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祥十四年秋,田唐开国皇帝田秀驾崩。
按照周礼,皇帝驾崩要举行国丧,全国都要替皇帝守孝,各诸侯王也要回京,为皇帝守灵。
然而,皇太后郭瑗之却另有顾虑,如今局势动荡不安,藩王们握重兵各怀心思。
若是让他们齐聚洛阳,难保不会有人生乱,威胁到田彻的皇位。
权衡再三,郭瑗之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让各诸侯王回京给田秀送葬。
当然,郭瑗之肯定不敢由自己拟诏,他让皇帝田彻下诏,公布这个消息。
田彻本来觉得母亲这么做有所不妥,可又不敢违拗母亲,只得同意。
皇帝的诏书下达以后这一消息如同一个重磅炸弹,在朝廷上掀起轩然大波。
李斯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就入宫劝说皇帝,田彻无奈只好把事情说出。
听说这个主意是郭瑗之出的,李斯气恼不已。
郭太后做的也太过分了,居然教唆陛下下这种诏书!
她是真不怕弄得天下大乱。
李斯来到嘉德殿,劝说郭瑗之,希望她收回称命。
郭瑗之面对李斯的劝说是这样说的:
“丞相,孤明白您的意思,不过如今的局势,您应当能看明白,外面那些藩王虎视眈眈,要是让他们进京给皇帝发丧,难保这些人会不会借机生事。”
李斯眉头一皱,郭太后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些藩王能善罢甘休?
“太后,齐王,楚王,晋王他们都是先皇的儿子,您不让他们回来给先皇发丧,恐怕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郭瑗之说:“不是不让他们给皇帝发丧,是有次序,有计划的给皇帝服丧,要分批次,一个一个回到洛阳给皇帝守孝。”
李斯还想再劝,郭瑗之直接让手下人送开。
无奈的李斯只能离去。
出了嘉德殿,李斯忧心忡忡。
皇帝才刚刚驾崩,郭氏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对朝政指手画脚。
自己要不要拿出皇帝的遗诏,除了这个祸害?
李斯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
最终他还是摇了摇头。
郭瑗之不让藩王回京,这事虽然做的不地道,但也的确是为了皇帝考虑。
要是自己因此赐死郭太后,只怕皇帝就算不说什么,心里也会记恨自己。
哎!暂且忍耐了她这次。
李斯离开后,郭瑗之半躺在榻上,心里气恼不已。
他李斯居然敢来说教自己。
他怎么敢?
如今自己可是皇太后,皇帝的生母。
汉朝的吕太后大权独揽,谁敢说三道四?
“该死的李斯!”郭瑗之忍不住骂了一声。
子佩听到了以后,就在一旁说:“皇太后,既然您这么恼恨李斯,何不借陛下之手除了此獠?”
郭瑗之摇了摇头。
她知道李斯手上还有一封能将自己置于死地的遗诏。
若是自己对他出手,李斯被逼急了,肯定会拿那封遗诏出来,到时死的只能她。
郭瑗之说道:“想除掉李斯,还得细细筹谋。”
……
群臣经过商议之后为田秀上庙号太祖,谥号高。
按照皇帝生前的遗愿,田秀要和赵媛同葬于帝陵。
郭瑗之却不愿意。
她说:“赵媛那个女人帮助废太子谋反,凭什么跟陛下合葬?”
显然,郭瑗之还在为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被赵媛压着耿耿于怀。
以前她没机会报复赵媛,如今有了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郭瑗之下令把赵媛的灵柩从帝陵移出来,挪到旁边的妃陵。
群臣都觉得此举不妥。
但并没有人为此出头。
赵媛都已经死了,没人愿意为一个死人去得罪皇太后。
按照礼制,天子驾崩了要停灵一年。
田秀临死前虽然留下了遗诏,让天下臣民只为他服丧一日即可。
不过老百姓不用再给皇帝服丧,其他人还是要的。
各地手握重兵的将军、郡守、司马都接到了诏谕,回到洛阳,给皇帝服丧。
所有人都能为皇帝服丧,唯独那些藩王没有得到朝廷的诏令。
这一下子,所有的藩王都炸了。
尤其是汉中王田承业。
他本来就对田彻继承皇位耿耿于怀,此次新皇帝居然不准他们这些哥哥回京给皇帝送达,在田承业看来,这简直就是一种挑衅。
汉中王府。
身着素服的田承业怒不可遏,他把书房里能砸的东西统统砸了一遍。
“田彻母子,简直欺人太甚!不让我回去给父皇送最后一程,他到底是何居心?我看分明是他心虚,定是他篡夺了皇位,怕我们这些人发现真相,所以不让我们回去。”
听到自家大王这一番话,书房里的婢女们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这可是诽谤皇帝呀!
