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顺利登基之后,对待之前妄图拥立赵元佐的人也没有太过追究。
除了王继恩被贬到均州(湖北丹江口市)死在了那里。
其他人都是不痛不痒的贬了官,甚至还有人在之后还连升数级。”
朱见深微微摇头:“宋真宗还真是好脾气啊。”
如果是换成他,这些人就算不都砍头也得从此不再重用了。
任小天继续说道:“经历了这些波折之后,赵恒总算是顺利登基了。
登基之初,他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在东宫旧臣李沆、李至、夏侯峤、杨砺和王继英等人的辅佐之下,大宋维持稳定的发展。
赵恒本人也是十分的勤勉,经常因为政事忙碌到深夜。
也没有出现什么沉湎于酒色的迹象。
因为当时他的年号是咸平,所以这段治世也叫咸平之治。
虽然不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那么响亮,但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光景。”
赵恒脸色一喜。
没想到自己也有跟汉文帝、唐太宗相提并论的一天。
“当然了,有好的一面也就会有坏的一面。
其实也不能说是坏吧,主要还是来自于外部的危机。
由于宋太宗雍熙北伐遭遇惨败,大宋的精锐部队折损殆尽。
于是从那之后宋对辽由之前的主动进攻转变为了被动防御的趋势。
再由于辽景宗耶律贤和他的皇后萧绰多年的经营,辽国也是逆转了颓势。
在赵恒登基之后,也曾几次派人去辽国表达善意。
却遭到了辽国的冷淡对待。
原因无他,当时辽国兵强马壮,早就开始酝酿新一轮的对宋攻势。
果然在咸平二年,辽圣宗下诏正式伐宋。
在保州遭遇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杨延昭(杨六郎)的誓死抵抗。
久攻不下的辽国选择绕开保州,兵分两路侵扰大宋其他州郡。
由于前方战事不利,王继英、柳开等人劝说赵恒御驾亲征。
最终赵恒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留李沆留守东京,他自己则是带兵御驾亲征。”
刘询听到这儿不禁捏了一把汗。
他可是知道大明战神朱祁镇的“光荣事迹”的。
在他看来赵恒这个不通军事的人选择御驾亲征,多半结果不会太好。
任小天则是继续说道:“虽然说是御驾亲征,但实际上赵恒并没有亲自上战场。
好在前线将士听说连皇帝都跑出来打仗了,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虽然面对辽国仍旧处于劣势的一方,但仗也不是不能打。
双方可谓是各有胜负。
本来这次萧绰也只是为了战略性的试探,并非和宋朝决战。
最后辽国选择撤军回国。
在大臣的鼓吹之下,这次御驾亲征被粉饰成了对辽国的大胜。
赵恒虽然十分高兴,但也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战后他让人详加调查,果然发现许多谎报军功的事情。
更有甚者把大败说成了大胜。
赵恒对此十分的震怒,因此处置了一批人。
虽然这次战争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
但也因此展现出了赵恒对辽国不示弱的态度。
和他相比,大宋许多不敢抵抗的皇帝就相形见绌了。”
刘询不禁点头。
打不打得过是一回事。
敢不敢打又是另一回事了。
要是连打都不敢打,那还不如趁早投降算逑。
“经历了第一次战争后赵恒深知辽国绝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厉兵秣马、整顿军务、加固城防以备再战。
果然次年辽国再次大举入侵定州的威虏军。
但因为连日大雨,辽军的皮质弓弦泡水不能使用。
宋朝将军张斌果断出击,杀了辽军一个措手不及。
最终斩首辽军两万余人,获得了一场大胜。
辽国自然不甘心失败,一年后再次卷土重来。
这次他们攻打的是定州境内另一处边境重镇望都。
定州威虏军主帅王超麾下包括镇州、定州和高阳关三路大军。
面对辽军急攻望都,王超连忙召镇州部署桑赞、高阳关部署周莹率本部人马赶到望都支援。
但是周莹这个人仗着自己是宋太宗的潜邸旧臣,拒不执行王超的军令。
王超无奈之下只能和桑赞合兵一处共同对抗辽军。
然而他们总共只有六七万人,人数上处于巨大的劣势,根本无法和十数万的辽军抗衡。
苦战过后王超不得已只能下令撤军。
然而他的副手王继忠立功心切,结果脱离了大部队。
最终落了个兵败被俘的下场。
这次望都大战以宋朝战败落幕。”
刘询听的大为光火:“这个驴日的周莹!
谁给他的胆子敢违抗军令?!
朕要是王超,非得砍了他的狗头不可!”
虽然加上高阳关这一路大军也未必就能胜过辽军。
但是大敌当前,周莹拒不执行将令已经足够他死上一百次了。
任小天耸耸肩:“实际上周莹并没有被砍头。
虽然事后赵恒严厉斥责了他一番,并且贬了他的官。
但是没几年的功夫周莹又去其他地方做了地方主官,直到他病逝。”
刘询气的哼哼的:“怎么着?宋朝就找不着一个能打仗的人了吗?
周莹这种货居然还能再用?
真真是气煞朕也!”
任小天叹了口气说道:“说到底还是宋朝重文抑武的原因。
周莹当时找的理由也很正当。
你王超虽然是三军主帅不假,但是调动高阳关大军需要枢密使同意才行。
这个周莹在来高阳关之前又是枢密院下辖的南院宣徽使,享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王超官职虽高,但也命令不动周莹。
说白了就是战前赵恒临时把他从枢密院调到了高阳关。
其实就是宋朝文官节制武官的惯例而已。
这种情况下周莹哪里能看得起王超这个武夫?”
赵匡胤脸色阴沉似水。
军情紧急,哪里还来得及请示什么枢密院?
等你请示完了,黄花菜都凉了。
更别说这只是周莹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归根到底还是文官看不起武官罢了。
赵恒也很无奈。
宋朝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周莹虽然违抗军令,但也算出师有名。
他就算再讨厌周莹,也属实是拿他没辙。
更何况周莹这个人在朝堂中关系盘根错节。
就算自己贬了他的官,最后也不得不捏着鼻子重新启用他。
不然得话,那些个文官大臣喷也能喷死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