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沈氏女、那不知名的第三人,都带有隐凤之命。
回到落榻之处,昭明帝还在想着主持给的批命,他能登上帝位,就是主持一语成谶,主持说的,昭明帝深信不疑。
太子妃他不喜、沈侍女为他厌恶,那有隐凤转真凤的,只有是那第三人。
无论是谁,现如今,她们只是隐凤之命,而小皇后,是真凤之命。
以凤仪威德镇八荒动荡,四海升平,比之自己,才真正恩泽天下苍生。
主持还有千言万语未说,就因为强行拼命折损受,昭明帝猜测,主持以最后寿命做的小皇后批命,就是在提醒他,以全最后缘分。
小皇后稳坐凤位,而他的龙椅,坐的可没那么稳当,皇后永远会是皇后,紫薇星主恐有易主之危。
“官家怎么神思不属,主持功德圆满,找佛祖报道去了,寺里敲醒了丧钟,本宫想为主持上一炷香,官家何不一起。”
主持是有真本事的,在这个没有特殊能量的一阶小世界,主持批命用的是寿命,最后这几道批命,怕是寿命倒欠百年。
“那便一起吧。”
因为主持去世,帝后两人不好在寺中停留,上香之后,就从寺里出来,又去了昭明帝的庄子。
庄子看着模样普通,外面是围墙围着,还有庄丁护卫,进了里面,才发现另有乾坤,庄子里四处都是水泥地面。
昭明帝从沈氏女那得的水泥方子,早就送到庄子里,养着的匠人正在实验,以不同配比做出水泥,看怎样降低成本、提高水泥硬度。
“官家,本宫还在西北之时,听过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西北边塞,只要有条路,就能给百姓带来机遇。”
“朕又何尝不知,等匠人将这水泥方子研究透彻,朕便安排一皇商献上水泥,自愿捐献全部家当,将水泥地面铺满京城。”
官家抄家抄上瘾,朝中大臣不够他发挥,现在看上商贾。
一位商贾,多年经营的积蓄,何其可观,官家要的,是以一家换京城遍地水泥,也不知看上了谁家。
“官家看上的,是哪位皇商?”
“沈氏女近日在接触赵家,赵家以镖局起家,又有赵家银庄,正好壮大昭明银庄,再将镖局联通,为朕所用。”
选上赵家,利用率高达百分之两百,连肉带汤全部喝干骨头,都要嗦了,这赵家也是倒霉,被沈氏女看上。
“既然又是沈氏女,想来这赵家一定又藏着秘密,官家可知?”
“贩卖私盐!”
昭明帝安插在沈氏女周边的探子回禀,沈氏女拿着一个新的制盐方子与赵家联络,说是要借此合作,共利互赢。
赵家着实可恶,敢贩卖私盐,这是昭明帝不能忍的,赵家数代经营,现如今正好一并便宜了昭明帝。
这沈氏女,只要有办法用起来,确实好用,只要将赵家收入囊中,便可解了昭明帝燃眉之急。
筹备的昭明银庄,就从这赵氏银庄上发根,省了昭明帝数年功夫。
一个赵家,让水泥方子有了合理的来路,不让沈氏女怀疑,连吃带拿,赵家的银两,昭明帝要,镖局银庄私盐买卖,昭明帝通通都要。
“本宫知道商人逐利,贩卖私盐这样砍头的买卖他们也敢做,若是异族以重利诱之,怕是临阵倒戈,做了那可耻的卖国贼。”
燕飒茗说这话,立场十足,她出自燕家,最是痛恨那些与异族勾结之人,也被勾起了怒火。
昭明帝思维发散,由点及面,他想到了皇后背后的燕家和贤妃背后的周家
西北异族,多为游牧,每每寒冬将至,就要南下,这是为了生计,可南方南夷,为何屡禁不止,杀之不尽,怕是有些猫腻在其中。
南蛮!周家!
周家如燕家一般,世代守在南边,这守的,究竟是什么。
一旦怀疑的种子扎下,就如野草一般,昭明帝此刻已经对周家有了疑心。
燕家世代驻守西北,可是用的燕家儿郎性命在填,多少年来,燕家都是子嗣艰难,燕家无论男女,只要到了杀敌的年龄,都会上战场。
周家!不对,这里面不对!
昭明帝记得,贤妃家中有几位兄弟,二皇子母族人丁繁茂,周家祖宅,是在京城,而非南方。
“谢得贵,让人去查周家,看周家是否与异族勾结,还有,周家小辈现在都在何处。”
官家走到哪,哪就是血雨腥风,突然说到周家,怕是发现了猫腻,燕飒茗记得,父亲和大哥曾经聊到过周家,言语之中,很是看不起。
“梓潼可知周家?”