一旁的王绾也是赶紧劝道:“大王,慎言啊!这话要是让朝廷知道,天子肯定要下诏书斥责。”
“天子?”田承业冷哼了一声坐到书桌前,觉得你的距离书桌太远,又往前拉了拉,说:“父皇生前明明要立我为皇太子,结果突然立了田彻,这本来就有鬼,现在他又不让我们回去送葬,他要不是篡了位,何故如此心虚?”
王绾皱着眉头,压低声音说道:“大王,如今朝廷局势未明,我们不可轻举妄动。且太后并没有不让藩王们去吊唁皇帝,只是不让藩王们一同进京,此举虽说不妥,但也算不得什么大错。”
田承业听后,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但很快又恢复了愤怒,“哼,寡人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
说罢,田承业一拳砸在了桌子上。
然后,田承业就开始动笔,写起了信。
王绾就问:“大王您这是写信给谁?”
田承业说道:“田彻背逆礼法,不让我们这些藩王给父皇吊孝,寡人要写信给晋王,楚王他们,一起发兵向朝廷问罪!”
王绾被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自家王爷居然要反。
“大王,您这是要造反?”
田承业看着王绾说:“这么多年了,咱们厉兵秣马是为了什么?寡人麾下的几十万大军,难道是吃干饭的?”
王绾赶紧劝道:“大王不可啊!枪打出头鸟,我们一旦起兵,朝廷一定会发大军来弹压,禁卫军、神策军都是百战之师,仅凭我汉中一国之力,是敌不过朝廷的。”
田承业说道:“所以寡人才要写信给晋王他们,和他们合起来一起干。”
晋阳城,晋王田玉的治所。
田玉正在校场上看麾下的士兵操练,晋国位于朝廷的北方,他们要抵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因此晋国的兵马一直很雄壮。
李左车还被田秀送到了晋国,帮助晋王操练军队。
在李左车的操练下,晋国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军。
田玉看着校场上的士卒,说:“李将军,寡人麾下的这些士卒,战斗力如何?”
李左车说:“大王的士卒久经战阵,又经过陈的编练,其战斗力已经完全能比肩禁卫军、神策军这样的野战军。”
田玉听了以后很高兴,可神情又忽然变得黯淡下来。
李左车道:“大王您这是怎么了?”
田玉指着校场上的军队,说:“哎,寡人的士卒虽然精锐,可太少了,一共也就只有五万。”
李左车微微一笑,望着远处那些正在奋力训练的士卒,说道:
“大王兵不在多而在精,这五万铁甲锐士要是用好了,能敌五十万大军!”
田玉听了这话以后很高兴。
如今父皇驾崩,朝廷那边对他们这些藩王的态度又不明确,自己有了这些精兵,不能说对抗朝廷,总算是有了自保之力。
这个时候,一个斥候来报告知了田玉朝廷不准他们回洛阳给皇帝送葬的消息。
田玉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并未立即发作,而是若无其事的又和李左车说了一番话,然后才回到自己的王府。
书房内,几个谋士们已经等候多时。
看到自家大王进来,所有人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行礼。
田玉将手上的马鞭重重的甩到桌上,冷哼一声说:
“田彻母子做的实在太过分了!他们不准我们这些藩王回去送父皇最后一程,这不仅是违反了礼法,也是对我们这些人的不信任。”
一个圆脸络腮胡的模式,听了以后上前一步,说:
“大王言之有理,朝廷不让各位藩王回洛阳给皇帝送葬,分明是担心各地诸侯会趁着给皇帝送葬的机会掀起叛乱,新帝才刚刚登基就如此忌惮我们,大王要早做准备!”
