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盛怒之下,居然想亲自去平叛。
结果被李斯和郭瑗之给死死拉住了。
开什么玩笑,皇帝都特么七十了!
还以为自己是小年轻啊!
七十岁的老人穿上铠甲出去和叛军打仗,估计还没看到人就先把自己累死了。
李斯拱手说道:“陛下息怒,未央宫的禁卫有限,只凭这点兵力恐怕拦不住太子。”
郭瑗之也劝田秀,要他从长计议。
田秀这才冷静下来。
未央宫外不过只有一百禁卫守护。
郭瑗之本来安排了二百个内卫,田秀不放心这些人,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导致现在未央宫的守卫力量空前薄弱。
虽然还不清楚太子手上有多少人,但他竟然敢攻打未央宫,肯定就是有充足把握的。
带着这一百禁卫去平叛,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太子反了,你们说说,朕该怎么办?”
事到如今,田秀也不可能再召群臣来商议,只能向李斯和郭瑗之问策。
两人相视一眼以后,一同劝说田秀逃跑。
原本李斯还以为,按照皇帝那个执拗的性格,肯定是宁死都不会离开未央宫的。
可是他没有想到,田秀竟然一口答应了。
这倒让李斯挺意外。
郭瑗之也没想到,皇帝会如此轻易的答应逃跑。
田秀说道:“朕还没蠢到留在这儿等死,禁军就驻扎在城外,等禁军一到,朕用刀剑和太子说话!!!”
皇帝攥紧了拳头,一副我赢定了的样子。
郭瑗之脸色不太好,心事重重的。
田秀看向她,问:“瑗之,你好像对朕有点没底?”
郭瑗之摇摇头,说:“妾只是觉得太子敢起兵,肯定是有后手的。”
此时田秀还不知道赵媛安排的后手,听了这话以后冷笑不止,说:
“难不成太子有通天的本事,能让禁卫部队跟着他造反?就算禁卫真的反了,朕还有羽林卫,等章邯的羽林卫一到,太子必被朕所擒。”
李斯和郭瑗之听了以后都没说话。
禁卫部队要真被太子策反,皇帝就没机会翻盘了。
羽林卫驻扎在巩邑,巩邑距离洛阳一百五十里,章邯就算现在接到消息,也得两天时间才能赶回。
两天时间,太子早把洛阳稳定住了。
但现在多说也没用了,逃命要紧。
田秀带着李斯、郭瑗之、王奉还有二十个护卫悄悄离开未央宫,从南边的朱雀门出了皇宫。
临走前,田秀还不忘带走了玉玺。
虽然他是皇帝,不用玉玺也能号令天下,但这玩意要是落到太子手里,确实也是麻烦,干脆还是带走为好。
洛阳宫城有四门,分别是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和玄武门。
未央宫正对玄武门,平常官员上朝也是从玄武门过来,太子他们要围攻未央宫,必定也是从玄武门来。
所以这种时候要是从玄武门出去,铁定会撞到太子手里,只能从朱雀门离开才是最稳妥的。
皇帝上了年纪身体不好,全程都是被两个侍卫抬着。
众人跑得很快,生怕太子他们会追上来。
田秀躺在担架上,苦笑不已。
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狼狈的时刻。
即便当年在战场上被对手追击,他也不曾这般狼狈。
再说太子。
太子很快就令人杀到了玄武门。
玄武门直通未央宫,这里一直有重兵守护。
不过说是重兵守护,实际上也就只有一百来人。
为啥玄武门只有这点守军?
田唐从立国以来,洛阳附近就没有什么战事,既然都无仗可打这玄武门自然也不用驻重兵,有百余人完全足够。
驻守玄武门的最高长官被称为司马。
玄武门的司马叫任均。
任均早年是追随过李牧的。
他对皇帝也是忠心耿耿。
太子令人杀到玄武门外之后,任均立刻就关闭了玄武门,不让太子他们进入。
这玄武门的守军虽说是不多,但这地方还真不好打。
洛阳宫的宫墙都修的很高大,平均都有两丈,玄武门更是被经过特别改造的,光是那两扇宫门就厚达半尺。
而且玄武门的两扇大门全都是铁制的!
太子他们要是想强攻,其难度可想而知。
“李将军,这玄武门怕是不好打呀!”