“本宫不知,只是同为武将之家,我燕家向来看不起他周家。”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燕家在武将中称第一,靠的是实力,周家可不敢在燕家面前放肆。
这点之上,哪怕周家有了贤妃,又有两位皇子,也不敢与燕家叫嚣。
“这周家,恐怕也不老实,贤妃身下有大皇子和六皇子,后宫之中,独占鳌头,若不是梓潼,这后宫就让这些世家把持了。”
昭明帝从来没有忌惮过女子有孕,凡是有孕嫔妃,他都尽心护了,未与梓潼成婚前,依旧是子嗣不丰。
“本宫职责所在,官家不怪本宫自作主张就好,此事还要多谢官家,没有官家,本宫也做不到。”
哪个皇帝能被皇后安排行房之事,如果官家不配合,燕飒茗再懂的科学备孕,手里的小药丸效果再好,也没有办法。
现在后宫之中,各宫都有孕妇,嫔妃承宠的时间是一点,更重的是燕飒茗手搓的丸子。
一个武侠世界任务得到的催情香和易孕丹方子,正好用在此时。
这两样,既不伤身,又效果极佳,是燕飒茗光明正大瞒着昭明帝的秘方。
每次行房,昭明帝都要用小皇后的熏香,行房之后,还有给承宠嫔妃赐下一碗黑药,这才是重点。
小皇后的秘方,昭明帝没有窥探,只要太医把脉,身体无恙,那就用。
还有,用药得到的皇子皇女,是否又如三皇子那般天残,这次昭明帝已经狠下心了,皇宫之中只有死婴。
“等宫中有孕嫔妃诞下麒麟儿,梓潼再为朕排班列表,多子多福方为正理。”
燕飒茗的昭明帝侍寝排单表,已经停了三旬,太医把脉是没问题,就看生出的皇子皇女。
当晚,帝后两人没有回宫,就在庄子里歇下,第二日昭明帝还特意带小皇后骑马射猎。
“梓潼可为大将军!”
小皇后骑术好,箭术准,只是打猎消遣,也讲究兵法,昭明帝这时才方知燕家在西北又少了一员大将。
“本宫做大将军好,做皇后,也是做的极好的。”
“是啊,梓潼为皇后,乃是天下女子表率!”
若是换成科举为官,梓潼也能在朝堂之中抢的一席之地,昭明帝只庆幸,当时燕家上书时他没有拒绝。
第二日清晨,昭明帝先行离开庄子,他须回皇宫处理政事,小皇后依旧是留在庄子中。
帝过了两日皇宫庄子来回跑的日子,又是一种新鲜感,第五日才带着小皇后回宫。
太子妃那,又闹幺蛾子,她要效仿皇后大婚,七日后回门,也想带着回门礼回去见见孔家长辈,为她拿主意。
小皇后回门,是昭明帝给了小皇后自由出宫之权,与皇后大婚流程无关。
太子妃处处比不上小皇后,太子尚不得自由,他昭明帝也不会无故给出这自由出宫之权。
“父皇恕罪,儿臣来迟了!”
太子妃也是倒霉,两次单独跑来母后凤仪殿,都碰到父皇在此。
父皇不爱与儿媳妇说话,每次见到她,都是让人唤太子前来。
太子妃从大婚第二日,就再没有见过太子,这时还是心中欣喜的,父皇这也是让太子领她回门!
“带太子妃回去,教太子妃规矩!”
昭明帝解决太子妃的办法就是解决太子,像太子妃这样的女子,是讲不通道理的。
只要让她明白,过来惹了小皇后,就是惹了他,就是迁怒太子。
只要太子明白这一点,就会去教太子妃用不上,总能让太子妃知道道理。
第二次被父皇勒令将太子妃带回去交规矩,太子终于是脸黑了,他全然不顾太子妃在后追赶,回了明哲殿,将所有宫人全部叫出来。
等太子妃赶回,就让太监将太子妃身后姑姑和两个贴身婢女绑住。
“大胆贱婢!竟敢在本宫太子妃身边妖言惑众,教唆她不明事理、肆意妄为,此等恶行,实乃目无纲纪、藐视法度!
来人!即刻拿下,无需审讯,就地仗杀!以儆效尤!从今往后,宫中众人都给本宫好生恪守本分,若再让孤发现类似之事,定当严惩不贷!”
太子妃一根筋,太子已经见识过她的厉害,就不与太子妃费口舌,说话听不懂,直接仗杀宫人,太子妃应该看得懂了吧。
“我看谁敢!”
