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简陋的讲台上,望着台下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她内心很是复杂。
她知道,所有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这背后是三百个家庭。
就在一瞬间,她感到身上的担子是那么沉重。
无论如何,她都要竭尽全力挽救活这家企业,给三百户家庭带去希望。
她不卑不亢,信心满满的开了口:
“大家好,我是孙雪。从今天起,我将和大家一起,为重振城投建工而努力。”
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我不敢承诺接下来会一帆风顺,但我敢保证,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走出困境。”
台下是雷鸣般的掌声,台下的大部分人,年龄都比孙雪要大,他们都没想到,会是一位年轻人要揽下这个摊子。
她马上宣布了第一个决定:
“即日起,发放拖欠的工资。同时,所有达到退休年龄的员工,都可以自愿选择提前退休,享受优于国家标准的退休待遇。”
台下先是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孙雪留意到,许多老员工眼中闪烁着泪光。
他们谁都没想到,新上任过的年轻老板,宣布的第一个消息,是替员工在着想。
“过去的几十年,城投建工为我们泉城市的地产行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公司重振雄风!”
接下来,孙雪向大家描绘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郑重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管理团队。
第一次会议,就给大家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印象。
接手城建的第二周,孙雪就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她经过仔细研究,决定接下来大刀阔斧的改革。
周一清晨,她带领雪华建设的五名核心成员入驻城投建工,在临时组建的改革小组会议上,指着公司组织结构图说: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精简机构,城投目前有十二个部门,像老干部科,后勤保障服务部等部门,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必须砍掉。”
“还有,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占总员工的30%,这个比例严重失衡。”
改革小组很快宣布第一轮调整方案:撤销五个冗余部门,合并职能相近的科室,所有管理人员重新竞聘上岗。
方案公布的当天下午,城投建工的元老、副总经理张建国就气冲冲敲开了孙雪办公室的门。
一进办公室,张建国就阴沉着脸质问道:
“孙总,你凭啥要撤销老干部科?”他一脸的愤慨,“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那些为城投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同志,连最后的保障都要被剥夺吗?”
孙雪一看张建国这架势,就知是来兴师问罪的。
她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她知道,只要改革一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但如果要让公司存活下来,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事,不改革绝对是死路一条,精简部门就是改革的第一步。
孙雪冷静地请张建国坐下:“张总,我理解您的顾虑。但老干部科目前有八名工作人员,服务的退休干部只有二十三人。我们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更好保障他们的权益。”
张建国一听,瞬间火了,他将办公桌拍的啪啪响:
“你这是要寒了所有人的心!”他声音很大,“城投不是你们雪华那种唯利是图的企业,我们是国企,是讲人情味的!”
“企业要生存,首先得有效益。”孙雪不卑不亢,反问道:
“我相信真正对城投有感情的老同志,也不希望看到它因为人浮于事而最终关门吧?”
张建国气的脸都黑了,“你就是胡搅蛮缠,别拿你公司的那一套说辞来忽悠我,我们城投发展几十年,你雪华才几年?”
孙雪不急不缓道,“企业的发展要顺应时代浪潮,逆水行舟,最终的结果就是被这个时代淘汰。”
张建国不依不饶,“我不想和你理论,这个部门坚决不能撤!”
谈话不欢而散。
看着张建国气愤的转身离去,孙雪皱眉叹口气。
她没想到,作为一位高管,思想如此顽固不化。
改革的阻力比她预想的来得更快、更猛。
第二天一早,当她走进办公楼,发现大厅里聚集了三十多名员工。这些人大多是中年以上,胸前别着城投建工的老厂徽。
为首的正是张建国和几位部门老总。
看到张建国,孙雪心里一沉。
她知道,这些人肯定又是为改革的事来找她麻烦事的。
果不其然,张建国率先脸色凝重的发话了:
“孙总,我们代表城投全体员工,希望您重新考虑改革方案的事。”
张建国递上一份联名信,“城投四十年历史,它的价值不在于能赚多少钱,而在于它对员工的关怀和文化。”
孙雪接过信,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面孔。
从他们的眼神中她读出了不满,愤怒和忧虑。
孙雪合上信,语气认真道:“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但请大家也理解我的立场。城投目前账面上的资金只够维持三个月运营。如果不改革,三个月后,所有人都要面临失业。”
大伙面面相觑,人群中传来窃窃私语.....
见状,孙雪继续说:
“改革不是为了裁员,而是为了让企业能活下去,让员工工作岗位更稳定。”
“我承诺,所有受影响的员工都会得到妥善安置,要么转岗,要么享受优于国家标准的补偿。”
“空口无凭!”马上有人质疑,“你们私企老板的话,我们凭什么相信?”
孙雪真是无语,她没想到她一心一意为员工着想,这些领导却一口一个私企老板不值得信任,真是让她伤心。
“既然你们不相信我,那就用行动证明。从我开始,所有管理人员每月只领基本工资,直到企业扭亏为盈。如果半年内公司状况没有改善,我自愿辞去董事长职务。”
她的一席话瞬间让所有人没了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