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大人,就是这样。其他人不愿意干,就把大哥放出来干。不管谁反对,都把他弄过来干这事。”
看到李世民一言不发,张牧赶紧继续说道:
“岳父大人,到时候我是推行新政的钦察大臣,不管谁反对大哥出来干这事,都给弄过来。只要这话一出,大多数人都得知难而退。当然,也不排除愣头青。对于这样的人,我也有办法。到时候我会以钦察大臣的身份把他给推到最前沿,那个地方反对声音大,我就让他去哪。不是我吹牛,没有我虎贲军做后盾,谁去谁死。只要发生流血的事,那就是叛乱,我虎贲军就可以顺理成章平叛。这样一来,反对的人没了,虎贲军也有了平叛的理由,一举两得。”
听到张牧这话,李世民陷入沉思,明显动心。
看到这情况,长孙无垢赶紧放开张牧,将自己的柔软贴着李世民手臂。
“二哥,小牧说的对,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万万不能错过。如果错过这次机会,都不知道承乾什么时候能够出来。”
说到这,长孙无垢哽咽声渐大。
“二哥,臣妾的身子一年不如一年,谁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如果承乾不能出来,臣妾死也不会瞑目。”
看着长孙无垢都已经如此哀求,李世民脸上一直都是犹豫不决表情,张牧突然想到李世民在担心什么。
“岳父大人,都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担心大哥他死性不改,再次造反,是不是?”
“小牧,这里面没有外人,岳父就跟你说句实话,确实如此。以前朕不懂父皇的心痛,可承乾造反后,朕懂了。输了,心痛,赢了还是心痛。那种感觉,不亲身经历,根本体会不到。”
“岳父大人,你担心的,我都想到了。所以我让大哥跟我去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之策。你想啊,推行这个政策,得罪的是谁?是天下所有士族官绅。自古以来造反之人,是不是都和他们搞好关系?比如汉高祖刘邦,他打进咸阳后,是不是立马和城内的士族大夫谈判保护他们的利益?再看看楚霸王项羽,他后来进咸阳,是不是火烧阿放宫,屠杀士族大夫?最后呢?刘邦得了天下。所以,想造反,想造反成功,必须和氏族官绅搞好关系。现在我带着大哥出来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得罪的就是天底下氏族官绅。这帮人都被得罪完了,谁还会支持大哥造反?大哥哪里还有底气造反?”
张牧说完,长孙无垢直接给张牧竖了两个大拇指。
张牧这话可谓是一锤定音,将李世民心中的疑虑推的一干二净。
“好,就如你所说,放承乾出来。不过,为了让承乾听你的,承你人情,朕决定让你去放。正月初六大朝会,朕会认命你为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之策的钦差,并且朕会让你自行挑选人手。而且还会放话,只要是大唐人,不管是谁,都可以启用。到时候你就抓住朕是国君,君无戏言,直接把承乾放出来。当然,为了朝局稳定,朕会反对的。可是最后又碍于下了圣旨,只能妥协,这件事就算成了。”
……………
我尼玛,你这推的是真干净,把一切不确定因素都推到了咱身上。
如果一切顺利,那还好说。可一旦出现纰漏,咱就成了千夫所指。
“陛下,你这不地道吧?”
“小牧,你明白朕的良苦用心的。你和承乾不一样,如果论造反的能力,承乾不如你。”
听到李世民这意味深长的话,张牧稍微一想,立马明白过来。
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之策,确实会得罪天下所有士族官绅。只要李承乾干了这事,就预示着李承乾这辈子也没有造反的可能性。
这件事虽然是李承乾打头阵,可钦差大臣是自己,也预示着自己没有造反的可能性。
可自己手下有虎贲军,名望太大,就算没有天下士族官绅的支持,李世民还是不放心。
所以,现在李世民将这件事全推在自己身上。
看到张牧犹豫,李世民心头一紧。“小牧,只要你不造反,这件事对你没有影响。”
李世民这话的意思张牧也明白,你犹豫什么?难道想造反?
“陛下,说真的。别说造反,就你屁股下面坐的位子,送给我,我都不要。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
张牧这话可谓是说到了李世民心坎里,一直以来世人皆说帝王的舒服,可是谁又能知道帝王的苦?
平民百姓有亲戚朋友,可以拉家常。帝王有亲戚朋友吗?就外面那帮人,看着是来拜年,可他们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是有备而来?谁不是揣着居心叵测而来?
跟他们能说真心话吗?不得怕被他们给算计了?天天不是防着这个,就是防着那个,不累吗?。
得不到不难受,毕竟不曾拥有。得到了守不住才难受,毕竟曾经拥有过。
“小牧,那你在担心什么?”
“陛下,我不是担心什么,说句实在话,我真不在乎那些骂名,毕竟都是为老百姓谋福利,我巴不得冲上去。我就是觉得有点亏,凭什么啊?本来就是替你办事,结果你把自己推的一干二净,一切不确定性因素都推给了我。我冤不冤,就是番茄大哥,都得骂我是大冤种,说不定一气之下还要给我差评,我上哪说理去?”
“去去去,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还亏?朕两个闺女天天跟你大被同眠让你极尽可能的变着花样玩,多舒服?你亏什么?要不然这样,你把你的两个闺女送到朕这来,让朕玩,朕承担这一切。
“那不行,我辛辛苦苦养大的闺女,怎么能让她们遭受你的摧残?”
“汝听,人言否?朕的闺女就不是辛辛苦苦养大的?同时被你摧残,朕心里就舒服?”
看到张牧不吱声,李世民直接往外走。“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仔细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