太子看着面前高大坚固的玄武门心里发怵。
李果自信的笑道:“殿下不必担忧,这玄武门的守将叫任均,他是家父的老部下,臣和他也有些交情,臣觉得,应该可以劝降他。”
太子一听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欣然应允。
李果来到玄武门下,对着上面高喊:“任均将军,请你打开宫门放太子入宫!”
任均探出一个脑袋,看向宫墙下,见来人是李果,就问:
“李将军,太子带这么多人进宫想干什么?”
李果自然是扯出了清君侧的旗号。
原以为任均就该打开宫门了。
谁知道任均却说:
“什么清君侧?没有皇帝的诏令,今日谁也别想进入玄武门!”
李果没想到,任均这厮居然如此不给他面子。
在下面叫骂了一番。
李果回到太子身边,无奈的说:“臣无能,这任均硬的很,说什么也不愿打开玄武门。”
太子听了之后居然不恼,反而夸赞任均尽忠职守。
李果听得脸皮一抽。
拜托太子,我们是在造反哎!
这他妈是灭族的事情,你还有闲心思夸赞任均忠于职守?
我们今天要进不了玄武门,都他妈得埋在这。
李果说道:“太子,别犹豫了直接让人攻城吧。”
太子也知道他们不能在这耽误,就准备下令进攻。
萧桓却冷不丁的出现在了太子身后。
“萧大人?”
太子有点惊讶。
萧桓不应该负责稳定城中局势。怎么来这儿了?
“太子,臣知您必经玄武门入城,所以特意赶来相助。”
一听萧桓说是来帮忙的。
齐杰很高兴。
皇后在洛阳安插了这么多人。
任均不会也是他们的人吧?
萧桓摇摇头:“任均不是我们的人,他的副将俞渉才是。”
太子马上明白了萧桓的意思:“你是准备用俞渉为我们开门?”
萧桓点头:“正是。”
随后萧桓来到玄武门下。
上面的守军见了,立马就把弓箭瞄准了他。
萧桓被这么多弓箭对着也不害怕,他对城门上吼了一声:
“阿母养了我们这么久,就是为了今日!”
任均听得一头雾水。
这小子说什么呢?
他还没反应过来,一把刀就从他的身后贯穿。
任均不可思议的转身。
见到是副将俞渉,顿时瞪大了眼睛。
俞渉带着歉意说道:“抱歉了将军,我是皇后的人。”
任均的身体重重的倒下,直到死眼睛都没有闭上。
他做梦也想不到,身边居然会有皇后安排的内鬼!!!
玄武门很快就打开了。
俞渉出来迎接太子。
太子感叹道:“阿母可真了不起,连玄武门的守卫都被他买通了。”
萧桓纠正道:“不是买通,我们本来就都是皇后陛下的人,皇后陛下抚养我们长大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
太子有见过天下哪个儿子需要让母亲花钱来买通吗?”
太子似有所悟,点头说:“这世上最难买的东西就是真情。阿母用真情对待你们,如今你们也回报了阿母。”
李果嘴角又是一抽。
太子,我们是在造反啊,你还有心思发感慨,赶紧去未央宫抓皇帝呀!!
萧桓也觉得现在不是发感慨的时候,他拱手说:“太子,咱们还是先办正事要紧。”
太子回过神来,说道:“对,我们马上去未央宫!”
众人进入玄武门的时候,萧桓还特地问了一下俞渉,皇帝有没有从这出去?
