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咻咻咻——————!
砰砰砰!
近百艘大明快舰组成的进攻群,在湄公河中下游不断逡巡,对着每一处早已标记好的可疑位置,干脆利落的进行轰击。
舰载火炮、舰载火箭弹,舰防炮,肆意的开着火,用密集的火炮将任何可能存在的抵抗力量彻底压制、打击、覆盖,直至消灭。
郑和将难以驶入河道的主舰留在外海,带着机动性更强的快舰和冲锋艇,由湄公河下游逆流而上,进入黎氏叛军的腹地。
有了近十年的情报搜索、汇总、聚集,这次行动对于大明来说,更像是一场打靶演武。
只是付出的火炮成本大了点。
不过对于能够一鼓作气消灭这伙存在了十几年、近二十年的黎氏叛军,付出的这点代价又算什么?
“柳将军得手了?很好,接下来就看咱们的了!”
“儿郎们争口气,不许放走一个叛军,别让交趾的兄弟们小瞧了咱们西洋舰队!”
“喏!!!”
“大帅放心,放跑了一个,末将提头来见!”
快舰背后的冲锋艇快速抵岸,两栖作战的战士手持钢枪,眼神灼灼的蹲在防弹舱板后。
随着一阵剧烈的震动,靠岸了。
舱板随着吱扭扭的动静缓缓放下,没等全部落下,无数双战靴踩着舱门钢板迅速跃出。
以百户为单位,战士们并没有丝毫初登陆的慌乱,而是军纪严明、有条不紊的按照既定任务和编组,向着各自的目标奔去。
哒哒哒哒哒...
河岸数百米外的密林传出密集的枪声,早有准备的战士迅速翻滚寻找掩体。
仅仅十数息过后,几门迫击炮被迅速架好。
简单操作炮身上的瞄具进行校准过后,炮手点头示意。
身后的置弹兵双手放于炮口,随着一声令下,松手、侧身、捂耳,一气呵成。
砰!
嗵!
方才还在嘶吼的机枪阵地迅速哑火,机枪的枪口歪在了一边。
步兵越过炮手,小心戒备着继续前推,看到掩体后只剩一片狼藉后,挥手示意安全。
这样的场面在湄公河整个沿岸不断上演,一处又一处的防御阵地迅速被拔除。
黎氏叛军在不断被分割包围下,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顽固不灵、负隅顽抗的家伙,果断击毙。
与此同时,在彻底清剿上游黎振英残部后,柳升五千的摩托化步兵迅速沿河南下,和郑部配合继续围剿。
一个月后。
“好!郑和和柳升这仗打得好,解气,打的实在解气!打出了我大明的威风,首战告捷!”
如今虽然挝、缅、暹仍有部分残兵逃窜,但相较于之前打大规模转移,这群人连溃兵都算不上,最多算土匪。
苏谨将塘报搁在一边,往茶杯里丢了几颗黑枸杞,就着温蕴的茶香慢慢抿了一口:
“如今交趾战事既定,该考虑一下挝、缅、暹的后续治理了。”
“嗯”,朱棣走到苏谨身边,一把夺过他的茶杯,将里面的茶叶和黑枸杞一口吞了个干净,咂嘛着嘴咽了下去:
“你这才多大,就喝这玩意?”
苏谨呵呵冷笑:“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让太医院给你开了方子,我这还有几个壮阳的秘方,你要不要试试?”
“滚蛋,朕龙精虎猛,用得上那玩意?”
斜睨苏谨一眼:“我问你那几国接下来怎么治理,你少转移话题。”
“嘁”,苏谨懒得理他,正准备开口,却又被朱棣打断:
“你那方子一会给我抄下来,我让太医院研究研究,别瞎开药吃错了。”
苏谨一脸老子信了你的邪的表情,终究是没有拆穿他:
“先驻兵吧。”
朱棣嘿嘿一笑:“我也是这么想的,如今交趾虽然安定,但那几个藩国抵御力量不够,很容易为人所趁,给滇桂边境造成隐患。”
“让国子监出几个先生,选几个优秀的学生过去交给张玉,帮他治理一下地方。”
苏谨点了点手里的名单:“我选了几个人,你看看合不合适,合适就让他们尽快动身吧,跟最近一批拉军备的火车一起走。”
“你选的人我就不看了,懒得操这心”,朱棣随意摆摆手,显然在他眼里这点事都是屁事。
谨弟回来了,他还要考虑几个五六七八品官员的任命,那要这小子何用?
“成,那我就定了。”
苏谨也没矫情,继续说起正事:“东海舰队不是刚刚和永宁卫合并吗?我准备让江珩带兵去澳岛,就当练兵了。”
“可以。”
朱棣没有意见:“东海舰队刚刚换装,确实需要适应一下新装备,澳岛的海盗不大不小,拿来练兵刚好合适。”
“可东海舰队还要监督对马海峡,你准备拿谁替他们?”
“就北海舰队吧。”
“马俊?”
看着这个略显熟悉,却又稍显陌生的名字,朱棣想了半天才想起是谁。
就是当年那个海军炊事班长。
马俊自己属实也没想到,自己一个炊事班的,咋混成了舰队长,和郑和、江珩曾永胜这些老上司平起平坐了。
“北海舰队刚刚成立,万一遇上什么硬茬子,他能顶得住吗?”
也难怪朱棣怀疑,这马俊是苏谨回来之后力排众议提拔的。
之前虽然也有很多战功,但舰长和舰队长完全是两回事。
“放心,倭岛那边的海事他比其他几人都熟,我既然敢用他,自然信得过他。”
“成。”
朱棣不了解马俊,但信任苏谨。
“既然如此,回头我让礼部准备准备,给他封个骠骑将军的衔,也算师出有名。”
虽然十年没见,但两人的默契一如当年在西域的时候。
安顿完北海舰队,苏谨立即将目光转向西域、漠北和西南。
徐辉祖年纪大了,在西域一扎就是十年。
他也算苏谨蝴蝶翅膀的受益者,本来应该在十年前就过世的他,硬是活到现在,身子骨还算硬朗。
前世徐辉祖一说是病死,一说是被朱棣勒令自裁,已经无从考究。
但苏谨清楚一点,前世徐辉祖并不认可朱棣的靖难,哪怕他称帝以后也绝不愿意为他效力,与他划地绝交。
就算朱棣没有勒令他自裁,郁郁寡欢之下,徐辉祖也很难长寿。
这一世,因为朱允炆害死爷爷的骚操作,反而将徐辉祖推向了朱棣身边。
不仅没有再出现划地绝交的场面,反而成为朱棣的左膀右臂,心腹爱将。
得到乃父徐达亲传的徐辉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明战神。
就连苏谨自己也清楚,如果自己没有仓库,在双方实力对等的情况下,徐辉祖打自己就像打儿子...
自己的情况自己了解,苏谨也从不认为自己有了系统就天下无敌。
古人只是见识少,不是脑子不好。
尤其像徐辉祖这种战场上的人尖子,更不是自己能比的。
别说是徐辉祖,跟朱棣比自己也差得远。
所以在正面战场上,他所能做的是帮朱棣查漏补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当然,去玩什么刚愎自用。
那个刚愎自用的刚烈男,后来可不是在煤山上吊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