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表面功夫做的好不遇到事情是很难察觉到对方内心真实想法。
这样的人早点看清楚真面目,早点脱身。
也幸好皇上是真的站在周琛这边的最后给周琛撑了面子。
不至于让周琛真的落到众叛亲离的下场。
但是仅凭这件事儿,他们就能知道周琛之前的处境有多艰难。
恐怕那些小人对周琛是极其不满的,只是碍于皇上的面子,他们不能做什么。
但背后的议论以及诋毁绝对是有的。
这种事儿一开始或许没看明白,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周琛这样聪明的人必然知道自己被那些人针对了。
但是又不能辞官不干。
而且辞官了不就证明他们怕了吗?那可不行。
但是现在好了,现在自己和杨小公子都考上了光。
等周琛手里的种子推广出去之后,周琛要是回到京城的话,他们两人要不了多久也能够回到金城。
到时候好歹他们31个小团体不至于孤立无援。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们两人就可以给周琛撑场子。
不至于要皇上亲自来。
再说了,那些人是嫉妒周琛。
之前或许觉得周琛没有干出多少实事,但是在这里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功劳。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就凭周琛干的这些事情,他们是没有立场在质疑周琛的办事能力了。
再加上推广优秀种子的功劳,这就足以朝廷对周琛重重送到风上了。
周琛或许就是第2个方大人甚至于会做的,比方大人还要好。
那些人对方大人就不敢有任何的微词。
更何况是比方大人还要厉害的周琛呢?
周琛听到裴珠泫的话,也知道裴珠泫是心疼自己。
于是周琛笑着说道:“现在就已经雨过天晴了,我这里爆发了天花,但是我们第一时间把天花控制住了。”
“现在我手里获得了一张治疗天花的方子,这方子比现在用的方子要好,肯定能救下更多的人这不就证明了我的实力吗?那些人就算再想针对我,恐怕也是没有机会了。”
“毕竟遇到天花这种事情我都能做得比他们好,他们哪有这个脸再来质疑我,还有上一次广平王的事情。”
“他们或许会把鼻子都气歪了,他们的运气可没有这样好,遇到一个谋反的王爷,虽然谋反这种事情对百姓对天下来说都不是好事,但是只要揭发出来。”
“对我们来说都是大功一件不是每个人都能运气这么好,遇到谋反的王爷,甚至于在王爷还没有起兵之前就发现了对方的恶行。”
“这可是老天爷送给我们的功劳啊,他们在京城里面积极盈盈,几年下来立的功劳还没有我到这里这段时间立的功劳多。”
和那些人在朝廷上共事这么久,周琛对他们的脾气以及心理都有些了解。
周琛知道,就他这个运气,那些人肯定嫉妒坏了,偏偏他们又舍不得京城的富贵生活,不愿意到地方上去。
而且他们就算到了地方上去也不一定会遇到模仿的王爷啊。
老天爷可不一定会给他们送去这么大的功能。
再说了,就算送去了他们也不一定把握得住啊,对自己来说是功劳,对他们来说或许就是风险。
那段时间,周琛都跑出烈阳县了,就是怕哲在这里可见这事儿功劳大,但风险同样也大。
所以周琛才说,那些人哪怕就是有机会,也是把握不住的。
他们只想要好处,却不愿意承担任何的风险。
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混得出头?
任何时候风险和机遇都是并存的。
想要多大的功劳就要面临多大的危险。
王爷造反这种事情尘埃落定之后,别人或许会羡慕自己走了狗屎运,但是当时遇到的时候谁会不害怕?
那可是皇亲国际。
而且手里还有兵权,他或许造反打不到京城中去,但是对付自己一个小小的官员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就算把自己杀了,谁又会给自己做主呢?
周琛会遇到的问题,他们同样也会遇到。
但是周琛遇到了之后想的却是解决办法,而那些人恐怕只会抱怨了。
他们会抱怨皇帝不够赏识他们,没有慧眼识珠。
会抱怨朝廷不重用他们压根没有发现他们身上的才能。
但是从来不会抱怨自个儿能力不够。
也不会抱怨自个儿遇到机会的时候没有抓住。
只会把一切过错怪罪到别人身上去。
就这样的人,要真是当上了大官,反而是朝廷的灾难。
这样的人只适合庸庸碌碌一辈子当一个小官就已经差不多了。
年轻人嘛,还是要有一些锐气的。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应该想着逃避,反而应该迎难而上。
周琛不用想就知道广平王谋反的事情爆发之后,朝堂上那些官员有多嫉妒自己。
因为他们只看出了这其中的好处,压根没有想过这其中的危险。
他们只会觉得自己上自己也行,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周琛当时在城里面有多害怕。
就害怕广平王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知道他就是新来的县令。
只要在广平王还没有被抓之前,自己的身份一旦暴露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甚至于周琛包括裴珠泫和杨小公子他们谁都跑不掉。
但当时裴珠泫和杨小公子两人也没有想过逃跑的事情,所以他们才能抓住机会混了一份功劳。
才能让朝廷中那些大臣记住他们。
也才能在奏折上写上他们名字。
如果他们逃跑的话,周琛就算再好心也不会把他们的名字加上去的,毕竟他们什么都没有干不是吗?
裴珠泫听到周琛的话,也乐呵呵的说道:“确实周琛你已经用事实打了他们的脸,他们说你没有做过实事,全都是谄媚陛下获得的地位,但现在你和他们一样都从小县令做起,但你就是比大多数限定做的都要好。”
“来了,这里之后就立了两个大功,要不是你及时控制住天花那这一次指定会死更多的人,换做平庸一点的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