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漫路迢迢,万水千山尽辛劳。
取经四人埋头苦行,这日钻入一带林丘,虽是柏翠松青,却是树木森罗、藤攀葛绕,上空枝叶交错形成了一片浓厚的绿荫。
即使正午时分最浓烈的光线,也只能通过枝丫间稀疏的缝隙,才难得漏下一点阳光。
这时节草深路小,林内光照不足,加上山路崎岖,甚是难走。
行者举金箍棒在前引路,带着队伍沿山路转来转去,直绕得人气闷。
牵马跟随的沙僧左右闲望,留意周围情况,忽盯着侧方景观,仔细观察后,连忙撇过头来冲行者叫道:“师兄,不对呀,我们来过这儿!”
行者停步,顺着沙僧所指方向,瞧见一片草叶倒伏,痕迹较新。
骑坐马上闷倦的唐僧听了这话,强打精神,仰头扫视,也指了一处道:“我瞧着也像。你们看,那儿的折枝断藤,不是悟空使棒劈的?”
几处迹象表明,是他们走过无误。
沙僧对此费解,又没有头绪,就胡乱猜测:“莫非又有鬼魅吃了熊心豹胆,在这里抖机灵,布设迷阵戏耍我等?”
带路的行者沉默不应,身子定在那里流露尴尬气息。
末尾挑行李的八戒本来散漫,一遇见此事,他在后面鲜有的开始动脑筋,猛地笑容加深,眼神中闪烁着莫名的兴奋,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
八戒卸了担子,哈哈上前:“沙兄弟,有没有可能是大哥在带我们兜圈子哩!”
“啊~?”沙僧信以为实,头望四周,又慎重问行者,“大哥,可是附近暗藏凶险?”
唐僧闻听此言,丝毫不敢疏忽,立刻从马上滑溜下来,紧张兮兮蜷着身体往沙僧旁边躲。
那八戒笑声加重:“兄弟,有没有一种说法,大哥他是失了方位,认不得东西南北了,才兜起圈子。”
沙僧第一反应是呆子又在胡扯捣乱,但瞥见行者眼皮跳了跳,侧了侧头后,仍是不动不语。
于此,沙和尚还是疑信参半。
却见唐僧醒悟一般,忽然松弛道:“原来悟空你是迷踪失路,唉哟~早说嘛。”
沙僧瞬间惊奇得撑开五官,眉毛高高扬起几乎要飞离额骨,眼睛瞪得浑圆露出大圈眼白,两耳往外招,下颌向底坠。
他忍不住问:“师父,这话是怎么讲?难道大师兄不识途…路盲!?”
问的人是瞠然自失,答的人是谩不经意。
唐长老对三徒弟从容颔首,甚至有点笑颜道:“就这么回事。平时里不打紧,认得东西,只是到了混乱处,便容易出错。
以前仅听他讲过一次,未见详情,今天方知麻烦。”
唐僧解释完,又笑行者:“悟空啊,这种地方确实杂乱了些,以后你脑子淆乱,就跟我们直讲。呵呵,各人有各短,咱们之间又谈不上谁嫌弃谁。”
那行者早恨不得钻进地里,此刻听唐僧的话,当真羞臊不已。
只因他也想不到自己会迷路,感觉直直地在往前走嘛,怎么就绕了个圈?
没道理啊~
自己作为取经引路人,按照脑子里的记忆,甚至极有可能已经成功取经一次,居然会……但回想回想,自己好像着实有此病!!?
行者不寒而栗。
太可怕啦、太丢人了!
正如唐僧所言,“行者”寻常时候,不算方向感差的一类,至少不是原地转个圈,就犯迷糊的类型。
只是到了这环境相似、缺乏参照物的地带,他就容易摸瞎。
今天是他忘了自己这个缺陷,随着性子走,方才绕了圈。
真提起注意,行者其实没这么废。像这林丘虽密,却也不曾时时遮住日月星辰,再不济走几步多做点记号,都不至于陷在这里。
“啊…原是这般。”沙僧得了释疑,笑是笑不出来,又不好摆个脸,怕行者误会自己有怨。
他只好不尴不尬咧开嘴角,“呃…既如此,大哥你权且歇一歇,来帮师父牵马,叫小弟前面开路就是。”
行者难受归难受,也知打个了转的自己,此时推辞不得。
点点头,就过来请唐僧上马。
沙僧也扯出降妖宝杖,准备上前开路,却被唐长老抬手止住。
“徒弟,我这一日其实饥了,先不忙走,可去哪里寻些斋饭我吃?”
