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公会那边的接待规格倒是挺高的,确认了身份之后,竟然不是转交咨询顾问,而是转给了公会区域执行主席兼首席谈判代表邦奇先生。
这是一位资深的天人强者,话音听上去是个很和蔼的老头,语言技巧颇高。
明明与基克祭司传达同样的意思,从他嘴里出来,就很好听,还颇有鼓动性,感觉三十周的观察期以及强制任务,轻轻松松就能完成。
当然,涉及保释金的问题,他就相对保守了些,只说会积极帮助会员争取应有的权益。
可能是觉得言语间有些落差,这位后续还释放了更大的善意,向泰玉发出了一个邀请。
“答谢宴会?”
“是滴是滴,泰玉老弟平时不怎么在‘星环城’活动,这种场合多参加一些肯定没坏处。到时候,公会也可以向这边的社交圈子,隆重介绍老弟这位天人新锐……”
“那该是迎新宴会,答谢谁啊?”
“当然是那些为红硅星系做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致谢功勋,迎接新锐,正当其时啊。”
邦奇先生并没有说得太明白,只笑呵呵地讲,回头会再和泰玉联系,确定具体事宜。
泰玉没搞太明白,也不在意,而这次和天人公会联络,并未得到关于“保释金”的清晰答案,他就不急于去注册兼领取强制任务,而是直接回到荣军院主体建筑里,逐个区域、逐个房间观察验证“脊界蜂巢”的细节。
注册不注册的,意义不大,能推动实验进展,才更实际。
他只是有些感慨:“这边对‘天人’很尊重嘛,那个基克祭司相当有耐心,强制任务推迟签约,他竟然还能忍下来。还有公会那边,莫名其妙就是一个宴会邀请,规格还不低,成就天人,真是实现阶层跃升啊……”
升武校官驱动轮椅,和他一起“查房”,闻言平淡回应:“不用装糊涂,这和‘天人’什么的没有关系,是你自己特殊。”
泰玉就笑:“我当然是特殊的,升武校官你也不差,其实我特别想和你交流超负荷承载‘梁庐内宇宙废墟’的经验,要是可以现场观摩就更棒了。”
“等我不想活的时候,会考虑的。”升武校官不喜不怒,巨大轮椅缓缓碾过地面,声音沉厚稳定,“之前就说过了,围绕你的身份问题,上面正进行一场讨论。从邦奇的反应看,他比较倾向对你有利的判断……我也这么认为。”
“三十周的观察期,也算有利?”
“无导流、无注册,直接成就天人,万神殿没有任何制裁措施,这还不够有利吗?”
“大君的面皮,他们总要护着的。”
“但愿如此。”升武校官感喟一声,随即又道,“你要记得,大君交给你的,不只是这一所荣军院。”
“记得,记得!可再记得也要想清楚怎么搞工作才行。”
泰玉想想那七万六千六百九十五位退伍老兵就头疼,哦,刚少了三位,也就这一阵儿的功夫……
大家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
泰玉暂时不想聊这个,就刻意跳转话题:“羽熙女士还没来吗?”
他说的这位,是荣军院负责医护工作的副院长,并非军人出身,而是荣军院聘请的专家,对这里的病人情况比较清楚。
升武校官专门请她来一起查房,也是帮助泰玉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
只是那位羽熙女士正好有事外出,没能第一时间赶过来。
期间,升武还专门和泰玉沟通了下:这位专家其实并不是直接从社会上聘任,而是从荣军院的上级单位、红硅星系退役士兵管理局的专家库里匹配到的。
专业上没问题,就是沟通起来有些困难——有为人处事的原因,但更多还是体系差异。
让一位星盟生命医学体系培养出来的资深专家,给“天渊-含光体系”的“溶解人员”或“畸变者”出治疗方案,注定磨合艰难。
不管是已经去世的前任院长、曾代管过一段时间院内事务的宫周校官,都是“天渊-含光体系”的坚守者,也因此,羽熙副院长在这儿干得很不开心,绝大多数时间,除了通用的医护工作外,都只是负责院内“万神殿祷告大厅”下方“小隔离区”那部分病人。
之前泰玉在“大隔离区”做实验,她根本就没有出面,只当不知道,宫周校官他们也不会主动联系邀请。
泰玉就问:“既然合作不愉快,为什么不换掉呢?卢安德大君开口,换一个咱们自己人,应该不是难事。”
升武平静回答:“当初就是大君要求,匹配一位体系外的专家。”
泰玉“哦”了声:“难怪。”
他倒也不怎么惊讶。
半小时后,羽熙女士赶来与他们会合。
这是一位较富态的中年女性,短发圆脸,皮肤很白,说话干脆利落,很有专业范儿,衣领袖口却是不怎么平整,应是匆匆套上白服就过来了。
泰玉也不介意,拉着人家一起讨论“蜂巢”内的规则环境以及人员状态。
羽熙女士既然是聘任专家,对于“规则环境及冲突”这个领域肯定是有研究的,对院内五千多名退伍老兵情况也是心中有数,尤其是“畸变”或“趋向畸变”的那部分人,不管是不是她负责的“小隔离区”人员,相应的各类指标,都能随口道来,如数家珍。
三人都算是初识未久,彼此之间并不熟,但只限于知识技术领域,倒也不至于起什么冲突。
说起来,升武和泰玉都是很好的听众,好得有些过分了。
从交流开始,升武校官便调出虚拟键盘,用机械义肢敲打输入,似乎还有脑波直输,并行不悖,记录下羽熙所说的各个要点,还有自己的部分心得。
泰玉这边更夸张,羽熙提及的每个需要注意的人员,他都会调出虚拟工作区,现场绘制出对应的人物速写,并在上面标注各种关键指标和注意事项。
虽然过于“具象”的笔记方式,羽熙女士也看不太懂,但有这个态度摆在前面,就算泰玉和升武校官讨论一些她忍不住皱眉的“制式阵列”“熔炉布法”之类的信息,以及听上去颇是荒谬的规则环境干涉方案,也只是保持沉默……
这段时间终于习惯了,另外就是,她也有干不长久的觉悟。
尤其是这两位“榨干”式的记录方式,更像某种征兆。
对此,羽熙也只是无声叹口气,继续讲解交流。