的外科技巧和心理素质。
台下,即便是山本一郎这样的顶尖心外专家,面色也变得无比凝重。他自问,如果是自己主刀,面对如此糟糕的情况,成功率恐怕也不足三成。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
视频播放到患者突然出现顽固性室颤,除颤无效,血压骤降,生命垂危的刹那,会场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这时,视频中出现了陈阳果断上前,取出银针,刺入患者内关穴并行强刺激的画面!
然后,奇迹发生了!
心电监护仪上那令人绝望的室颤波形,竟然真的逐渐转变为窦性心律!血压也随之回升!
“oh, my God!”
“It’s unbelievable!(这难以置信!)”
“he really did it!(他真的做到了!)”
会场瞬间沸腾了!惊呼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尽管许多人已经听说了这个传奇故事,但亲眼看到手术录像的震撼力是完全不同的!
何永华适时暂停了视频,开始阐释:“各位,这就是我们在术中应用的针刺急救技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治疗心系疾病的要穴。现代研究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自主神经平衡、改善心肌电稳定性有关……”
他引用了旬佳宏帮忙整理的中医理论附录,并展示了一些初步的动物实验数据和文献支持,虽然不够完善,但逻辑清晰,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我们认为,在极端危重的情况下,中西医的结合或许能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提供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具。这项技术还需要更多严谨的研究来验证其机制和优化方案,但其展现出的临床潜力不容忽视。”
报告的最后,何永华展示了张铁柱术后逐步康复的照片和数据,包括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等,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证明了治疗的最终成功。
当何永华结束报告,说出“谢谢”时,会场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持续时间极长的掌声!
会场的特邀贵宾席位,劳伦斯正看着这一幕,劳伦斯的边上站着劳伦斯的保健医生皮尔斯。
皮尔斯是米国华盛顿医院的心脏专家,被劳伦特高薪聘请,作为保健医生,现在负责劳伦斯的病情。
“皮尔斯医生,您怎么看?”劳伦斯问皮尔斯。
“陈医生的水平相当高......”
劳伦斯道:“哪怕在最危急的关头,他依旧很是沉着冷静,我没有在他的眼中看到任何的慌乱,这说明他始终有着信心。”
其他人大多关注的可能是陈阳的技术,但是皮尔斯却看到了陈阳沉着冷静的眼神。
没有足够的信心,哪怕是国际顶尖名医在那样的场景下,都不可能保持冷静,而陈阳却始终冷静,有条不紊。
“希望他能给我带来希望。”劳伦斯低声道。
这位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依旧有着强烈的对生命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