这事惯例亦是行者来做,左右都是活儿,他也不推却。
叫唐僧歇着,转头取了钵盂,行者一个纵身跳在半空。
因他的筋斗云非比等闲,对于寻斋,行者久而久之,也有个积习成癖。
管它百里千里,先望有没有人烟。
有人烟处,则多半是那处人家在做饭,上门正好讨口热的。
要是没做好咋办?
那就在门口赖着呗。
就这么不要脸?
都当要饭的了,还要什么脸。
说行者纵云远去,底下歇着的三人里,那猪八戒终是憋不住,仰天捧腹大笑。
“羞人、羞人,这猴子自诩神通广大,一个林子哈哈哈…就叫他俯首帖耳、胡走游飞,找不到首尾。哈哈哈~~”
呆子笑得开怀,叫长老也忍俊不禁。
沙僧只感到荒唐,无一丝笑意,更怕行者没走远,睁睁望着行者去向。
即使确定行者暂时不回,沙僧仍不乏劝戒道:“二哥莫笑,大哥本领岂是你我能估量。你看,这转眼间来去无影,何曾被一个林子拦住。
说多点,倘若大哥用起狠来,把这林子推平也是易如反掌。贬低了他,小心遭殃。”
呆子满不在乎,直言是猴子自己的毛病,怎不容别人说。
唐僧见他有些忘形,批评道:“你这个憨货,别人好言相劝还不听。悟空是个高傲得的,背地里笑笑,还无大碍。
真个惹了悟空,到时候,谁救得了你,谁拦得住他,你又挨得他手里铁棒几下?”
八戒喏喏摇起大耳,言说师父说的是。皆因真到那般光景,须是靠这老和尚救他。
三人安心落意,等着行者回来。
筋斗云果然来去迅速,行者不多时返程,却在降落途中,突被一阵光亮晃眼。
行者下意识寻找起光源,便见林丘南边山上有一座宝塔,西落的日色映着那金顶放亮。
不足为奇,行者不做拖延,径回队伍。
侍候唐僧用完斋,几人再一次动身启程。
唐长老在马上看着前路一直不明,心中起了计较,不由问牵马的行者:“悟空,你在高空飞过,可有看这片林丘长宽,我们今日是否走得出去?”
全当随口聊闲,行者思索一会儿,头也不回,肯定道:“出得去。”
唐僧稍宽心,又问及:“出去了,可有投宿的地方?”
行者愣住,细想一遍刚才所看景观,摇头道:“没有,西边二三十里没有人家,倒是南边不远有座塔,却也没看塔下什么景气。”
那长老猛地兜马,喜道:“南边有塔!?”
“是。”行者自能听出唐僧喜悦,回头看他。
唐僧即口诵佛号,兴致勃发道:“险些我弟子没缘法!徒弟们,还不曾告你们知晓,我离东土前,发愿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
我们快转南方,往那塔下去。塔下必有寺院,院内必有僧家,一来贫僧还愿,二来我们也方便借宿。”
师父发了话,周遭也无人家,三个徒弟自然接受,转道向南。
只行者有一点犹豫:“诶~我可没仔细看。不知那是不是佛塔,更说不好塔下有寺院,你可不要空欢喜一场。”
唐僧闻言,倒是奇怪:“悟空,你在说什么,塔还有不是佛塔的?不过,就算没有寺院,有塔便是一夜容身之处,我佛慈悲定不介意弟子短暂打扰。”
这一下,行者亦面容古怪:“建塔就一定是为你佛教建的,就不能有其他作用?”
“啊!?”唐僧茫然,“塔就是我教用来供奉佛骨舍利、收藏佛像经文的建筑啊,平时也不能住人。
若不信我教,何必建塔,改建其他建筑方便多了。”
行者奇异:“单你一家代代相传,塔也许只是佛塔,但时世发展,岂会不变?普罗大众的劳动成果,怎为你一家所用?像这风水塔、观光塔,乃至军事了望塔,都是人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听得唐僧如同坐雾,那是一点儿也没听懂。
只是感觉很有道理,尤其想到行者会驾云,天南地北随他去,肯定见多识广。
唐僧单纯,只以为是自己眼界狭小,连连点头说受教了。
却是唐长老晦气到了!
此去的塔,不仅当真不是佛塔,还是妖怪所在的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