“管她作甚,将太子妃拉到一边,即刻行刑。”
压着太子妃看完,等三人没了气息,太子怒气腾腾去了后宫寻姨母。
再次回来,身后带着两名姑姑,这是听了姨母建议,寻母后要的,两位姑姑专门教人规矩,送到太子妃身边最合适。
“两位姑姑是母后所赐,太子妃不可怠慢,待她们,应当如待母后。”
太子妃多年骄傲,在这几日被尽数打碎,脊椎一节节弯下去,已经失了神智。
从这日起,除了逢五逢十皇子皇女一并过来请安,燕飒茗就没有见过太子妃。
大皇子妃十月怀胎,到了分娩之时,从得到消息,一直到大孙出生,足足过了一天一夜。
大皇子妃为大皇子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大皇子完成父皇要求,当场得了男爵之位,等孩子满月之后,一旬之内,搬到宫外去住。
在宫外安置好了,大皇子就可入朝参政,先太子一步。
朝廷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昭明帝给的只是个男爵,大皇子是心中不舒服,可是特意将他叫到紫宸殿,与他说了,往后皇子出宫,没有爵位。
大皇子这是占了第一个出宫的好处,又是给昭明帝生下第一个皇孙,才有了爵位。
大皇孙满月之后,没过多久,就是大皇女生女,大皇女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被称为二皇孙,同样得了个男爵。
皇子皇女,爵位不同,因为大皇女选的入仕,昭明帝就以皇子要求对待,也是公侯伯子男,大皇女生的孩子也续进了皇孙排位。
“怎么劳烦母后来了!”
“快躺下,本宫过来看看,你生了孩子,身体弱,正要好好补补,坐个双月子吧,本宫特许慎嫔过来陪你两月。”
坐双月子多,耽误时间,那就要晚出宫一月,晚进国子监。
让母妃过来相陪,坐!必须要坐!母后的话,必须要听。
这就是最有用的关心,留下慎嫔和一堆赏赐,燕飒茗离去,还能得到大皇女真心。
大皇女一次选了三位驸马,当时就有大量大臣上奏,这次大皇女所生女儿与大皇子的儿子一同序齿,又有不少守旧大臣给陛下写了奏折。
这事闹得轰轰烈烈,祖宗礼法被反复拿出来说,燕飒茗在大朝会会上配合官家让好几位大臣回家反省,也没遏制住这股风。
因为多件事相加,此事虽然是皇家之中小事,却让世家反应激烈。
大朝会上,也不讨论正经国事,而是就此事来回议论。
这事轰轰烈烈闹了好些日子,一直等到大皇女坐月子出来,带着二皇孙和三位驸马离宫,再次炸了朝廷大臣。
大皇女离经叛道,以女子之身同时嫁三位驸马也就罢了,还妄图进国子监为官。
这件事上,彻底踩到了世家红线,无论如何这一步都不能退,哪怕万岁爷让菜市血流成河,也不能开了这个口子。
万岁爷是不是糊涂了,开科举制,纵使皇后,让女子为官, 哪件不是动了国之根基。
世家之中,已有杀心,真是侵犯他们的利益,哪怕是皇上他们也要拉下来。
这是最危险的部分,昭明帝由着小皇后答应大皇女时,就想到了这一幕。
早在那时,已经做了布置,每场大朝会,小皇后与他配合,总要去掉朝中一些大臣。
除第一次比较起眼,往后都是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间,朝中大臣被昭明帝换了小半。
加上多年积攒的大臣,朝廷之中有大半大臣被昭明帝握在手中。
那些世家的反抗,不过是为昭明帝挪出位置,就像大皇女要入国子监为官这件的大事,压住了皇子皇女子嗣一同序齿这件事。
昭明帝找准时机,让早就成了傀儡的赵家登场,献上水泥这等神奇之物。
水泥方子用的,用的都是些不值钱的材料,搭配之后,半日之内可以干透,刀砍不动斧戳不进。
这水泥方子,用在何处都是千古留名的事,那些世家要的不就是个名。
昭明帝手握朝中大半大臣,又愿意在水泥方子上做出让步,动摇了部分世家,剩下的就不足为虑。
大皇女带着三位驸马进了国子监,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第一间女学。
昭明帝这边,接收了赵家全部家产,将京城之中一条水泥路命名为赵家路,其余只给了一个男爵爵位,将他看中的赵家几人塞进太府寺。
等燕飒茗与昭明帝听到太子妃落水消息,已经是昭明二十八年二月初十。
皇宫之中,四处都是水泥路面,还有木板与石板铺路,京城之中,三环八线已经铺上水泥。
二月初十,正是春寒料峭之时,太子妃此时已经有孕六月,因为怀相不好,太子特意请旨,待太子妃生下孩子后再搬宫。
也不知太子妃是何缘故,特意跑去那偏僻小湖,就为了看初春之时湖中莲花。
太子妃爱莲,这也不是秘密,说出这消息的宫人,也是为了讨赏。
原本那宫人,是要主动请缨,为太子妃摘来莲花一观,不知太子妃为何突然来了兴致,要亲自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