俞渉摇头说没有。
萧桓这才放心。
太子很快就令人杀到了未央宫,结果把里面搜遍了都没找到皇帝。
这下众人有点慌了。
皇帝要是逃走,那可就麻烦了。
不管怎么说,田秀都是皇帝,号召力根本不是太子能比的。
一旦皇帝出了城,天下的勤王之师都会来洛阳勤王,那太子可真的是大势已去了。
萧桓利用自己洛阳令的身份,在城中贴满告示,说是皇帝被郭瑗之挟持了,要所有人提供线索,协助官府营救皇帝。
城里的老百姓听说皇帝被人挟持了,都是一片哗然。
田秀此时已经离开了皇宫,从洛阳西门出了皇宫。
他准备要去禁军大营让博望侯宋颛率军平叛。
李斯长了个心眼,提醒皇帝说:“禁军那边的情势还不明朗,万一宋颛倒戈太子,陛下此去就是自投罗网。”
田秀觉得有理, 就叫来王奉,对他说:
“王奉,给你安排个差事,你带着朕的玉玺进一趟禁军大营,让宋颛率军入城平叛,记住,只让他平叛即可,不要暴露朕在附近。”
皇帝说完,旁边的李斯就从脖子上把一枚小巧玲珑的玉玺取了下来。
这就是田唐的传国玉玺,说起来这玉玺还是李斯亲自刻的呢。
看着李斯递过来的玉玺,王奉迟迟不敢接。
他不傻,皇帝让他带着玉玺去传诏,这是有极大风险的。
禁军万一要是反了,他这就是送羊入虎口。
可皇帝的诏令也不能不听。
王奉只能先接下差事,找皇帝要了两个人进去传诏。
替天子传诏总不能只去一个人未免寒酸了点。
王奉带着两个护卫到了禁军大营外,他眼珠一转,对着两人说:
“你们俩拿着玉玺进去,就说让宋颛率军平叛,我在外面等你们,快去快回。”
两个护卫就没王奉的心眼多。
听了王奉的话,这俩护卫二话不说,立马接过玉玺。
王奉把玉玺给他俩前,还叮嘱了一句:“要是里面有变,千万别把皇帝卖了。”
“唯。”
两个护卫捧着玉玺大步流星的进了禁军大营。
此刻的禁军大营。
一具冰冷的尸体倒在地上。
宋忠正坐在宋颛的位置上。
几分钟前,城中大乱,宋颛欲率军平叛,结果刚进大营就被埋伏在里面的宋忠等人砍死。
杀了宋颛后,宋忠正和其他几人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审荣从外面进来,说:“天子的使者到了。”
宋忠等人听了后很惊讶。
天子的使者?
皇帝这么快就派人来了?
傅仁道:“我们怎么办?要不要?”
傅仁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意思是把天子的使者杀了。
宋忠却摇了摇头。
在大营外杀了天子的使者,就等于告诉禁军他们在谋反。
宋忠想了想:“把他们骗进来,问清楚情况,然后……”
傅仁点了点头。
须臾,天子的两个使者进到了大营里。
宋颛的尸体已经被宋忠等人藏到了外面,地上的血迹也被地毯盖住。
两个使者进来以后,就拿出皇帝的玉玺,宣读了皇帝的诏令。
宋忠看到玉玺,就意识到情况不简单。
玉玺这玩意,皇帝一般都是贴身携带,最不济也有掌玺官帮忙收藏。
可今天皇帝居然让两个侍卫带着玉玺来传诏,这很不正常。
莫非是皇帝就在这附近?
审荣心里同样有这种想法。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宋忠从主位上站起,笑呵呵的说道:“二位天使,远道而来辛苦了,太子造反,臣当率军平叛,这是职责所在,只是不知道城里是个什么情况,陛下又在什么地方要不要末将派几个人去护卫?”
这俩侍卫并没见过宋颛,宋忠就冒充了他的身份,替他接下了皇帝的诏谕。
面对这个假宋颛,两个侍卫也没多想,就把城里的情况说了下,“博望侯有心了,陛下很安全,请您马上出兵吧。”
宋忠看这两个侍卫不想说实话,就示意营帐里其他几个人动手。
傅仁、审荣以及他们麾下的亲卫拔出剑把两个侍卫围在中间。
两个侍卫大惊。
宋忠道:“我不想为难你们两个,告诉我,皇帝在哪?你们两个就可以走了。”
这两个侍卫也是硬气大骂宋忠等人谋逆,然后就拔剑反抗。
可惜他们俩势单力孤很快就被杀死。
两人死后。
傅仁捡起了地上的玉玺,这玉玺上已经沾了些血,可傅仁却不在乎他欣喜若狂的说:“玉玺!玉玺啊!有了这东西太子就能名正言顺的号令天下!”
宋忠冷漠的说:“一块破石头罢了,擒不住皇帝,谁会听这么一块破石头的话?”
傅仁收起了心中的喜悦,抬头看向宋忠:“宋兄,你的意思是?”
宋忠道:“我有预感,皇帝肯定就在附近,立刻把人撒出去,找!肯定能找到他!”
ps:那两个传诏的侍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可他们却到死都不用出卖皇帝,仗义多是屠狗辈,这一句话在此刻被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