新皇帝一上来就表达了对这些藩王的不信任,以后他们的日子可想而知。
田玉点了点头,坐到椅子上拿起桌上的毛笔沾了些墨水准备写信。
那圆脸络腮胡的谋士问:“大王这是?”
田玉说道:“寡人准备联络一下汉中王、齐王、楚王他们,做好应变的准备。”
就在田玉准备写信时,王府外一阵喧闹,原来是汉中王田承业的信使到了。信使呈上田承业的信,田玉展开一看,竟是邀他一同发兵向朝廷问罪。
田玉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圆脸络腮胡谋士忙道:“大王,汉中王此举虽冒险,但也是个机会,若是汉中王起兵,朝廷一定会把注意力都转向西面,而我们就可以伺机而动。”
田玉心中一动。
这话说的倒是不错。
晋国虽然说兵强马壮,但距离朝廷太近了!
朝廷的三大野战军,有两个就驻扎在晋国旁边。
他们要是起兵,朝廷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他。
但要是能先让二哥起兵,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朝廷一定会把主力都派到西面对付二哥。
到时候自己再伺机而动,找机会攻下洛阳。
洛阳。
郭瑗之在皇帝驾崩以后,就加紧收买各野战军将领的支持。
蒙恬、杨端和、章邯都表示愿意服从朝廷的调遣。
得到了朝中三位十全大将军的支持,郭瑗之的信心暴增。
十二月,田秀驾崩将近三个月,郭瑗之才开始给各地的藩王下诏,要他们按次序回京祭奠皇帝。
郭瑗之已经打好了算盘,等这些藩王回来,就把他们一个一个扣下,收回他们的封国!
可各藩王都不傻,要这么傻不愣登的回去,十有八九有去无回。
结果就是朝廷的诏书下到各诸侯国,硬是没有一个藩王进京。
这下郭瑗之气炸了。
不要他们回来的时候,他们个个哭着喊着要回来,现在要他们回来了他们反而不来了。
郭瑗之叫来皇帝田彻。
“皇帝,这些个藩王,不知道好歹,居然敢抗拒朝廷诏令。”
田彻听了以后就说:“但母后的意思是?”
郭瑗之嘴里吐出两个字:“削藩!”
田彻一听削藩心里一沉。
削藩这事儿,李相已经和他说过多次了,这件事情急不得,要慢慢来。
于是,田彻就说:“母后,削藩不能太急,李相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他的话还没说完,郭瑗之就打断了他:“李相李相!皇帝,你搞清楚,你才是皇帝,他李斯不过是你的臣子,你整天张口闭口李相如何,难道你自己就没点主见?”
天下的孩子只要是孝子就没有不怕母亲的,田彻挨了母亲的训斥,低着头不敢说话。
郭瑗之顿了一顿,又说:“皇帝啊!阿母也是为了你好,这些藩王现在就已经不听朝廷的诏令了,以后更不会听。
既然如此,那不如先下手为强,收拾了他们,也是为朝廷除去了一个祸患。”
田彻不敢再反对母亲,只能诺诺的说:“儿臣全听母亲的吩咐就是。”
郭瑗之看到儿子这个样子,很高兴。
听母亲话的儿子才是好孩子。
现在就让李斯,也让朝廷上的一些官员看看,自己的手腕。
郭瑗之展开地图,在图上寻了一圈。
晋王,楚王,汉中王他们的家眷都不在洛阳,只有齐王。
齐王的生母淑妃还在洛阳。
这齐王是出了名的孝顺孩子,只要自己拿他的母亲做做文章,相信很容易就能对付田恒。
郭瑗之找到淑妃,命她给自己儿子写一封信,叫齐王回来看她。
淑妃政治情商虽然不高,但并不傻。
她明白郭瑗之这是想利用自己对田恒下手。
所以玉漱公主说什么也不肯答应。
郭瑗之很恼火让人把淑妃关进了大牢。
她又亲自写了一封信给田恒,告诉他,因为他不服从朝廷的诏令,连累了他的母亲,如今他的母亲正在牢里受苦,要他识相的就赶紧回到洛阳谢罪。
那么田恒看完信之后是什么反应?
其他藩王又都会做什么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